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实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67
健康教育应有选择性地对不同孕妇进行疾病知识方面的宣教
对正常孕妇,可以给她们提供一些常见病的预防以及孕期可能会用的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孕妇孕期谈“药”色变,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异常的孕妇,可以根据疾病的种类、轻重和孕周情况,给孕妇提供必要的知识,如疾病对母婴的影响或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以稳定其心理状态,树立信心[1]。但在这方面知识宣教时应考虑到孕妇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和性格等问题,必要时应正确估计孕妇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保密性的医疗措施,还可与家属解释说明,取得配合和支持。
具体有序详尽地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
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孕妇,最希望得到的是孕期饮食营养和母胎监护,尤其是异常孕妇的需求更强烈,因为大多数孕妇在孕期只知增加各种营养,但不知如何合理地增加营养。作为产科护士应熟知合理的膳食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避免膳食构成失调,某些营养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对异常孕妇因病情需要服用药物的,可以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不良反应合理安排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以达到减少药物的不良胃肠道反应和有效的药效。正确指导如何进行母胎监测,包括胎动的自测和教会家属对胎心的监听。孕期自我保健及自我监护知识的掌握,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状况的判断及早产、早破水的预防。
具体实施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实施:以护士个别口头教育为主,辅之以书面和录像教育。孕妇入院后护士在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的情绪后进行入院后初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临产分娩知识,胎心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爱心表达,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加深护患情感沟通,为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良好的护理介入分娩过程:对每位产妇来说,产房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分娩又是产妇所担心的过程。因此,当产妇进入分娩室时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教育,护士对产妇生理、心理情况进行了解,评估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对分娩相关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与指导,并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度过这一生最难忘的时刻。
产后护理和指导:分娩后护士应将婴儿抱至产妇身边,亲切地告诉其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在30分钟内将婴儿裸体与母亲皮肤接触,持续30分钟以上,并吸吮乳头,消除其恐惧心理,尽早建立泌乳反射。产后2~3小时应督促产妇排尿,防止因膀胱膨胀影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24小时后开始自我护理能力的训练指导。
出院教育:坚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指导新生儿护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产后42天母婴来医院检查。
讨论
健康教育是护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住院病人从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它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的目的。护士要掌握语言交流技巧,与病人交谈时以情感为纽带,言语重点突出,具体明了,交谈中使用礼貌性语言,针对病人的具体问题给予安抚性语言[2]等。在运用语言教育时结合一些正确的示范动作,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护理人员应针对健康教育计划进行逐项对照,评价教育落实情况,并向病人提出问题,评估病人掌握情况,然后观察病人的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龚耀先.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2.
2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67
健康教育应有选择性地对不同孕妇进行疾病知识方面的宣教
对正常孕妇,可以给她们提供一些常见病的预防以及孕期可能会用的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孕妇孕期谈“药”色变,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异常的孕妇,可以根据疾病的种类、轻重和孕周情况,给孕妇提供必要的知识,如疾病对母婴的影响或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以稳定其心理状态,树立信心[1]。但在这方面知识宣教时应考虑到孕妇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和性格等问题,必要时应正确估计孕妇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保密性的医疗措施,还可与家属解释说明,取得配合和支持。
具体有序详尽地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
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孕妇,最希望得到的是孕期饮食营养和母胎监护,尤其是异常孕妇的需求更强烈,因为大多数孕妇在孕期只知增加各种营养,但不知如何合理地增加营养。作为产科护士应熟知合理的膳食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避免膳食构成失调,某些营养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对异常孕妇因病情需要服用药物的,可以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不良反应合理安排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以达到减少药物的不良胃肠道反应和有效的药效。正确指导如何进行母胎监测,包括胎动的自测和教会家属对胎心的监听。孕期自我保健及自我监护知识的掌握,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状况的判断及早产、早破水的预防。
具体实施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实施:以护士个别口头教育为主,辅之以书面和录像教育。孕妇入院后护士在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的情绪后进行入院后初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临产分娩知识,胎心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爱心表达,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加深护患情感沟通,为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良好的护理介入分娩过程:对每位产妇来说,产房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分娩又是产妇所担心的过程。因此,当产妇进入分娩室时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教育,护士对产妇生理、心理情况进行了解,评估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对分娩相关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与指导,并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度过这一生最难忘的时刻。
产后护理和指导:分娩后护士应将婴儿抱至产妇身边,亲切地告诉其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在30分钟内将婴儿裸体与母亲皮肤接触,持续30分钟以上,并吸吮乳头,消除其恐惧心理,尽早建立泌乳反射。产后2~3小时应督促产妇排尿,防止因膀胱膨胀影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24小时后开始自我护理能力的训练指导。
出院教育:坚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指导新生儿护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产后42天母婴来医院检查。
讨论
健康教育是护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住院病人从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它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的目的。护士要掌握语言交流技巧,与病人交谈时以情感为纽带,言语重点突出,具体明了,交谈中使用礼貌性语言,针对病人的具体问题给予安抚性语言[2]等。在运用语言教育时结合一些正确的示范动作,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护理人员应针对健康教育计划进行逐项对照,评价教育落实情况,并向病人提出问题,评估病人掌握情况,然后观察病人的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龚耀先.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2.
2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