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强调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369-01
  
  1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1.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农业,使农业的生产力由传统农业的落后状况,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我国现代农业化的目标是发展发达的农业、富庶的农村、优美的环境。要实现此目标必须使农业达到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从这3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技有效地利用自然,取得较多产品并能有效改造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现代生产手段现代化,指农业生产由以人畜动力工具为主过渡到以机电动力工具为主,并逐步走向工厂化、自动化。农业生产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主要指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协作范围的扩大,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农工商综合经营,成为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
  农业生产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历史性、世界性的概念,其过程是历史发展过程,现代农业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也随之变化。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只从本国现有水平与过去的水平相比较,而应与同时期的国际经济、技术水平相比较。由于社会制度、生产目的不同,以及社会、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必然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
  1.2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中,以机电动力及其机具替代人畜力和人畜力工具进行生产,在一切可以使用机器的部门和地方,以一定的方式使用机器。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客观的技术、经济、社会变革过程,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农业机械化不是简单地“替换”生产手段,而是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二是农业机械化不是一种主观良好的愿望,而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经济变革过程,需要探索、掌握其规律。采用一定的方式使用机器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因势利导,才能健康发展。三是农业机械化所指的“农业”是以种植业为基础的广义农业。四是农业机械化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化而化”。其目的是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生活,繁荣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具体目的是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生产率及农产品商品率,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致富[1]。
  2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因而要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并与其他农业现代化措施紧密结合。农业生物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农业技术改造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先进的生物技术措施总是与先进的生产工具相结合,应因地制宜地争取最佳结合,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评价两者关系时,即不能简单强调地生物措施的增产,无视机械化手段的作用,也应防止过分强调农业机械化的作用,甚至将农业机械化等同农业现代化[2]。
  社会生产是多部门、多层次、跨行业的生产。农业机械化以广义农业为对象,其范围首先侧重于种植业和大田作业机械化,进而横向扩大到林、牧、漁业和从属农业的副业,纵向扩大到产前和产后机械化。在农村,农业机械化必然会涉及到整个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村机械化问题。因此,农村机械化包含农业机械化,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以农业机械化为主体,同时也包括乡镇工商服务各行业的机械化。
  3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二是抗灾保收,稳定农业生产;三是增加社会效益和农民收入;四是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现代国际社会的发展表明,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的过程,因而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规律。
  世界上实现农机化时间较早的国家,其农业劳动力占人口比例较小,而人均占有粮食量均较高,可见没有农业机械化是无法实现的。如:美国开始农机化时间是1919年,实现时间是1940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2.3%,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是34.00 hm2;加拿大开始农机化时间是1920年,实现时间是1950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2.4%,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为2.00 hm2;英国开始农机化时间是1931年,实现时间是1948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1.3%,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是10.07 hm2;日本开始农机化时间是1946年,实现时间是1967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2.5%,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是0.61 hm2。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小结
  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农艺和农机的高度结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决不单是农业农艺手段所能胜任的,单纯强调育种、作物布局、优良品种和生物技术等是不能实现的[3-4]。任何先进的农艺措施在它最终获得与其配套的相应机械技术实施之前,都不会形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也不会在大面积、大规模应用中显示其高产、高效特性,只有与机械化相配套,才会实现高产、高效。总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科教兴农的关键[5-6]。
  5参考文献
  [1] 杨忠民.青冈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刍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0(8):66.
  [2] 孙立环,姜维涛.鹤岗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8):139-140.
  [3] 彭卫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3):43-44.
  [4] 邹吉兰,王福伟.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体现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114-115.
  [5] 宗锦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机科技推广,2010(4):4-8.
  [6] 罗小锋,刘清民.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0(2):54-56.
其他文献
运用草甘膦、农达、二甲四氯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75倍液或农达300倍液防除效果均迭85%以上。持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