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课程:境脉、身份与事件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主要面向儿童,当然应该是儿童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是儿童课程,也都可以是儿童课程。儿童立场、自然天性、真实经历、持续生长与社会交往,构成了儿童课程根本的教育哲学意蕴。儿童课程的建构,是一种共情同理的主观积极与客观自然,包括国家意志的完整传递、儿童本真的多元共育、关键事件的具身设计和发展情境的个别创生,一切立场都将落实为儿童的立场,所有教学都将转化为真实的经历,全部成果都将体现为持续的生长。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方面差于其他学生,我称之为“弱势群体”,这一部分学生在一些老师看来是一个累赘,在教育时候,要么大骂一顿,要么听之任之,其实,他们也有感情、有自尊、有求知欲,在他们内心处,也想成才,本文对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并粗浅谈谈帮助他们转化的一些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弱势群体 心理分析 转化 策略  一、“弱势群体”的类型  1.从德智
犯罪事实支配是现实的支配,规范的犯罪事实支配不可取。犯罪事实支配并非确定正犯的唯一标准,其只能适用于支配犯,且其并非证成义务犯的要素之一。犯罪事实支配不包含特殊的
<正> 火电厂锅炉炉顶泄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炉顶顶棚与四周炉墙交界处的膨胀缝和穿墙管部位的漏灰、漏风又较为严重,因此,研究这两个部位的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