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博士不为学位而是为了学问、学术。既然到剑桥读书,就应该像个读书人,读书生活应该过得清苦一些。”
2005年10月1日,年逾八旬的金庸在夫人的陪同下,离开香港,直飞英国,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的求学生涯。此后,金庸便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潜心于唐代史的研究。
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本来已决定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但金庸先生坚持向该校提出申请,请求到该校继续攻读,并最终得到校方同意,由DavidMcMullen等剑桥著名教授担任金庸的博士生导师。
不求学位只求学问
金庸先生既已获授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何以还要再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呢?金庸引用陈寅恪先生的一句名言“不求学位,只求学问”回答世人的不解。
“许多大学曾授予我名誉博士学位,剑桥也是。它的名誉博士比教授的地位还要高。申请读它的博士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查程序,过许多关。我读博士不为学位而是为了学问、学术。剑桥的老师、学生都很好,环境也很好,有利于进修。”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某些博士是否应该学外语的争论一直不断。对此,金庸认为:“研究世界学问,一种语言绝对不够。在国外,博士至少要会两门语言。我开始时曾想将研究方向定为匈牙利与匈奴的关系,但剑桥的老师用匈牙利语问我,我根本听不懂,老师就问:‘你连匈牙利语都不懂,怎么研究?”
读博选题几经更换才被通过
虽然已名满世界,已经八十余岁高龄仍在求学的金庸在剑桥也没有受任何“优待”,读博选题几经更换才被通过。
金庸回忆,那天他先报的研究选题是有关“最后的罗马兵团”的研究。欧洲学者认为匈牙利与中国历史上的匈奴无关,匈牙利人只是中亚西亚人的一支,按照评委的观点,研究匈奴的历史未尝不可,但要看看西方学者的论著。
于是,金庸又报了一个自己的研究选题:研究武则天。评委们却表示,武则天的题材写的人已经很多,中国研究得颇有成果的有林语堂,外国也有不少,选题不会有太多新意,建议换选题。
“随后,我就说大理国在唐朝很有地位,自己颇有兴趣研究。考官却说大理国后来在历史上消失,此研究课题距现实太远,没有必要为此耗费时间。”金庸说。
最后没想到,评委们对玄武门之变这个选题很有兴趣。金庸说,自己对“玄武门之变”一直存疑,最近的考古成果证实了他疑之有理:当时太子的东宫与皇帝的宫殿之间有一条直接的通道,而历史记载的玄武门之变却绕了那么多的弯道。这段历史有必要重新审视。
也租房子 夫人陪读
金庸就读的是剑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为了方便学习生活,金庸夫妇和许多留学生一样,也租了一套住房。与金庸先生在香港的住所相比,他在剑桥的住所显得十分简陋。他们甚至没有打算请保姆。金庸先生的饮食由夫人自己料理。金庸先生表示,既然到剑桥读书,就应该像个读书人,读书生活应该过得清苦一些。
上学途中 婉拒签名
金庸毕竟是拥有3亿读者的名人。因此,金庸先生在上学途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中国留学生希望金庸先生为他们题词签名或者合影留念。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金庸先生总会重复同样的表态:我现在的身份是学生,上学路上我不给别人签名题词。并补充一句:我在散步或者在喝咖啡,可以给你们签名。(据《文汇报》、《鲁豫有约》、新浪网等)
2005年10月1日,年逾八旬的金庸在夫人的陪同下,离开香港,直飞英国,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的求学生涯。此后,金庸便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潜心于唐代史的研究。
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本来已决定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但金庸先生坚持向该校提出申请,请求到该校继续攻读,并最终得到校方同意,由DavidMcMullen等剑桥著名教授担任金庸的博士生导师。
不求学位只求学问
金庸先生既已获授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何以还要再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呢?金庸引用陈寅恪先生的一句名言“不求学位,只求学问”回答世人的不解。
“许多大学曾授予我名誉博士学位,剑桥也是。它的名誉博士比教授的地位还要高。申请读它的博士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查程序,过许多关。我读博士不为学位而是为了学问、学术。剑桥的老师、学生都很好,环境也很好,有利于进修。”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某些博士是否应该学外语的争论一直不断。对此,金庸认为:“研究世界学问,一种语言绝对不够。在国外,博士至少要会两门语言。我开始时曾想将研究方向定为匈牙利与匈奴的关系,但剑桥的老师用匈牙利语问我,我根本听不懂,老师就问:‘你连匈牙利语都不懂,怎么研究?”
读博选题几经更换才被通过
虽然已名满世界,已经八十余岁高龄仍在求学的金庸在剑桥也没有受任何“优待”,读博选题几经更换才被通过。
金庸回忆,那天他先报的研究选题是有关“最后的罗马兵团”的研究。欧洲学者认为匈牙利与中国历史上的匈奴无关,匈牙利人只是中亚西亚人的一支,按照评委的观点,研究匈奴的历史未尝不可,但要看看西方学者的论著。
于是,金庸又报了一个自己的研究选题:研究武则天。评委们却表示,武则天的题材写的人已经很多,中国研究得颇有成果的有林语堂,外国也有不少,选题不会有太多新意,建议换选题。
“随后,我就说大理国在唐朝很有地位,自己颇有兴趣研究。考官却说大理国后来在历史上消失,此研究课题距现实太远,没有必要为此耗费时间。”金庸说。
最后没想到,评委们对玄武门之变这个选题很有兴趣。金庸说,自己对“玄武门之变”一直存疑,最近的考古成果证实了他疑之有理:当时太子的东宫与皇帝的宫殿之间有一条直接的通道,而历史记载的玄武门之变却绕了那么多的弯道。这段历史有必要重新审视。
也租房子 夫人陪读
金庸就读的是剑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为了方便学习生活,金庸夫妇和许多留学生一样,也租了一套住房。与金庸先生在香港的住所相比,他在剑桥的住所显得十分简陋。他们甚至没有打算请保姆。金庸先生的饮食由夫人自己料理。金庸先生表示,既然到剑桥读书,就应该像个读书人,读书生活应该过得清苦一些。
上学途中 婉拒签名
金庸毕竟是拥有3亿读者的名人。因此,金庸先生在上学途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中国留学生希望金庸先生为他们题词签名或者合影留念。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金庸先生总会重复同样的表态:我现在的身份是学生,上学路上我不给别人签名题词。并补充一句:我在散步或者在喝咖啡,可以给你们签名。(据《文汇报》、《鲁豫有约》、新浪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