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给园林景观建设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形势,谈一谈园林景观建设在新常态下如何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园林景观 对策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在明确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给园林景观建设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形势,谈一谈园林景观建设在新常态下如何健康快速发展。
一、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景观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园林景观特别是绿地建设存在诸多生态问题,突出体现在忽视边缘地段的景观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理念,盲目引进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等。
随着房地产板块的日益升温,很多城市都把市政建设的重点放在了炙手可热的黄金地段,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而导致环境负效果,属生态脆弱地区。另外一些黄金地块的边缘的地段也成为城市建设的盲区。许多城市对环境敏感区和盲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地带是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不当的开发会将城市的山水及人文地理文脉完全切断,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资源的耗竭,阻碍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园林景观环境设计来说,城市建设和住宅小区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这几年开始兴起,但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水平有限还缺乏环境协调统一的大手笔,只是凭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一些所谓的“理想国”,这些名不副实的“理想家园”很多时候并不能如实的反应出城市的特点和小区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园林景观设施不足,很少有为居民休闲娱乐设置的花架、草坪、假山、喷泉、曲桥眺台、景亭等设施;缺少绿化、配置混乱。绿化是住区景观环境中生态性的体现,很多地方的住区环境因诸方面的原因,往往很少配置绿化,而以硬质铺地代替,树种搭配没有规律可循更谈不上视觉美感,绿化配置混乱随意。千楼一面、千区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住区园林景观在空间的营造、形式的选择、排列以及色彩与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别性,形式单一而缺乏个性。尺度失调、缺少亲切感。有些园林景观设施的尺度比例不当,缺少亲切感;有的则尺度偏小,难以满足居民的行为需求。
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盲目引起物种破坏原有系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物种丰富度, 有些地方一味地通过增加植物种类或景观类型,甚至盲目地从外地引进物种以试图丰富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高并不一定表示生态系统最稳定,景观多样性高也可能意味着生境破碎化。 例如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树种,它们往往观赏价值高,在本地区的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一味地栽种市花市树追求所谓乡土树种、地方特色的现象,结果导致泛滥,城市绿化景观极其单调,反而因此缺乏生气和地方特色。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建筑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建筑业迈进稳健增长的新常态时代,我们要看到发展的新机遇和面临的新挑战。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时期。深化建筑业改革、加大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力度,都是对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建设模式趋向一体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实施工程总承包,既能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又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其作用和意义不容置疑。二是施工理念趋向低碳化。低碳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低碳建筑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能不能低碳发展,将是建筑企业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三是经营理念趋向商品化。企业要把“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来增加建筑产品的附加值,获得业主和用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新常态下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必然要下降,结构调整必然有阵痛。建筑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走势变化休戚相关,必然要主动地适应与积极地调整。
第一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景观建设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城市统规划 要根据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及方便群众游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对城市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需要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
第二积极探索“建筑种植”或“立体绿化”。“立体绿化”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在建筑屋顶上实施绿化;而广义上来讲,泛指在非渗透性的人工构筑物上进行绿化,包括在建筑物屋顶、墙体、露台阳台、裙楼屋顶、建筑物的空中平台、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屋顶、工厂厂房屋顶或硬质地面铺装的广场、立交桥等。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第三 因地制宜,搞好绿化设计。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
关键词:新常态 园林景观 对策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在明确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给园林景观建设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形势,谈一谈园林景观建设在新常态下如何健康快速发展。
一、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景观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园林景观特别是绿地建设存在诸多生态问题,突出体现在忽视边缘地段的景观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理念,盲目引进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等。
随着房地产板块的日益升温,很多城市都把市政建设的重点放在了炙手可热的黄金地段,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而导致环境负效果,属生态脆弱地区。另外一些黄金地块的边缘的地段也成为城市建设的盲区。许多城市对环境敏感区和盲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地带是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不当的开发会将城市的山水及人文地理文脉完全切断,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资源的耗竭,阻碍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园林景观环境设计来说,城市建设和住宅小区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这几年开始兴起,但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水平有限还缺乏环境协调统一的大手笔,只是凭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一些所谓的“理想国”,这些名不副实的“理想家园”很多时候并不能如实的反应出城市的特点和小区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园林景观设施不足,很少有为居民休闲娱乐设置的花架、草坪、假山、喷泉、曲桥眺台、景亭等设施;缺少绿化、配置混乱。绿化是住区景观环境中生态性的体现,很多地方的住区环境因诸方面的原因,往往很少配置绿化,而以硬质铺地代替,树种搭配没有规律可循更谈不上视觉美感,绿化配置混乱随意。千楼一面、千区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住区园林景观在空间的营造、形式的选择、排列以及色彩与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别性,形式单一而缺乏个性。尺度失调、缺少亲切感。有些园林景观设施的尺度比例不当,缺少亲切感;有的则尺度偏小,难以满足居民的行为需求。
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盲目引起物种破坏原有系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物种丰富度, 有些地方一味地通过增加植物种类或景观类型,甚至盲目地从外地引进物种以试图丰富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高并不一定表示生态系统最稳定,景观多样性高也可能意味着生境破碎化。 例如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树种,它们往往观赏价值高,在本地区的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一味地栽种市花市树追求所谓乡土树种、地方特色的现象,结果导致泛滥,城市绿化景观极其单调,反而因此缺乏生气和地方特色。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建筑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建筑业迈进稳健增长的新常态时代,我们要看到发展的新机遇和面临的新挑战。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时期。深化建筑业改革、加大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力度,都是对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建设模式趋向一体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实施工程总承包,既能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又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其作用和意义不容置疑。二是施工理念趋向低碳化。低碳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低碳建筑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能不能低碳发展,将是建筑企业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三是经营理念趋向商品化。企业要把“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来增加建筑产品的附加值,获得业主和用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新常态下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必然要下降,结构调整必然有阵痛。建筑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走势变化休戚相关,必然要主动地适应与积极地调整。
第一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景观建设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城市统规划 要根据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及方便群众游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对城市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需要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
第二积极探索“建筑种植”或“立体绿化”。“立体绿化”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在建筑屋顶上实施绿化;而广义上来讲,泛指在非渗透性的人工构筑物上进行绿化,包括在建筑物屋顶、墙体、露台阳台、裙楼屋顶、建筑物的空中平台、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屋顶、工厂厂房屋顶或硬质地面铺装的广场、立交桥等。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第三 因地制宜,搞好绿化设计。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