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秦皇岛市是我过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自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的对外沿海开放城市以来,秦皇岛市凭借地理优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然而经过这20多年来的发展,秦皇岛市在经济发展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发展障碍,反倒成为了目前我国沿海开发城市里发展最落后的一个,本文主要分析近几年来秦皇岛市发展的状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几年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秦皇岛;经济发展;发展问题;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230-01
  
一、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
  
近代秦皇岛城市的兴起,源于1898年秦皇岛港开埠,及其以后清政府允许北戴河成为“各国人士避暑地”。港口经济和旅游经济一直以来就是秦皇岛市经济的特色。全市面积为752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平方公里;总人H260万,其中市区人口60万。至1996年末,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9719个,工业总产值为210.1亿元。纵观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现状,尽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发展,全市的各个指的都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还是能从中看出,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如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竞争,秦皇岛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的:
第一,消费结构不合理。秦皇岛市能源消费构成主要为煤炭、电力及石油制品,一次性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不高,新能源开发不足。
第二,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秦皇岛一次能源资源非常有限,可再生资源利用规模较小。
  
二、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分析
  
尽管秦皇岛市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是对秦皇岛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具体的分析,这些问题大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对外贸易方面。贸易结构需要调整,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高技术产品几乎没有,国有外贸工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第二,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总量偏小。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秦皇岛市利用外资规模明显偏小。二是增速缓慢。秦皇岛市吸引外资难度加大,呈下降趋势。三是投产外资企业规模大的较少,高科技较少。四是投资企业整体效益不理想。
第三,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秦皇岛城市的能源基本上都是靠市外输入。能源的组织、运输压力较大,再加上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对秦皇岛市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制约,能源保障形势严峻。
第四,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和工业技术水平与青岛和大连等城市,都有较大的差距,能够在全国形成集团竞争实力的企业及企业品牌寥寥无几。
第五,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各个县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贫富差距极其明显。财政收入最多的县是抚宁县,完成财政收入13,580万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日趋明显,成为严重制约秦皇岛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粗放型、低效益特征明顯;第一产业不强,二、三产业严重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低;城镇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等。特别是近年来,秦皇岛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排位逐渐靠后,差距很大。与毗邻的唐山市相比,唐山市除了唐海县,其他县全部财政收入都突破5亿,最高的迁安县达到12.5亿,而秦皇岛市最高的抚宁县只有3.5亿,有的县刚刚超过1亿,一些偏远乡镇和农村的吃饭问题都难解决。
第六,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功能不够完善。由于秦皇岛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历史上欠账太多,所以城市在规划上现代化气息不浓厚。
  
三、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所描述的秦皇岛城市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针对秦皇岛地区的优势劣势,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是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绝对量。三是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四是着力培育和推动住宅等新型主导产业。五是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六是政府要加大对水利、林业、交通、通信、电网、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七是发展秦皇岛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
第二,旅游业是秦皇岛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10年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秦皇岛市共接待海内外旅客1885万人次,秦皇岛市区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分别达到930.5亿元,其中旅游业总收入高达147亿元。
第三,加快旅游产品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要把旅游产品精品化,主导旅游产品多元化。对于现有的不太受欢迎的低档次景点,应下决心关、停、并、转,集中财力、物力办好十多个优秀的旅游景点,并使之达到国家级、世界级水平。
第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秦皇岛市下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三区和青龙、昌黎、卢龙、抚宁四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推进“一特三化”进程。大力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酿酒葡萄、粮油加工、肉鸡、玉米淀粉、海洋水产、甘薯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肉牛、生猪、食用菌、甜玉米等初露端倪新型产业,使之上档次、上规模,形成新优势。
第五,做大做强工业经济。长期以来,工业作为秦皇岛城市的短项,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高,竞争力和带动力作用不明显。资料显示,2003年山东省威海市工业增加值已是秦皇岛市的3.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5%,而秦皇岛市只占31.7%。
从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出,秦皇岛城市的经济的要想进一步的发展,既存在有利的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秦皇岛市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加快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转变,在政府的引导下把全市各个环节联动起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实现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抓住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秦皇岛;经济发展;发展问题;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230-01
一、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
近代秦皇岛城市的兴起,源于1898年秦皇岛港开埠,及其以后清政府允许北戴河成为“各国人士避暑地”。港口经济和旅游经济一直以来就是秦皇岛市经济的特色。全市面积为752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平方公里;总人H260万,其中市区人口60万。至1996年末,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9719个,工业总产值为210.1亿元。纵观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现状,尽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发展,全市的各个指的都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还是能从中看出,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如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竞争,秦皇岛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的:
第一,消费结构不合理。秦皇岛市能源消费构成主要为煤炭、电力及石油制品,一次性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不高,新能源开发不足。
第二,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秦皇岛一次能源资源非常有限,可再生资源利用规模较小。
二、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分析
尽管秦皇岛市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是对秦皇岛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具体的分析,这些问题大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对外贸易方面。贸易结构需要调整,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高技术产品几乎没有,国有外贸工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第二,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总量偏小。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秦皇岛市利用外资规模明显偏小。二是增速缓慢。秦皇岛市吸引外资难度加大,呈下降趋势。三是投产外资企业规模大的较少,高科技较少。四是投资企业整体效益不理想。
第三,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秦皇岛城市的能源基本上都是靠市外输入。能源的组织、运输压力较大,再加上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对秦皇岛市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制约,能源保障形势严峻。
第四,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和工业技术水平与青岛和大连等城市,都有较大的差距,能够在全国形成集团竞争实力的企业及企业品牌寥寥无几。
第五,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各个县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贫富差距极其明显。财政收入最多的县是抚宁县,完成财政收入13,580万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日趋明显,成为严重制约秦皇岛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粗放型、低效益特征明顯;第一产业不强,二、三产业严重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低;城镇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等。特别是近年来,秦皇岛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排位逐渐靠后,差距很大。与毗邻的唐山市相比,唐山市除了唐海县,其他县全部财政收入都突破5亿,最高的迁安县达到12.5亿,而秦皇岛市最高的抚宁县只有3.5亿,有的县刚刚超过1亿,一些偏远乡镇和农村的吃饭问题都难解决。
第六,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功能不够完善。由于秦皇岛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历史上欠账太多,所以城市在规划上现代化气息不浓厚。
三、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所描述的秦皇岛城市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针对秦皇岛地区的优势劣势,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是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绝对量。三是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四是着力培育和推动住宅等新型主导产业。五是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六是政府要加大对水利、林业、交通、通信、电网、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七是发展秦皇岛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
第二,旅游业是秦皇岛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10年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秦皇岛市共接待海内外旅客1885万人次,秦皇岛市区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分别达到930.5亿元,其中旅游业总收入高达147亿元。
第三,加快旅游产品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要把旅游产品精品化,主导旅游产品多元化。对于现有的不太受欢迎的低档次景点,应下决心关、停、并、转,集中财力、物力办好十多个优秀的旅游景点,并使之达到国家级、世界级水平。
第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秦皇岛市下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三区和青龙、昌黎、卢龙、抚宁四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推进“一特三化”进程。大力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酿酒葡萄、粮油加工、肉鸡、玉米淀粉、海洋水产、甘薯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肉牛、生猪、食用菌、甜玉米等初露端倪新型产业,使之上档次、上规模,形成新优势。
第五,做大做强工业经济。长期以来,工业作为秦皇岛城市的短项,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高,竞争力和带动力作用不明显。资料显示,2003年山东省威海市工业增加值已是秦皇岛市的3.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5%,而秦皇岛市只占31.7%。
从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出,秦皇岛城市的经济的要想进一步的发展,既存在有利的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秦皇岛市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加快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转变,在政府的引导下把全市各个环节联动起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实现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抓住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