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弹散布范围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弹散布范围,也称射弹散布形状,是指同一武器在相同射击条件下连续射击时,射弹的弹着点散布区域。如果射手没有掌握射击要领,射击瞬间产生动作误差,必然导致不同的射弹散布形状。笔者根据用54式手枪进行实弹射击的经验(散布情况是以右手握枪射击为例,若用左手射击,散布情况与此相反),并参考美国人D.E.雷蒙的总结,将射弹散布几种情况及射手动作加以分析。这或许对取得理想的射击精度有所裨益。
  
  (1)射弹散布像“天女散花”(图1)
  这是指零乱的弹着散布,弹着点无明显的规律性,其产生原因也最难分析,可归纳为准星和照门没有构成正确的瞄准线,而射手却认为已构成正确瞄准线,下意识地扣动了扳机;或是射手力图使射弹命中靶心,故每一发弹都选定自认为能命中靶心的不同瞄准点。另外,射手握枪、站立姿势不正确,身体的歪斜引起武器在高低(垂直)和方向(水平)上的移动;或者握持时间太长、射手疲劳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形状的散布。
  (2)射弹散布在钟表1:00~2:30的区域内(图2)
  主要是由于射手握枪的手腕翻转,造成准星向右上方偏移;或是忘记了拇指自然松驰的原则,在射弹出枪口的同时或之前,造成瞄准线偏向右上方;腕关节力度也有一定影响(必须稳固有力);另外瞄准点太靠近靶心,甚至偏于靶心上方;以及扣扳机时,握持力增加、手枪向右倾斜等也能导致此种散布。

  (3)射弹散布在钟表2:00~3:00的区域内(图3)
  主要是射手不是以后3个手指握持手枪,而是以整个手压紧所致。另外,拇指施加了压力;食指的指尖部(应是中部)给扳机施加了压力;扣扳机的食指太向右,在扳机行程长的情况下(具有扳机两道火),扳机不是笔直向后运动,而是沿某一角度向后运动等,也可能导致此种散布形状。
  (4)射弹散布在钟表4:00~5:00的区域内(图4)
  主要是射手在瞄准区域内看到已很好地构成了瞄准线,担心会失去已构成的瞄准线或手枪偏离了瞄准区域而猛扣了扳机;或是腕关节松动、手枪向右倾斜等。
  (5)射弹散布在钟表5:00~6:30的区域内(图5)
  主要是瞄准区域太低、手枪发射时猛扣扳机等因素导致瞄准点向下偏移;射击后,射手维持握枪动作时间太短,松手太早;以及射手预感到武器要后坐,通过使腕关节向下弯曲而试图减轻后坐效能等。另外,射击时小指压得太紧引起枪口低头也可能导致这种散布。
  (6)射弹散布在钟表6:30~8:00的区域内(图6)
  主要是射手猛扣扳机;扣扳机的食指压在套筒座上;腕关节松动等。
  (7)射弹散布在钟表8:30~9:30的区域内(图7)
  主要是扣扳机的食指太向左,在扳机行程长的情况下(具有扳机两道火),扳机不是笔直向后运动,而是沿某一角度向后运动,击锤释放以后,食指的最后一段运动会引起枪口向左移动,而此刻正是弹头离开枪管的时候。另外,食指和套筒座贴合不紧、手指的运动传给了手枪等也能导致这种散布形状。
  (8)射弹散布在钟表9:30~12:00的区域内(图8)
  
  
  主要是射手预感到手枪要后坐,于是在手枪后坐之前使手枪向后;在阻铁解脱以后,过早地释放扳机,由食指的向前运动将准星向左上方抬高;当弹头出枪口时,全枪向后移动;肘关节的弯曲;瞄准区域太靠近靶心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不难看出,打好手枪,也就是把握好射弹散布范围,必需注重射击训练,在正确构成瞄准线的基础上,掌握射击要领。只有通过艰苦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射击成绩。◆
  (编辑/樵 夫)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