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go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及要求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索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国有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是其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打造。文章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原则、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问题;措施
  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在企业员工心目中引以为自豪的一种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进,我国企业竞争的重点已从产品竞争转变为企业形象的竞争。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我们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正视和分析企业是否已经在全力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和经营,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意识形态属性;二是企业管理属性。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属性来看,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使企业健康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生活下去,并且要越来越强大。
  二、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激烈的竞争,主要以产品生产为主,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文化并没有在制约、激励和凝聚这几个方面发挥出明显的积极作用。(1)企业文化应具有企业特色。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企业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并具有自身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它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源泉。现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只崇拜和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而没有认识到应该认真而深刻的总结和提炼自身企业的文化精神,没有企业自身的文化色彩,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环境、文化仪式都没有真正体现,员工心中没有为本企业自豪的感悟,无法对员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形象无法让公众识别,严重影响了对企业的认同。(2)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并没有属于自己企业的文化。在我国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办公室或厂区墙壁上贴一些标语和口号,或简单的认为企业产品的商标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而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因此也不可能建立相应的建设企业文化的机构,企业文化建设完全被忽略。(3)国有企业管理者没有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予以重视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认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还是生产及产品的销售环节,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并没有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项,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企业产品的产、供、销,并建立一系列的保障制度,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则认为可有可无。(4)企业文化建设既需要稳定也需要创新。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以及政策在不断的变化,而企业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为了追赶潮流,或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随意地不断变更企业文化的内容。然而,企业文化又不能只固守老的文化传统,需要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形成企业自己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探索
  (1)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国有企业应以全体员工为本,平等对待领导层和员工阶层,使员工与领导层建立平等沟通的关系。同时还应引导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观念,协调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如重视员工的培训,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对外,不能忘记企业的社会属性,要以社会为本,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2)选拔和培养能够带领企业文化创新的企业领导者。经验表明,企业文化重大改革的公司都为由上而下的开展,尤其是还带有性政色彩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传统企业文化根深蒂固,阻力很大,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推动;并且,国有企业的员工已经习惯于领导决策这种旧有的企业文化模式。可见,企业家在国有企业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也成为急切的需求。(3)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企业在重视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方面,即内聚精神和外塑形象。前者是指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文化价值体系。而后者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企业的文化个性。(4)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完善企业绩效激励制度。有效地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管理层的领导力,发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动员员工的积极性,统一企业的文化认同,凝聚员工的行动力,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共同为本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国有企业可以通过物质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等激励方式动员员工的积极性。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及关键
  (1)传统文化的扬长避短。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家,注重感情,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考虑到中国文化特点,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充分相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也应符合中国文化特点,这样才能在企业员工心中产生共鸣,进而积极参与,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但国有企业文化也不能完全固守传统,应注重引进国外或我国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潮流,建设理性和规范的企业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2)国有企业的制度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文化是制度的升华,制度是文化的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在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它的建设至关重要,而各种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执行的基础,它使企业文化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是企业制度健全、完善、规范和落实的过程,在企业规章制度约束下,员工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人际关系和谐,员工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为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的目标而努力。(3)良好的物质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它能够使企业文化发挥巨大和持久的作用,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授人做出计划和决算,从资金上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企业物质文化的塑造要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首先要搞好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要完善企业的文化设施,创造良好的体现企业文化的生产环境,活跃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职工在这样的生产环境愉快地工作,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充满活力和希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了员工的归属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深化,并且越来越面向市场经济,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内增企业凝聚力,外增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公认的无形机制,将全体员工有机地凝聚在一起,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弥补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的不足,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阳礼泉,滕方迁.企业文化的力量[M].北京:中国经科出版社
  [2]张日冬.论企业文化建设.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53/9983/916275.html
  [3]沈萍,王爱兰.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0(6)
  [4]贾爱莲.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太原新闻网.
  http://www.tynews.com.cn/tyrbmap/2007-O1/19/content_2983475.htm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通过圆柱体小芯样剪切试验以及相应龄期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力学性能试验,分别获得了小芯样抗剪强度和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小芯样抗剪强度与混凝土立方
3月30日上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省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针对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既要扶持又要促其转型  吴国华副主任: 一是政府要给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优胜劣汰。二是目前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税赋过重。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减税减费普惠给小微企业;另一方面要扶优,扶持少量的精
F-35“闪电2”是美国研制的新型联合战斗机,拥有非凡的隐身性能,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F-35小档案  长度 15.37米  翼展 10.65米  高度 5.28米  空重 12 000千克  负载重量 20 100千克
去年寒假,我刚回到家乡,奶奶就对我说:“奶奶知道你爱吃汤皮,一早准备好了材料,明天我们就蒸汤皮!”我早就想看看汤皮是怎样做成的,这回我下定决心要跟奶奶学蒸汤皮!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我便起床了,心想:哈哈!今个儿我起这么早,一定是第一!可当我经过厨房门口时,却看到奶奶和两个姐姐早就忙开了。我急急忙忙洗漱完毕冲进厨房,一看奶奶已经开始蒸汤皮了。只见奶奶熟练地把米浆倒入簸箕里摇了摇,再放进锅里盖上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