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质粒pEGFP-mDlX5的构建及其在SVZa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mD1x5,并了解它在室管膜前下区(SVZa)神经干细胞(NSCs)中的mRNA及融合蛋白表达情况.方法运用DNA重组技术自原核表达载体上将小鼠来源的mD1x5基因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载体上,并用双酶切、测序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SVZaNSCs,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荧光变化情况;培养24h后提取转染细胞的总RNA及总蛋白,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了解其mRNA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通过双酶切产生了0.78kb目的插入片段及4.68kb载体片段;测序后证实0.78kb片段碱基序列与mDlx5基因完全同源;重组质粒转染SVZaNSCs 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12 h后逐渐增多,24~48 h达高峰,且稳定表达较长时间;24 h后通过RT-PCR检测到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到58 kD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新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mDlx5通过鉴定,结构正确;转染到SVZaNSCs后能在其中表达、发挥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一、概述  硬脑膜是脑组织表面一层重要的组织结构,是保护脑组织的一道重要屏障.在神经外科中,硬脑膜的完整性对于颅脑手术患者十分重要,脑膜修补材料对于重建硬脑膜完整性、保护脑组织、防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膨出、癫痫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寻找理想的硬脑膜替代材料工作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就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 探讨脑外伤与胶质瘤在病因学上有无关系.方法报告一例脑外伤后原位发生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介绍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术中所见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例完全符合文献中关于脑外伤后胶质瘤的判定标准.结论脑外伤后发生胶质瘤尽管少见,但是有可能的,脑外伤可能是在已有基因改变的情况下起到辅助致癌因素的作用。
目的 探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后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发生凋亡,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00 μmol/L谷氨酸作用5、10、20、30、60 min组,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定量观测PC12细胞P-JAK2与p-STAT3蛋白
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是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产生的细胞间信号转导蛋白,该蛋白通过与ErbB受体结合,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成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缺血性脑损伤时起神经保护作用。来自中美等国的科学家日前发现了NRG1的一种新功能,可能说明了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症中异常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传递的一种机制,
期刊
期刊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突触形成过程中的“阴阳”调和机制。来自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会自动“结对子”,形成NMJ。这种突触结构能传导神经信号,控制机体的运动功能,其发育异常会导致多种运动机能障碍,因此被作为研究突触形成的经典模型。近年发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除了能激动其受体AChR以外,在NMJ
期刊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成本-效果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55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丹参酮IIA组(77例)和尼莫地平组(78例),进行同期盲法试验3周,观察治疗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体征和颅脑CT检查结果的变化,并计算治疗的总成本,评价成本-效果比。结果丹参酮IIA组和尼莫地平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及颅脑CT检查均有明显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究提高和阻断端粒酶活性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TERT正、反义表达载体转染BMSCs,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ERT表达,并对转染前后BMSCs的生长增殖能力、神经细胞方向的分化能力和大鼠颅内移植存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大鼠BMSCs表面CD29、CD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