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力争用丰富的知识熔铸富有魅力的人格,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找寻研究的话题,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专业成长;管理方法;课堂风格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杏坛回眸五十年》中说:“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这三尺讲台;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我常常感慨和感动于贾老在五十年的工作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崇高使命的情怀。然而,作为一线教师,平凡莫过于课本和三尺讲台,普通莫过于上课和批阅作业。如何沿着平凡和普通的阶梯,朝向崇高的靈魂境界攀登,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感受。
一、 乐于学习,从读书中成长
一个人学习的自觉性来自一种目标意识。而我的目标非常朴素,那就是做一名好老师。城里的家长很“挑剔”,一旦他们对你认可,你的口碑就成了你的品牌,如果你是学校的“名牌”,那么,他们便以你是孩子老师而自豪。作为一名刚刚进城的年轻人,总不甘愿自己“门前冷落车马稀”吧,于是,下决心做一名让家长认可的好老师,那就要做到一个字——“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专家学,总之,不放弃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当我为“好老师”的称号坚守,而且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我又感到这样的从教理念层次太低,而且对学生不容易产生恒久的、强大的影响。它需要提升,需要学识为它奠基。于是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力争用丰富的知识熔铸一种富有魅力的人格,使学生向老师的学习变成昆虫趋光一样的追慕,蜜蜂采蜜一样的撷取!
见贤思齐!近些年,魏书生、窦桂梅、贾志敏等教育教学名家的著作成了我的枕边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创造性地借鉴经验,就是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也在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的确,但凡名人都有砥砺进取、艰苦奋斗的痕迹,走进他们,听其成长的故事,仔细评味其言行,犹如步入
枝繁叶茂的百花园。以名师为师,用其宽广的胸怀、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意识来反思个人走过的路,矫正我们人生前进的目标和航线,应当是最好的教材。
二、 巧于管理,在尽责中成长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体验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真知灼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节班会课,我收集“学习园地”的作品,见班上一女同学的一幅画非常漂亮,便随口夸道:“李凌霄琴弹得好,画画得好,真是个小才女。”男生不服气了,跃跃欲试。时机又来了,我看看身边的男同学,想起他也很优秀,便兴口夸道:“旭聪不但字漂亮,文章写得更好,真是个才男。”他腾地站起来,大声说:“我是才子,不是才男。”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本想着自己创作的“才男”和“才女”很对称,没想到被小小的他所指正。
其实初为班主任,面对几十双怯生生的眼睛,并没有感到这份工作有什么特殊性。而今天,当我一度想起那悄悄插在我办公桌上的沙枣花,想起那一张张微笑的面庞和一声声稚嫩的言语时,心底充溢着馨香和成就感。细细想来,并不是多么痴迷工作的我,只是因责任的促使而尽力做好每天的琐碎工作。可是,一路走来才渐渐明白,责任也是一种师爱。正是这份责任感,我才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在辛劳中不知不觉地洒下了许多欢笑,收获了很多成绩。
自从进城,我已完整地带过两届学生,第一轮的六年,孩子毕业了,我破格晋升小学高级教师,第二轮的六年,孩子毕业,我又破格晋升了中学高级教师。是什么让我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我仍然要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对这份职业、这些孩子的由衷的喜欢。是孩子促进了我的成长,是班主任工作提升了我的能力。
三、 着眼风格,在课堂上成长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离开课堂,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课堂是学生出发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基地和起点;我们通过课堂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入口处,此时,教师也将进入专业发展的高速公路。所有的课堂给教师的机会是同等的,问题也恰恰在于,有的人在课堂里得到锻炼,像是在田野里拔节,而有的人在课堂里却没有多少感受,失去了向上的要求和力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前者有成长的追求,有成长的目标。
回想当年,我们一群年轻教师,把课堂当作一块起跳板,向上腾跃;当作一块试验田,不断播种而且有新的收获;当作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充满无限的创作激情,不断拓宽创造空间。经过这样长期的刻苦实践,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渐形成,渐渐步入从“有技巧”而至于“无技巧”,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润物无声的美好境界。
四、 勤于思考,在研究中提升
如果有青年教师问我,如何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让思考和实践同行,在教育科研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那么,对于我们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说,如何选择有效的教育科研内容?
记得《学记》中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见,“教”是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前提,没有“教”,就没有困惑。所以,关注身边的教育细节,在自己教学的实践中找寻研究的话题,当你把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当课题,把教育教学工作当研究过程,带着思考的大脑关注自身的教育实践时,你就会发现,富有探索价值的研究课题是源源不断的。如果对一些日常教育中的小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你就等于拥有了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如果你能进一步学习、思考、实践,用自己的思维来整合这些珍珠,你就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你就可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总之,关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果要用最简练的句子来概括,我想,那就应该是:学习有目标、管理有方法、课堂有风格、科研有成果。
作者简介:冯胜,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育局。
关键词:专业成长;管理方法;课堂风格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杏坛回眸五十年》中说:“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这三尺讲台;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我常常感慨和感动于贾老在五十年的工作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崇高使命的情怀。然而,作为一线教师,平凡莫过于课本和三尺讲台,普通莫过于上课和批阅作业。如何沿着平凡和普通的阶梯,朝向崇高的靈魂境界攀登,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感受。
一、 乐于学习,从读书中成长
一个人学习的自觉性来自一种目标意识。而我的目标非常朴素,那就是做一名好老师。城里的家长很“挑剔”,一旦他们对你认可,你的口碑就成了你的品牌,如果你是学校的“名牌”,那么,他们便以你是孩子老师而自豪。作为一名刚刚进城的年轻人,总不甘愿自己“门前冷落车马稀”吧,于是,下决心做一名让家长认可的好老师,那就要做到一个字——“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专家学,总之,不放弃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当我为“好老师”的称号坚守,而且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我又感到这样的从教理念层次太低,而且对学生不容易产生恒久的、强大的影响。它需要提升,需要学识为它奠基。于是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力争用丰富的知识熔铸一种富有魅力的人格,使学生向老师的学习变成昆虫趋光一样的追慕,蜜蜂采蜜一样的撷取!
见贤思齐!近些年,魏书生、窦桂梅、贾志敏等教育教学名家的著作成了我的枕边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创造性地借鉴经验,就是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也在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的确,但凡名人都有砥砺进取、艰苦奋斗的痕迹,走进他们,听其成长的故事,仔细评味其言行,犹如步入
枝繁叶茂的百花园。以名师为师,用其宽广的胸怀、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意识来反思个人走过的路,矫正我们人生前进的目标和航线,应当是最好的教材。
二、 巧于管理,在尽责中成长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体验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真知灼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节班会课,我收集“学习园地”的作品,见班上一女同学的一幅画非常漂亮,便随口夸道:“李凌霄琴弹得好,画画得好,真是个小才女。”男生不服气了,跃跃欲试。时机又来了,我看看身边的男同学,想起他也很优秀,便兴口夸道:“旭聪不但字漂亮,文章写得更好,真是个才男。”他腾地站起来,大声说:“我是才子,不是才男。”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本想着自己创作的“才男”和“才女”很对称,没想到被小小的他所指正。
其实初为班主任,面对几十双怯生生的眼睛,并没有感到这份工作有什么特殊性。而今天,当我一度想起那悄悄插在我办公桌上的沙枣花,想起那一张张微笑的面庞和一声声稚嫩的言语时,心底充溢着馨香和成就感。细细想来,并不是多么痴迷工作的我,只是因责任的促使而尽力做好每天的琐碎工作。可是,一路走来才渐渐明白,责任也是一种师爱。正是这份责任感,我才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在辛劳中不知不觉地洒下了许多欢笑,收获了很多成绩。
自从进城,我已完整地带过两届学生,第一轮的六年,孩子毕业了,我破格晋升小学高级教师,第二轮的六年,孩子毕业,我又破格晋升了中学高级教师。是什么让我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我仍然要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对这份职业、这些孩子的由衷的喜欢。是孩子促进了我的成长,是班主任工作提升了我的能力。
三、 着眼风格,在课堂上成长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离开课堂,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课堂是学生出发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基地和起点;我们通过课堂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入口处,此时,教师也将进入专业发展的高速公路。所有的课堂给教师的机会是同等的,问题也恰恰在于,有的人在课堂里得到锻炼,像是在田野里拔节,而有的人在课堂里却没有多少感受,失去了向上的要求和力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前者有成长的追求,有成长的目标。
回想当年,我们一群年轻教师,把课堂当作一块起跳板,向上腾跃;当作一块试验田,不断播种而且有新的收获;当作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充满无限的创作激情,不断拓宽创造空间。经过这样长期的刻苦实践,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渐形成,渐渐步入从“有技巧”而至于“无技巧”,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润物无声的美好境界。
四、 勤于思考,在研究中提升
如果有青年教师问我,如何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让思考和实践同行,在教育科研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那么,对于我们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说,如何选择有效的教育科研内容?
记得《学记》中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见,“教”是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前提,没有“教”,就没有困惑。所以,关注身边的教育细节,在自己教学的实践中找寻研究的话题,当你把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当课题,把教育教学工作当研究过程,带着思考的大脑关注自身的教育实践时,你就会发现,富有探索价值的研究课题是源源不断的。如果对一些日常教育中的小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你就等于拥有了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如果你能进一步学习、思考、实践,用自己的思维来整合这些珍珠,你就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你就可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总之,关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果要用最简练的句子来概括,我想,那就应该是:学习有目标、管理有方法、课堂有风格、科研有成果。
作者简介:冯胜,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