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来源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108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R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以抗风湿药治疗6个月,观察组予以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术后予以抗风湿药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前、6个月后的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调节性T细胞(Tregs)表达水平、Th1、Treg细胞亚群百分比及临床症状积分、晨僵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高于对照组的63%(x2=5.704,P<0.05).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水平及Th1细胞亚群百分比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057、2.734、2.372、2.360,均为P<0.05);CD4+CD25+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CD)4+CD25+CD127+细胞及Tregs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2.792、5.443、2.432,均为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疼痛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669、4.900、3.545,均为P<0.05);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4.210,P<0.05).结论 关节镜滑膜切除术可调节难治性RA患者Th1、Treg细胞表达水平,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累及关节内所有结构的疾病.疼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目前膝骨关节炎疼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疼痛是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出膝关节内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及髌下脂肪垫等组织病变可能导致炎症介质等分子的产生,使关节内发生炎症反应;病变也可能会使关节内机械应力改变,均可刺激感觉神经产生疼痛.神经功能改变可能存在于膝骨关节炎整个病程,感觉神经长期受到刺激使神经功能发生改变,产生提高疼痛
作为目前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有效治疗术式之一: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对此技术的认识尚浅等原因,UKA术后疗效并非十分理想,而且手术适应范围相对较窄.随着U KA的假体设计、材料工艺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在术后中长期疗效上,U KA已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相当,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也有了改变,前交叉韧带(ACL)变性损伤是否能行UKA仍存分歧,本文将对此问题作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目的 对比分析后外侧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THA)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脱位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关节科收治的347例并获得至少1年以上随访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秩和检验、t检验等方法对比两组脱位患者与未脱位患者间性别、年龄、髋关节预防措施依从性及年龄与调查问卷得分相关性等信息.结果 术后1年内共有10例患者出现脱位,BHA者脱位率5.7%(7例)较THA者脱位率1.3%(3例)高(P=0.026);脱位组患者的年龄较非
目的 探究思维导图和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老年踝关节骨折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思维导图和精细化护理.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术前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踝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4,P<0.05);观察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