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三部曲”看菲利普·罗斯的生存寓言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哈桥夫将生态学分为生物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前者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自然环境,而后者则滋养人们的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人物自然环境的优越和文化环境的匮乏,以及传统文化被阉割后的主人公所遭遇的精神危机,他们的死亡或者被抛弃说明了文化环境之于人的生存比自然环境更重要。
  关键词:自然环境 文化环境 文化阉割 生存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自出道以来便“声誉不佳”。他被认为是犹太逆子,对展现纽瓦克的肮脏、粗俗毫不留情,而未将犹太社区描写为“美国最好的社区。”对此,罗斯纵然辩解,但不改初衷。“读者认为我非难犹太生活的观点似乎与他们自己的道德观有更大关系,……在我看到了能量或者勇气或者自然性的地方,他们却看到了邪恶,在我看来没有理由感到羞耻的地方,他们却感到了羞耻。”正因如此,这些年来,罗斯一直笔耕不辍,且部部经典。作为一个有着深切人文关怀的作家,罗斯在“美国三部曲”中表达的主题也并非恐怖袭击、政治危机和人性堕落,而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担忧。
  俄罗斯学者利哈桥夫把生态学分为生物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他认为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而且生活在他的祖先和他本人所创造的文化环境中。如果说自然对于人的生物生活来说是必要的,那么文化对于人的精神、道德生活和社会性来说同样是必要的。在利哈桥夫看来,一个国家是人、大自然和文化的统一体。如果一个人身体遭受打击,这意味着他的生物生活遭到了破坏,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生活遭到打击,则意味着这个人的文化生活遭到了破坏。
  一 生物生态学角度完美的自然环境
  “美国三部曲”是罗斯创作于世纪之交的作品,包括《美国牧歌》(简称《牧歌》)、《我嫁了共产党人》(简称《共》)和《人性的污秽》(简称《污秽》)。《牧歌》讲述了瑞典佬利沃夫实现了“美国梦”后,女儿梅丽却因为反越战而炸毁了邮局,葬送了他们在美国的一切。《共》的主人公艾拉本是体力劳动者,偶然的机会使他出名,并娶了一个明星太太,但婚后的冲突使他最终被妻子出卖。《污秽》中的科尔曼原本是黑人,为了能在美国立足,他抛弃了黑人身份,凭借较浅的肌肤将自己包装为犹太人,名利双收,但最终被控为种族主义者。三部作品故事情节各不相同,但主人公的经历却如出一辙,他们都经历了从成功巅峰到被社会抛弃甚至死亡的历程。
  “三部曲”中的主人公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的后代。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黑人,他们的祖父都为了逃避种族迫害来到美国。相比起犹太人所遭遇的大屠杀和黑人所遭遇的被奴役的生活,来到美国后的生活环境显然是完美的。不仅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牧歌》中的利沃夫上学时是出色的棒球运动员,后来继承祖父和父亲的事业将皮革厂经营得有声有色,并娶了新泽西小姐做老婆。“漂亮妻子,漂亮房子,他的事业如施了魔法,把一个老人的那点事情弄得干净利落。真的不枉此生,这是他的乐园,这便是成功人士的生活。”《污秽》中的科尔曼也是一位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年轻人。曾经亲眼目睹了父亲所受的束缚和限制,科尔曼仅仅将身份稍作改变便如鱼得水。他凭借较白的肌肤跻身犹太人的行列,并娶了有犹太基因的艾丽斯作为妻子。后来利用自身的努力成了古典文学的教授,过上了光荣体面的生活。《共》中的艾拉原是一个体力工人,因为相貌酷似林肯,在一次意外出演的广播剧中出名。他的成功使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名声,而且也使他娶了一位女明星做妻子,从此跻身上流社会的生活。
  “美国梦”形式多样——经济的、宗教的、种族的、地理的——罗斯笔下的人物经历了每一种。就“三部曲”中的利沃夫、科尔曼和艾拉而言,至少他们都实现了地理方面的和经济方面的梦想。地理梦想的实现使他们摆脱了身体可能遭遇的疼痛,经济梦想的实现使他们获得了充足的食物,不被饿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利沃夫、科尔曼还是艾拉,他们都很平凡。从这种意义上说,作品中的人物拥有从生物生态学角度来看令人心仪的自然环境。
  二 文化生态学角度的精神危机
  《牧歌》中的利沃夫沉浸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中,唯一的烦恼便是女儿的口吃。这个口吃女儿不仅给这个“完美”的家庭抹了黑,而且成了政治狂热分子,葬送了他辛苦得来的财富。使科尔曼纠结的是,为什么一句玩笑就最终葬送了他的名声和生命?而《共》中的艾拉永远无法理解琐碎的家庭纠葛为何竟使他成为政治牺牲品?事实上,艾拉追求的政治梦想,利沃夫所追求的经济梦想,和科尔曼所追求的种族梦想在形式上是互相联系的,在本质上也有相似之处。
  首先,从表面上看,这些主人公“都是愤怒的人,被无能为力的感觉所激怒”。《牧歌》中的利沃夫一直对女儿梅丽无能为力,他无法说服梅丽控制口吃行为,更对梅丽热衷政治束手无策。他想当然地认为女儿作为第四代美国人将延续他的成功,做他完美的复制品,但是梅丽的固执使他恼火,连续多个晚上关于越战的争执并未使梅丽迷途知返。《共》中的艾拉在与伊芙女儿的冲突中永远败北,愤怒的他最终放弃了伊芙,而被抛弃后的伊芙在女儿眼中也变得一文不值,伊芙的怨恨最终成了她出卖艾拉的理由。《污秽》中的科尔曼的愤怒在于拥有黑人基因的他却被控为种族主义者。
  其次,从内心看,这些城市平民在“一定程度上孤立于社会的其它地方”。利沃夫,艾拉和科尔曼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利沃夫自说自话,自以为传承了祖辈和父辈的使命,却永远无法理解父亲对纽瓦克的牵挂。正如他无法理解父亲的纽瓦克情结一样,他的世界对于女儿梅丽来讲也是永远无法涉足的。在家里,梅丽的口吃令多恩发狂,她也因此被送往语言矫正师那里矫正。在学校,因为口吃,老师不对梅丽提问,同学们也不和她交往。梅丽无法明白,为什么“这可笑的口吃被看得那么重要”,为什么人们要如此“夸张原本就居于第二位的讲话方式。”可悲的是,心灵的交流是缺失的、不存在的。梅丽渐行渐远。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和理解之外,夫妻之间也是一样。多恩对于利沃夫来说最关键的是她的新泽西小姐身份,而利沃夫则是一个棒球明星。当利沃夫落魄时,多恩倒向了附近居住的一个乡绅。   科尔曼的一生是跟“他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刀两断”。娶艾丽斯做老婆是因为“艾丽斯的头发,……远比科尔曼的头发更像黑人的头发”,他心里明白,“自己想从艾丽斯身上得到的就是她的相貌以及对他们孩子的发质所能提供的解释,”也明白自己“出自世界上最愚蠢的理由选择了一个老婆,而自己则是世界上心灵最空虚的人。”科尔曼的空虚源于他的身世,可是失去了根源的科尔曼注定无法对孩子解释自己的身世,他的闪烁其词导致他失去孩子们的信任,小儿子马克干脆与他断绝关系。与福妮雅的相遇是两颗孤独心灵的相遇。与梅丽的口吃一样,福妮雅说自己是文盲。两者都是切断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不同的是,梅丽的口吃是外界附加的,福妮雅的文盲是自己主观认定的。父母的离异后,继父的骚扰,母亲对继父的袒护,丈夫的精神异常,孩子的意外死亡,使福妮陷入彻底的孤独。
  艾拉的敌人不仅有他的政治对手,还有他的妻子和他的继女。婚后艾拉从来不懂伊芙,而伊芙也从未属于艾拉。“那女人穿的是迪奥。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衣服。拥有一千顶有小面纱的小帽子。蛇皮的鞋子手袋。置装上面花费不菲。而艾拉是花四十九元买一双鞋的人。”艾拉搞不懂的不止这些。“开头,伊芙送女儿去看彭宁顿的事总让艾拉气愤至极……他是觉得这不只给西尔菲德机会见彭宁顿——而是彭宁顿身上仍有吸引伊芙的地方。”如果说同性恋彭宁顿只是伊芙曾经的噩梦和现在的幻想,那么西尔菲德则是伊芙和艾拉现实中的噩梦。作为母亲,伊芙无法走进女儿的世界。为了迎合女儿,伊芙也无暇顾及艾拉的感情。当她最终打掉了她和艾拉的孩子时,她和艾拉真正将彼此孤立起来。孤独是伴随这些主人公及其身边的人的终身感觉。
  第三,从本质上看,文化环境的恶化是精神危机的根源。犹太教曾经是维系犹太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虽说到了现代,只凭借语言或者宗教信仰来界定犹太人已经不太合适,但是“犹太人的特性或犹太性,对于犹太文化而言,是一种普遍的、不可剥夺的感觉”,而犹太人的节期更是犹太意识的周期性提示。可是三部曲中没有提及过这些节日,宗教信仰对于“三部曲”中的人物来说只是形式而非寄托。不难看出,主人公的犹太意识已经淡漠了。在安息日工作对犹太人本是不可思议的,而利沃夫的父亲却“在十二小时一班的劳作中被迫像牲口一样忙个不停”。犹太意识的淡漠既是祖辈和父辈客观回避的结果,又是主人公主观回避的结果,他们“最大限度运用在美国的权利,将自己造就成摆脱传统犹太人风俗习惯的理想之人,不带一点从前美国的那种不安全感和桎梏”。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实现物质财富的自由,他们想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任何人,自由得让他们的父亲无法想象,像父亲的不自由那样自由。利沃夫、艾拉和科尔曼对本民族宗教信仰和身份的放弃意味着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放弃。“三部曲”的主人公在道德上受到拷问、在良心的受到谴责、在精神上处于孤独状态。对祖先文化的抛弃是他们处于无根状态,又无力融入自己创造的文化,这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愤怒、孤独和死亡。
  三 结语
  人的无能为力、孤独和愤怒构成了“美国三部曲”中所呈现的人类生存状况,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人物的毁灭。一方面,他们都拥有实现“美国梦”的完美自然环境(因为他们身在美国),另一方面,他们都极度缺乏必要的文化环境(也是因为他们身在美国)。对于一个宗教信仰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位置的民族来说,宗教信仰的阉割无疑代表了文化的阉割。对民族身份的抛弃无疑意味着对民族记忆的抛弃。他们在祖先创造的文化和自己臆想的文化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尽管他们在物质上是富足的,精神的贫乏却注定了他们的灭亡结局。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三部曲”中所体现的文化阉割引起的精神空虚、愤怒和孤独或许是所有美国移民都将经历的阵痛,这也是异质文化整合的必经之路,但是整合过程对人的精神和生存造成的冲击令人担忧。利沃夫、艾拉和科尔曼只是沧海一粟,他们的境遇值得思考。
  注: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2012年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2Y020。
  参考文献:
  [1] Podhoretz,Norman.“The Adventures of Philip Roth.”Commentary.1998:Dec.27.
  [2] Roth,Philip.“Writing about Jews.”Commentary,1963:Dec.446.
  [3] 尹建民:《比较文学术语汇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 菲利普·罗斯,罗小云译:《美国牧歌》,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5] Abbot,Philip.“Bryan,Bryan,Bryan,Bryan:Democratic Theory,Populism,and Philip Roth’s American Trilogy.”Canadian Review of American Studies 37.2007.439-440.
  [6] 菲利普·罗斯,刘珠还译:《人性的污秽》,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7] 菲利普·罗斯,魏立红译:《我嫁了共产党人》,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8] 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9] 杨素梅:《利哈桥夫的文化生态观浅说》,《新学术》,2007年第4期。
  (于雪茹,北方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1、西兰花。含大量植物化学元素,对人类有排毒效果。它还含有胡萝卜素,能使身体产生抗癌的蛋白酶,清除细胞致癌物。能有效歼灭自由基,强化免疫系统,对预防肺癌、胃癌、口腔
摘要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其文本价值,辛格小说的文本价值在于他用有限的小说篇幅容纳尽可能多的民族文化信息:大量的犹太谚语、传说、方言等语言信息,以及大量的犹太生活习俗,比如服饰、饮食、婚恋、节庆等,都可以在辛格的小说里看得到。辛格小说为保留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代社会中的犹太文化并没有消失在美国的大环境下,这与像辛格这样坚守民族性的作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本文将多角度阐述、分析辛格作品
自1992~1997年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并中医凉血解毒扶正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68例,完全缓解者64例(94.1%),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5~49天,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本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