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黑粉菌UePkaC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来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是一种二态性真菌,具有侵染菰(Zizania latifolia)植株的能力,并可使植株茎部膨大形成茭白.二型态转换对菰黑粉菌的侵染能力及致病性至关重要.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级联途径和环化腺苷酸介导的蛋白激酶A(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A,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是真菌二型态转换的核心.本研究发现,外源添加cAMP后单倍体出现多位点芽殖现象,且融合菌丝生长受到影响.进一步克隆得到了编码菰黑粉菌PKA催化亚基的基因UePkaC(PkaC like protein in Ustilago esculenta)基因(GenBank No.KR870334.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346 bp,有1个内含子,两个外显子构成大小为12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0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中PKA催化亚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如大麦坚黑粉菌(U.hordei)、玉米瘤黑粉菌(U.maydis).表达模式分析发现:UePkaC在菌丝融合生长过程中上调表达;对UePkaC缺失突变体表型分析发现其变长且无融合生长能力和致病性.进一步研究发现,UePkaC突变后无法形成接合管,且信息素合成基因表达受到显著抑制,表明UePkaC基因通过调控a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接合管的形成与细胞融合.以上结果表明,UePkaC基因在菰黑粉菌单倍体生长及二型态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为探讨菰黑粉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剂量亚硝酸钠(NaNO_2)预处理对过氧化损伤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观察其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以系列浓度的NaNO_2作用PC12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NaNO_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研究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寻找最低促增殖效应剂量和最佳促增殖效应时间。过氧化损伤PC12细胞模型制作采用400 mmol
德保矮马(Equus caballus)是我国广西的优秀马品种,在体高方面与我国其他品种马匹有显著差异,但对德保矮马体尺发育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对蒙古马和德保矮马在幼年和成
Prox1(prospero-related homeobox protein 1)作为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为探究鸡(Gallus gallus)Prox1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在鸡生长发育中的基因表达规律,
在绒山羊(Capra hircus)绒毛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同基因的表达调控在毛囊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无根状同源异型盒-4(aristaless-like homeobox 4,ALX4)为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