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上的若干结论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最博学的希腊人曾说过,疑惑(wonder)是科学和哲学的创造者。疑惑并不等于好奇,但好奇达到理智的程度,就同疑惑是一回事了。外部的单调呆板和内部的因循守旧是惊异的最坏的敌人。惊奇、意外、新奇等都对“惊异”起刺激作用。每个人都知道,活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眼睛看到,身体的可动部分比身体的固定部分有更大的感觉辨别能力,可动性愈大,感觉的辨别力愈强。可是,在纪律和良好秩序的名义下,人们经常使学校的状况尽可能地趋向于单调呆板和整齐划一。桌椅安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军队式的管理。长期地反复阅读同样的课本,排斥其他的读物。除了背诵教科书中的材料,其他全在禁止之列;讲授中是如此强调“条理”,而排斥自然发挥,同样地,也排斥新奇性和变化性。在管理制度较好的学校里,这样说也许是夸大了。但是,在以建立机械习惯和行动整齐划一为主要目的的学校里,激发求异精神并使其保有活力的情况是必然受到排斥的。
  不幸的是,反对教育上的机械的管理方法,经常产生倒退的副作用。人们把新奇本身当作目的,为新奇而新奇,其实,新奇只是刺激观察和探索的诱因。人们把变化性同良好思维的连续性对立起来。由于人们往往把秩序联想为外部的整齐划一,所以就连促进有效的智力活动的那种秩序,也被冷眼相待。再有,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做不到这一点,良好的反省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發展。为要准确地记住事情的细枝末节,反而把重大而完整的观点丢在了脑后。把获取知识等同于堆积孤立的条文,而不是把获取知识当作消化吸收精神食粮。其实,如果知识是有价值的,应当把它们组织起来成为有条理的思想。有一种古老的说法:每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定有“变化中的统一”的标记。的确,教学的艺术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回忆起同那些曾为自己留下终身智力影响的教师的接触,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会发现,虽然那些教师在教学中违反过许多教育学上的固定的规则,甚至会在教学中扯得甚远,离开本题,好像是在聊天取乐,但他们也还能保持着思想的连续性,并能有所成就;他们能够运用新奇性和多变性使学生保持机敏的、严格的注意力。同时,他们也利用这些因素,为确定主要的问题和丰富主要的论点而做出贡献。
  (节选自《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小学的习作教学要坚持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学生的活动,写学生的学习、写学生的活动、写自然、写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语言积累,并且与各类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要实行课堂习作和在生活中习作“多轨运行”,在生活、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和表达方法,做到“厚积薄发”。    一、习作与闲暇活动相整合    1.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相整合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作文教学就
如果电池有心,想必今时今日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自从《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科技世界正在因电池技术进展缓慢而百般烦恼”之后,未来科技就被描摹成了强悍而无奈的巨型机器人——制作精良、无所不能,却因缺乏一枚高效、稳定的新能源电池而无法施展万般抱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新能源材料专家云斯宁因此在实验室度过了更多周末时光,与“革命性突破”等浮夸的字眼相比,他相信脚踏实地才能更迫近真理,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摘要:课堂是变化着的艺术,也是不可被复制的艺术,相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这些个性鲜明的主体时不时会给课堂制造些“小意外”,然而正是这些“小意外”在课堂上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意外 教学方法 因课施教一、案例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将一个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将他们的回答尽可能地引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上来,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摘要】随课微写作基于文本,立足课堂,着眼写作。教师精心研读文本、研磨教法、研选微写作内容,在关注文本内涵的同时关注写作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贯通度上实现融合,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方法习得与实践、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发展。  【关键词】随课微写作 阅读教学 习作能力  “教材是个例子”,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读懂一篇文章,阅读
【摘要】基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教师拔节的需要,笔者在学校组织开展了“儿童哲学绘本课程”的实践,通过构建年段教材体系、多样化学习模式以及立体的德育浸润渠道,开展课程及教学研究,从而带来了师生由内而外的转化。  【关键词】“绿种子” 儿童哲学绘本 课程  “绿种子”儿童哲学绘本课程作为张家港市乘航小学的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及德育提升的新的生长点。在此课程的实践中,师生的精神风貌,综合素养,价值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激活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问得少,让思维走向开阔处;问得狠,让思维走向纵深处;问得准,让思维走向多元境;问得巧,让思维走向融通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提问 思维 核心素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无论现代社会如何发展,多媒体技术如何更新,学习方式如何颠覆,善于提问永远是一名优秀教师课堂行
【摘要】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应当允许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逐步加深认识。  【关键词】儿童 生活经验 差错 数学学习  儿童的数学学习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活动经验展开數学想象,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观察比较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平均分”的意义,在细节中精致“倍”的内涵,在分分圈圈中完善“平均分”的建构,在数学想象中内化“平均分”的内涵。  【关键词】观察 思辨 想象 操作 讨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摘要】把生活中制作美食的工艺运用到美术课堂中,“炒、爆、熘、炸、烹、煮、炖”等不同方法的运用,给予学生全新的美术课堂。在传承原有的手工制作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各种形式与技能,在动手动脑之间,多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多一些不拘于泥的创新,让手工制作课更加有滋有味。  【关键词】美食与美术 观察 兴趣 想象 创新  我是一名煮妇,我热爱厨房,热爱烹饪;我也是一名美术老师,我喜欢多种花样多种形式给学生
《宇宙小子》数学绘本讲述了一个叫吉姆的小男孩,想尽办法收集10000张能量棒包装纸参加太空夏令营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悬念:一是他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包装纸?二是怎么能把包装纸数清?课堂上以这两个大问题贯穿,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操作、发现,在动态生成中呈现从头到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十进制”和“位值制”,最终达成价值观的引领——梦想、坚持、感恩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  我们围绕“梦想”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