花山岩画中骆越先民原始宗教信仰与仪式探赜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山岩画是分散在广西左江流域,以及支流临江诸山体悬崖峭壁之上的岩画群的统称,是两千多年前岭南骆越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图像.本文从艺术人类学视角,通过花山岩画表现的族群集体祭祀场景,阐释商周至秦汉时期,岭南西部地区骆越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祭祀仪式,以及骆越文化背后浓重的原始宗教信仰,进而实证和展示古骆越人对图腾、祖先、生殖的崇拜.
其他文献
庄子“艺道”观重在强调“道”对“技”的超越,历代学者多承此论.陆西星在此基础上认为由“技”而“道”尚需“技进而精”“顺理而处”等不同层面的努力,并且认为由此可“虽
目的:利用融合图像观察食管癌适形放疗过程中肿瘤区(GTV)的移位及体积变化情况,分析靶区变化对其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中二次定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德川中后期,日本兴起了一场借助荷兰语翻译介绍欧洲近代科学知识文化的西学运动,即“兰学”.从事兰学翻译的学者积极向汉译佛经求法问道,从作品形式到具体知识均有实际参照.
历史上,道教提出以“自然之衣”为核心的服饰生命哲学理念:一方面强调“披褐怀玉”的朴素本真原则,反对服饰的人为巧饰性和社会等级性;另一方面又突出“天衣无缝”“轻灵华美
明清以来,萧廷芝《金丹大成集》与其它道教南宗文献一起不断被编纂、刊刻、流布,在这一刊布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正统道藏》收《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本、明《诸真玄奥集成》
“一心三观”(“圆顿止观”)是天台宗“圆教”的重要标志性学说,其思想内核是天台宗的“性具”原理.澄观自觉地吸收了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圆顿止观”)学说,并将其加以理
易学思想对道教内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在道教女丹炼养理论中同样有所体现:道教女丹吸收周易阴阳之道的思想,从宇宙论角度论述女性同男性一样拥有修道的平等
9世纪中叶后,中 日佛教交流并未因遣唐使的废止而停滞,晚唐五代两宋时期,交流的规模反而日益扩大,唐宋商人为中 日佛教交流提供了新助力.商人不仅为僧人的往来交通,还为经书
南北朝至隋唐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随着佛典汉译的逐渐成熟,对佛典的传译、研习和阐释等活动也方兴未艾.僧众对教理的理解逐渐加深和佛教教义的弘传,讲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