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32319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近年来推行学教练案教学教学模式,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支撑学教练案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有效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力争做到优势互补。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26-01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根据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原则,同任一个班教学的各科教师,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及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学业成绩等方面不同的 6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也叫A/B/C层次,三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由两个A、两个B、两个C组成合作小组,学生代号A1/A2/B1/B2/C1/C2.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也可分为A1/A2/B1/B2/C1/C2六类。学习小组座位坐次是2个差生夹在中间,2个优生和2个中间生呈对角线坐。这样做,给差生有同类感,亲近感,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给优中学生以合作提高的机会。
  学科小组长依学科而定。根据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民主选举和竞选的方式产生,让小组内的成员都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避免教师指定。班主任每周与不同学科的组长进行交流,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及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责任感等;与大家商讨解决办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不定期召集学科组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
  培训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方法,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要给差生更多的学习、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不管是那种座位的坐法;不再是一直坐着不动,允许走动;不再是有序举手同意后发言,可能随时都在发言、讨论,甚至争论。所有这些表现都需要管理好,要使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达到活而不乱之效。必须建立小组以单位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纪律、学习成绩等,个人成绩不再凸显,只有小组的成绩优秀才是自己的成绩,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一)独学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借助学教练案,通过学习课本或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以学教练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快速、高效、按时完成自学任务,绝不能任务未完成就开始讨论。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完成后,要告知本组学科组长,组长组织好学习秩序,盯住B/C层学生,要求B/C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教练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关注学困生是否有精力的流失现象。
  (二)对学、群学
  通过独学环节,学生初步解决学教练案中的部分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对学、群学环节。“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即A1/A2,B1/B2,C1/C2间相互检查、互相帮助。两人小组合作仍未解决的进入“群学”环节。“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问题简单时B层帮助C层解决,A层进行自主拓展;问题难度较大时, B/C层提出问题,A层帮助解决。组长把控学习进程,较难的问题大组讨论,经讨论未能解决的,要记载并反馈至老师,老师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
  合作学习是两人小组相互检查,相互帮助,也是有层次和要求的,绝不是一说合作就是大声嚷嚷。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谁才有问题,当然是B/C层学生才有问题,特别是C层学生问题不解决,整体不会提高。所谓分层教学,抓差生,不能只是课外抓,要在课堂牢牢抓住。
  (三)展示、汇报、点拨
  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小展示”由C/B层学生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汇报,组长给予评价。“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展示汇报,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本小组展示。问题难度较大时,推荐A/B层学生展示。问题简单时,推荐C/B层学生展示。展示主要采用爬黑板和语音展示的形式。
  汇报是教师在合作时限到后,组织各组分别汇报。从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从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展示者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声音洪亮,语言规范;板书要工整规范。听展者要认真,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学教练案整理,如有疑问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积极发现优点,指出不足;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教师点拨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四)整理学教练案,结为对子的同学相互检查。
  三、学习小组的评价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还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才算最终達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建立小组、班级、年级和学校评价机制和体系。一级评一级,一层评一层。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学生评老师等等。健全分组合作学习管理队伍体系。组长管组员,班长管组长,教师管课堂,班主任管奖惩。加大对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的表扬奖励和批评处理力度,密度。评价反馈要注意时效和力度。随堂评、经常评、定期评。平时小评,期中、期末大评等。评价后一定要有记录,随时记录各组的学习得分。经常开展小组竞赛和评比活动,增强学生的小组意识。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J]. 赵笑梅.教育科学研究. 2001(12)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最基本的前提和要求。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探析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对话”;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中图分类号】G6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51-02  教材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浮力,不仅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沉到水底的物体同样会受到浮力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浮力的基本概念,物体浸入水中,会受到水向上的力,这种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浮力。了解浮力的测量方法,知道浮力与
为了便于非专业人员的工作流建模操作,利用Petri网现有的分析计算方法进行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分析和系统性能计算,给出了基于统一建模语言活动图的工作流过程模型建模方法,讨
摘要准确理解学生对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方式的需求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与基础。编制《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求调查问卷》,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全体硕士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科研究生对教学内容需求呈现多样化与学科化特点,对教学形式的需求呈现互动化、多元化、多模态等新趋势。面对新形势下公共英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言专长,实现英语+专业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本文以ABAQUS为平台,建立一套分析方钢管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其中核心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钢管采用弹塑性模型。在单轴受压作用下,分析了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受含钢率的影响规律和受力机理。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含钢率;有限元法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for the analy
【摘 要】对于聋校的学生来说,审美能力是他们感知世界,认识自我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随着特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来说,再加上聋生们自身存在的相关缺陷,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改进,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借助美术教学这个载体,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聋校教育;高中阶段;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高等数学学习,但是从现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却存在不容乐观的教学现象,为此在今后的小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学效率提升的探索,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保障。  【关键词】新课改下 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