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成长 在作文中前行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生活化作文”的基本教学模式:观察感悟,丰富生活体验——确定主题,诱发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激活生活体验——交流合作,强化生活体验——构思成文,抒发生活体验——灵活修改,深化生活体验——多元评价,满足成功体验——分层展示,升华成功体验。
  关键词:生活体验 享受作文 体验作文 教学模式
  
  小学作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虽然国内的教育者没有间断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但最终没有形成完整的高效的作文教学体系。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主要有:
  ⑴训练内容过于精细化,忽视学生的个体创造。
  ⑵章法指导过于机械化,忽视学生的独特个性。
  ⑶人物事件过于虚构化,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
  ⑷评估方式过于单一化,忽视学生的创作热情。
  ⑸写作语言过于成人化,忽视学生的童真童趣。
  ⑹习作课堂过于封闭化,忽视学科的整合统一。
  这样的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真情实感、内心体验的表达;也使学生对作文失去感情和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文学素养功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因此,笔者试图构建一种与“语文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模式,尊重学生生活体验,还原生命本色,努力开辟能唤醒孩子天性,激发学生灵性,张扬学生个性的作文天地,让作文教学充满阳光,充满勃勃生机。
  所谓“生活化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再将生活的体验与文本的感悟结合起来,不断整合、内化再整合,产生新的思想体验,产生自主写作的动机,并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生活化作文”关注写作的全过程,我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生活化作文”基本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诱真情
  1.模拟“情场”,营造情感倾吐氛围。作文应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形式,应有一定的情感铺垫,切忌一开始就接受写作任务。因此,新课伊始,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境引题等方法,创设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或模拟的“情场”(即富有真情实感的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置身体验,以情动情,或换位体验,以情移情等方式,增强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发澎湃的情感共鸣,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倾吐氛围,让学生产生想吐一吐心里话的情感冲动。
  2.适时点拨,指导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铺垫和冲动后,要适时适度地结合有机载体,渗透和点拨情感交流方式和习作要求,为习作和情感表达作好铺垫。主要可以渗透:①真情表达方法。a、直接抒情法,即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b、借事抒情法,即通过一两件事例来表达自己产生如此情感的原因,借事抒发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情感;c、议论抒情法,即对某事某人直接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情感……②按一定顺序把心里话说清楚,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说具体,适当地把习作的要求(如围绕一个意思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等)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有机载体之中。
  二、追忆生活——燃真情
  1.翻阅日记,追忆往事,点燃真情。指导学生边翻阅日记,边重温“日记”梦,重温往昔的趣事、乐事、要事,重温自己所参观过、所置身体验过的美景,在头脑屏幕上再现出来,轻轻地“叙说”,慢慢地“品味”。
  2.闭目想象,追忆往事,点燃真情。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轻音乐),倒放“生活”带,重温往事,再次点燃真情,引发情感冲动。比如引导学生翻翻日记找一找,闭上眼睛想一想: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和他发生的哪一件事使你至今难以忘怀?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刻?把当时的情形在头脑中过过“电影”。这样,在追忆往事中重温旧梦,引发旧情,点燃心中的情感之火。
  三、开启心扉——诉真情
  当学生在回忆往事中,重温了往昔的情感体验,点燃了心中的情感之火,心潮澎湃,蓄满了情感冲动,引发学生倾吐心扉,打开情感闸门,拿起笔来描述情感,抒发情感已是水到渠成。
  1.少限制,多引导,在自由表达中倾吐情感。此时此刻,任何讲究形式、注重文体、不合时宜的指导,都是情感倾泄的障碍。其结果或是堵住学生倾吐之“口”,使学生有话说不出,或是转移学生的注意,淡化学生情感,阻断学生想象,使学生无话可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个“谈心对象”(或是某人某物,或是自己),拿起笔来用书信或日记等适宜自由表述的形式,“面对面”地向他们细细地描述,轻轻地倾吐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做到怎样想就怎样写,说真话,吐真情。
  2.说真话,吐真情,在真实表达中抒发情感。唯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中说真话,吐真情,做到:①感情“真”,怎样想就怎样写,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事例“实”,所选事例应是亲身经历的,不应凭空捏造,抄套范文;③表达“准”,要用恰当的词句,准确描述真实或想象的事物,正确表达真实的感受,做到人真、事真、景真、情真。
  四、自由交流——品真情
  习作的讲评是学生情感的又一次体验与交流。教师的作用是以一定的评价体系参照学生作文,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以肯定优点为主,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理解他人的思想,尊重他人的情感。同时,根据自己表达情感的需要,考虑和自主修改文章,自由交流自己的感情。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在自由交流中评改。首先,选择写得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作文由该同学在班上朗读交流(事先征得本人的同意),让全班同学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如下)进行评讲,修改;其次,让学生自由选择要好的同学,互相读作文,评作文,自由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方式,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2.在直接交流中评改。对某个人说的心里话,如果方便的话,可让学生直接交给他去看,即互相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又检验学生是否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是否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真情实感。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学生的作文就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学生不会因为写作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享受。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地享受作文,使他们的潜力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彰显,这样必将使作文教学步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地。
  
  参考资料:
  1、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
  2、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
  3、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
  4、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目前,在职业高中数学课程中,存在着数学教材脱离学生知识基础,与职业学校的专业多样性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数学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从当今职业高中数学基础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寻找出了适合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职业高中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   随着《义务教育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授课中,使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开场也即如何导入新课?我就有这样的经历,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
摘要:时代在发展,人的观念在不断改变,学生的集体观念,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有所淡化。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要求。  关键词:能参与 想参与 敢参与 会参与 善参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学生较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同学、老师及班级的关注,在高中即使努力学习的所谓的好同学也是为了考个好大
摘 要: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以其独特的生存境遇体味感悟生命,探寻独特的人生式样。历尽城居生活的困顿和矛盾,他把创作的焦点对准了都市和乡村,在两个文化世界的构建比照中呈现他选择乡村、推拒都市的文化取向,寄遇他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创作;两个文化世界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不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摘要】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几乎成了教师的心病,这简单的话语中暴露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学生写不好作文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语言的贫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看得课外书不多,词汇量少。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脍炙人口的杰作,这些经典诗文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在日常教学
【摘要】: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效率一直低下,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老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古诗词进行诗画结合,有效品读的尝试,希望可以成为广大语文老师古诗教学提供借鉴。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历史积淀出了无数的优秀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哲理。细细品读,认真体味,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滋养性情、重铸民族精神。  初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通过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孩子越来越聪明。而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热爱学习,热爱数学。目前我们教育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丧失了,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现象。学生们所厌弃的不是最基础的知识,厌弃的是人为地搞得复杂难懂的数学,厌弃的是教师提供给他们的一成不变的那套老模式。  1.要让数学适应学生  一个好的厨师要考虑如何适应顾客的口
"无所作为"是反映人们对不求上进的人的憎恶态度的,可从人的心理与审美的角度分析,无声与无形之处却可以大有文章:齐白石画虾时,就用水墨点几下,很多地方还是空的,一只只情趣盎然的虾已经跃然纸上,白石老人曾说:"而如果全都实打实的作画,一幅作品将显得臃肿而压抑。"经过上百年的锤炼,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艺术己经炉火纯青了。   物以类聚,课堂亦然。就体育课而言,我们很多中学老师特别讲究课堂密度、教学效
摘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们不但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还要力求真实。在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