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等无不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我们进行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怎样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实施开放式教学,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
  一、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师生间的关系,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而建立起来的。教师要设计开放的课堂,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必须有学生尊重、爱戴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是轻松自然开放的心态,学生的心态才能得到开放,他们才能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才能大胆地进行创新,因此说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以亲切自然的教态面对所有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当自己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给学生上课时,学生的情绪必然随着你的情绪变化,上课表现非常积极。反之,当自己的情绪低落,易发火时,学生也会表现出相对应的情绪,更不愿与你配合。因此,当面前站着的是一位和蔼可亲、亲切自然的教师,学生才乐于与教师倾心合作,并能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大胆地进行创新。可见,教师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是高兴或是沮丧都应保持亲切自然的教态,面对所有学生。
  2.用自己的真心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每位教师都喜欢聪明、漂亮、音乐素质好的学生,但是我们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因为如果教师只注重素质好的学生,那课堂气氛肯定不活跃,其余的学生都是观看者,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关心、爱护、尊重其余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并能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设计开放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组织教学的开放。组织教学包括律动进教室和师生间问好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是开放整个课堂的开始。以往的律动进教室是学生拍拍手或教师编几个动作,再听音乐进教室,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因此我采用了提前给学生音乐,让学生自己编动作,可以一个人,也可以组成小组,等上课时学生就做着自己创作的律动进教室;有时我也根据当堂课的内容给学生音乐,让他们编,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为授新课奠定了基础。如在教授《小小牵牛花》一课时,我提前给学生歌曲的音乐,让学生编律动,等他们练好律动,再通过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学生对这首歌已经非常熟悉了,教起来就十分轻松了,可谓是一举两得。
  2.新课教学的开放。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环节里主要表现了师生关系的开放、学生思维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评价方式的开放等。
  (1)师生关系的开放。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必须是开放的,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大胆创造。
  (2)学生思维的开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尤其是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3)组织形式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要求教师通过不同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教师只当引路人,让学生自己去走路,去学习,去创新。
  (4)评价方式的开放。在这点上,我们首先在学生回答问题,创作时多给予激励和赞扬。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以往的考核制度,改变面试型的考试方式,组织一场音乐会或演唱会,让学生尽情表演、发挥,这样学生一定会在平常努力学习,争取在会上有突出的表现。同时也要在评价方式上下功夫,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评价者由单纯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索开放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应该是教会学生学。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相互替代。教与学活动的质与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探索开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师生合作。师生间的合作,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种合作方式必须建立在无权威的学习环境上,师生合作必须默契。
  这样的合作方式能使学生的心态完全开放,给了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学生动而有节,大胆创新。
  2.生生合作。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时间的开放,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的创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这里的生生合作主要是指小组合作学习,把原来的整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4-7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音乐能力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把班级原来整齐排列的秧田式变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排列,如:T型、田字格型、马蹄型、圆型和月牙型等许多位置的摆法,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有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安排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位置的排列。
其他文献
提问是英语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课堂 主动学习 激发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三点一线”的家庭结构,使孩子们习惯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使
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往往会遇到各类不同的困难,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是很多高中英语老师希望尝试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阅读的角度提出了阅读教学对于英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考察“面”与“FACE”之异同,结合汉民族语言观,根据玄奘法师的“五不翻”原则,浅谈“面子”等中国“国粹”词汇的英译。  【关键词】面 FACE 语言观 五不翻  一、从“面子”到“FACE”  季羡林先生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曾说过,“关键问题,依我看,就是中国特有的“国粹”--面子问题。“面子”这个词儿,外国文没法翻译,可见是中国独有的。”(季羡林,1998)。而在实际的
1研究背景及目标rn针对大型综合应用对虚拟现实技术提出的多人协同工作、大规模数据表示与绘制和便携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等共性需求,“支持移动终端的多人协同虚拟环境及开发工
研究环境变化下的树木水分利用效率对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联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我国北方森林的建群种之一。将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  我们教师心目中始终要有三类探究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类目标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要设计
【摘要】爱德华﹒霍尔按照语义对话背景和对话语言本身的依赖程度,把文化大体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本文借助爱德华霍尔德“高低境文化”理论,对自我的交际生活和翻译方法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交际能力 翻译  一、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定义  霍尔(Hall,1959) 指出文化具有语境性,根据信息由语境或编码表达的程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