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语文 流动的“科技语文”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大量科技语言、各种先进设备闯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人们越来越有一种陌生的寂寞感、无力感。面对触摸式电子屏幕而不知所措;在ATM自动取款机前无从下手;听不懂“搜索引擎”,面对家庭的自动化电器一头雾水……生活科技化无情地把人们甩成一个个“功能性文盲”。“功能性文盲”指的是那些不能解读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生活设施的人,无法适应所在地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不能保证就业、生存的那些人。他们是一群无法融入科技化生活的人。
  语文课程,再也不是一种孤立的课程。现在的学校课程应该是一种集团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和科技整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语文是科技语文。如此,我们才是在教全人的语文,才是负责任地运行语文课程。那么,我们如何去筹划、运行“科技语文”呢?
  1.展开“科技语文”的主题化编辑
  科技语文的主题化编辑有两种路径:一是现有教材的内部重组。现行编辑的逻辑体系一般是散点式的。科技类的文本大多散见于各册教材、各版本教材。但是为了增强科技语文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科技主题化文本的内部重组,充分利用现有文本资源,遵循精力节约原则,编辑出相应的主题单元,然后展开主题单元教学,寻获科技文本教学的放大效应。当然,为了实现内部重组文本的最优化,我们要有开放的胸怀,汲取各版本的精华,整合成最优秀的“科技文本集合体”。二是编外资源的即时生成。真正的科技语文总是流动的,因为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要让学生跟上科技迅猛发展的节拍而不至于成为功能性文盲,就必须根据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即时性地编辑出课外“科技语文”。为此,语文教师要经常浏览《百科探秘》《新闻30分》等电视栏目以及《新浪新闻》等网络媒体,及时阅读《国外科技动态》等前沿的科技杂志,掌握第一手的科技资讯,精选科技性与语文性完美结合的文本,围绕一定的科技主题,编辑出反映科技动态的临时性主题单元。这些单元也需要兼顾到时事,也就是说要考虑到和现实生活的匹配性问题。以语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比如近几年,我们就可以应时地编辑“地震”“热带风暴”“登月”“神舟”“世博”“动车”等科技主题单元。从而丰富科技语文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2.规划“科技语文”的综合性活动
  要密切关注科技时代脉搏的跳动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力开展现代科技活动。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多参加社区实践、社会观察、资料检索、生存体验、参观旅行、科技沙龙、生活表演这些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催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和自然、社会、科学等友学科之间的联系,实施跨领域的综合学习,增加语文课程和科技技术之间的相似匹配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和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学习了《飞驰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就可以和学生乘上快客,来个“交通标志现场知识竞赛”;学习了《夜晚的实验》,就可以去观察蝙蝠,参观民用雷达站;学习了《海洋——21世纪的希望》,就可以参观海洋科技馆,听海洋科技发展报告会,开展海洋小课题研究;还可以参观机场、高速公路管理处、地铁站、银行、天文馆;开展以小实验、小发明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和习作结合起来,整合成科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设计“科技语文”的创写类作业
  科幻故事和科技童话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体裁。因此,我们可以把童话作业和科技主题联系起来。以大熊猫等四川特有的动物为童话人物,编写出动物王国抗震救灾的故事来——如何发现地震的征兆,如何自救,如何助他,如何加强有效地防疫,如何实现科学化地重建。如此,运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在搜集、整理、运用科技知识。儿童是属于未来的。未来的科学技术是怎样的?未来世界的图景是如何的神奇?我们的科技语文有必要引导学生去预想一番,“科幻”一回。例如,未来的科技如何在预报地震、消除地震破坏力、科学救灾等方面发挥作用,我们的科技语文就可以精心设计相关的创写作业:如何使用能量释放器来消除地震的破坏性巨能;设计未来的灾害预报系统——像预报天气那样逐日预报;规划未来的高速公路——如何做到智能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想象未来的救援行动——孙悟空式的机器人,能大能小,能走能飞……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