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l0kV配网规划实施现状及常见问题,并提出了l0kV配网规划实施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10kV;配网;规划细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配电网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配电网 “重发轻输不管配”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配网规划成果能否顺利实施和落地,如变电站选址、电力管廊的建设等关键环节,将直接决定城市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因此,必须针对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l0kV配网规划实施现状及常见问题
1.1 电力负荷预测结果不能有效指导配电网建设方向
在电网规划工作中,电力负荷预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关系着电网规划的质量。
传统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主要有电力弹性系数法、外推法、用电单耗法、负荷密度法和回归预测法等。
其中,电力弹性系数法、用电单耗法、负荷密度法这几种传统的电力预测方法对预测专家的经验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甚至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变量变化关系来对未来的电力负荷作一个简单的定向预测,采用这几种预测方法,会使电力预测的精确度降低。
神经网络预测法在短期的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可以发挥很大的功效,但是在中长期的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这种预测方法会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还有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预测方法,即模糊预测法,得到的预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现在人们常常将模糊预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相结合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这样一来,两种预测方法实现了互补,从而提髙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精确度。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几种传统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不能完整的体现电力负荷的具体增长点,不能对配电网规划和改造实际进行有效的指导。
1.2 规划变电站布点实现率不高制约电网建设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部分地区出现高密度负荷,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较多地区出现变电站规划站址难以落实的现象,直接制约10kV配电网建设。随着公众对物权法认识的不断提高,这一现象呈加剧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广州需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8座,实际投产69座,规划实现率仅为70%。“十二五”期间,广州需新建变电站131座、输电线路3476千米,总投资达367亿元。
造成规划变电站实现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前期工作推进慢、土地征收难、建设周期长等难题。仅以周期长为例,广州建设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平均耗时约4年。
1.3 合理化配网网络结构设计,发挥资源潜力。
由于早期城市配网建设中网络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对结构考虑的不够周全,供电线路的负荷率处于20%以下,和负荷率大于70%线路均较多的,即使供电线路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其负荷率也偏高,降低了负荷发展的适应性,如此不平衡的线路负荷,最终导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1.4电力管廊限制,l0kV配网规划方案难以实施
随着城市供电需求和电网建设规划发展,采用输电隧道输送电力是城市电网规划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求,电力隧道一般采用深埋方式,以避免与其他市政管线及建筑的相互影响,降低工程难度及风险。
因此,如何高效、合理、安全、科学地远程管理这些电力管线成为一个新的难题。合理利用有限的站址和通道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电网显得尤为重要。
2、l0kV配网规划细化实施对策
2.1 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1)建立需求信息提前获取机制
建立用电需求提前获取机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和掌握重大招商引资、重点大型开发项目的新增用电需求情况等,特别是重点区域、重要园区有关情况。
(2)采用“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方法
“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方法是空间负荷预测方法中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电力负荷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包括对电力负荷饱和值的预和对电力负荷增长的时间及空间进行预测。
“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方法具体为:在现状负荷基础上,以现状年度报装负荷为依据,考虑原负荷的自然增长、报装负荷转化为实际负荷等因素,运用报装负荷推算法对未来年份最高负荷进行预测。报装负荷推算法具体计算公式为:
110kV变电站10kV侧下一年最高负荷=110kV变电站10kV侧基准年最高负荷×(1+自然增长率)+报装负荷×实用系数。
2.2 提前预控变电站及线路走廊
在城市规划中对新增的变电站及线路走廊进行预控。
(1) 提前预控变电站站址用地。确保站址用地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站址,且经过有关市政规划部门的同意。
(2)房地产开发项目需配套变电站建设,解决变电站选址前期工作慢、征地难的问题。变电站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步规划和审批,与项目首期的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发展改革、国土房管、环保、建设、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配套变电站规划、建设、移交的管理工作。
(3)允许规划变电站土建工程先行施工,待负荷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建设变电站电气部分,减少规划变电站环评工作阻力。同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高压配电网相协调。
(4)市政道路新建、扩建和改建,应同步新建、扩建和改建电缆管沟。市政道路同步建设电缆管沟做了系统规定,减少道路重复开挖,节约社会资源。
2.3 使用大容量变压器
老城区一般为城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负荷增长迅速,区域内变电站原规划容量已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目前,大部分110kV变电站远景规划容量在189MVA。若区域内容载比为2,负荷密度为30MW /km2,则每座变电站供电半径仅为0.9km,供电半径相当有限,不能满足供区负荷需求。老城区空间有限,布置新站受到诸多因素限政府足够的资金支持是项目得以实施的前提限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为满足负荷发展,可采用大容量变压器对现有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
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经历了16、25、31. 5、40、50、63MVA的发展过程。主变容量一般按变电站建成后5~10年的规划负荷来选择,并适当考虑远期10~20年的负荷发展。结合我国城市电网网架、负荷情况,在符合条件区域推荐单台主变容量采用80MVA或100MVA。
2.4 优选网络接线模式
选择接线模式时需考虑供电可靠、操作安全、有利于配电自动化、运行灵活、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留有发展余地等基本要求,特别应考虑网络的可靠性、运行灵活性与投资经济性之间的平衡。
2.5 配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协同
10kV配网规划要使得供电可靠安全,平稳运行,最终实现电力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还要做到与环境协调一致,与城市规划相一致,与各个通信部门协调一致,以此达到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总之,10kV配电网规划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项目,熟悉掌握相关的规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因地制宜的结合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李颂华,麦炯斌.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8).
[2]王辉强.架空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3).
【关键词】10kV;配网;规划细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配电网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配电网 “重发轻输不管配”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配网规划成果能否顺利实施和落地,如变电站选址、电力管廊的建设等关键环节,将直接决定城市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因此,必须针对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l0kV配网规划实施现状及常见问题
1.1 电力负荷预测结果不能有效指导配电网建设方向
在电网规划工作中,电力负荷预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关系着电网规划的质量。
传统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主要有电力弹性系数法、外推法、用电单耗法、负荷密度法和回归预测法等。
其中,电力弹性系数法、用电单耗法、负荷密度法这几种传统的电力预测方法对预测专家的经验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甚至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变量变化关系来对未来的电力负荷作一个简单的定向预测,采用这几种预测方法,会使电力预测的精确度降低。
神经网络预测法在短期的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可以发挥很大的功效,但是在中长期的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这种预测方法会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还有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预测方法,即模糊预测法,得到的预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现在人们常常将模糊预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相结合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这样一来,两种预测方法实现了互补,从而提髙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精确度。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几种传统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不能完整的体现电力负荷的具体增长点,不能对配电网规划和改造实际进行有效的指导。
1.2 规划变电站布点实现率不高制约电网建设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部分地区出现高密度负荷,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较多地区出现变电站规划站址难以落实的现象,直接制约10kV配电网建设。随着公众对物权法认识的不断提高,这一现象呈加剧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广州需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8座,实际投产69座,规划实现率仅为70%。“十二五”期间,广州需新建变电站131座、输电线路3476千米,总投资达367亿元。
造成规划变电站实现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前期工作推进慢、土地征收难、建设周期长等难题。仅以周期长为例,广州建设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平均耗时约4年。
1.3 合理化配网网络结构设计,发挥资源潜力。
由于早期城市配网建设中网络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对结构考虑的不够周全,供电线路的负荷率处于20%以下,和负荷率大于70%线路均较多的,即使供电线路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其负荷率也偏高,降低了负荷发展的适应性,如此不平衡的线路负荷,最终导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1.4电力管廊限制,l0kV配网规划方案难以实施
随着城市供电需求和电网建设规划发展,采用输电隧道输送电力是城市电网规划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求,电力隧道一般采用深埋方式,以避免与其他市政管线及建筑的相互影响,降低工程难度及风险。
因此,如何高效、合理、安全、科学地远程管理这些电力管线成为一个新的难题。合理利用有限的站址和通道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电网显得尤为重要。
2、l0kV配网规划细化实施对策
2.1 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1)建立需求信息提前获取机制
建立用电需求提前获取机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和掌握重大招商引资、重点大型开发项目的新增用电需求情况等,特别是重点区域、重要园区有关情况。
(2)采用“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方法
“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方法是空间负荷预测方法中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电力负荷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包括对电力负荷饱和值的预和对电力负荷增长的时间及空间进行预测。
“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方法具体为:在现状负荷基础上,以现状年度报装负荷为依据,考虑原负荷的自然增长、报装负荷转化为实际负荷等因素,运用报装负荷推算法对未来年份最高负荷进行预测。报装负荷推算法具体计算公式为:
110kV变电站10kV侧下一年最高负荷=110kV变电站10kV侧基准年最高负荷×(1+自然增长率)+报装负荷×实用系数。
2.2 提前预控变电站及线路走廊
在城市规划中对新增的变电站及线路走廊进行预控。
(1) 提前预控变电站站址用地。确保站址用地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站址,且经过有关市政规划部门的同意。
(2)房地产开发项目需配套变电站建设,解决变电站选址前期工作慢、征地难的问题。变电站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步规划和审批,与项目首期的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发展改革、国土房管、环保、建设、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配套变电站规划、建设、移交的管理工作。
(3)允许规划变电站土建工程先行施工,待负荷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建设变电站电气部分,减少规划变电站环评工作阻力。同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高压配电网相协调。
(4)市政道路新建、扩建和改建,应同步新建、扩建和改建电缆管沟。市政道路同步建设电缆管沟做了系统规定,减少道路重复开挖,节约社会资源。
2.3 使用大容量变压器
老城区一般为城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负荷增长迅速,区域内变电站原规划容量已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目前,大部分110kV变电站远景规划容量在189MVA。若区域内容载比为2,负荷密度为30MW /km2,则每座变电站供电半径仅为0.9km,供电半径相当有限,不能满足供区负荷需求。老城区空间有限,布置新站受到诸多因素限政府足够的资金支持是项目得以实施的前提限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为满足负荷发展,可采用大容量变压器对现有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
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经历了16、25、31. 5、40、50、63MVA的发展过程。主变容量一般按变电站建成后5~10年的规划负荷来选择,并适当考虑远期10~20年的负荷发展。结合我国城市电网网架、负荷情况,在符合条件区域推荐单台主变容量采用80MVA或100MVA。
2.4 优选网络接线模式
选择接线模式时需考虑供电可靠、操作安全、有利于配电自动化、运行灵活、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留有发展余地等基本要求,特别应考虑网络的可靠性、运行灵活性与投资经济性之间的平衡。
2.5 配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协同
10kV配网规划要使得供电可靠安全,平稳运行,最终实现电力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还要做到与环境协调一致,与城市规划相一致,与各个通信部门协调一致,以此达到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总之,10kV配电网规划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项目,熟悉掌握相关的规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因地制宜的结合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李颂华,麦炯斌.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8).
[2]王辉强.架空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