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当代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新学习方法,它有三要素:提出问题和任务;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并且更多的通过合作完成;学生进行正确表达和交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对象应有不同探究内容或探究策略,中小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是为了更好地通过主动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并逐步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并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研究学习也可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中既要考虑到课本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可接受性。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小步子,慢速度方式,对他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和鼓励,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化学学科有一些既熟悉又离奇的趣味实验,有许多用来动手操作的各种仪器,以及一些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化学知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一、逐步培养学困生良好自学习惯
终身学习的思想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人们在学校课堂里学习时间是短暂的,更多地是课外业余时间的自学,有了自学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还是科学技术知识的日新月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探索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基于学困生大多不会自学或没有主动自学习惯,可采取以下方法:
(1)单独辅导,交给他们一些自学方法;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所以针对上述问题重点阅读和思考,如:先快速阅读教学内容,对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围绕老师给的预习题目看第二遍,要求凡能自己学会的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要标出特定符号,准备课上和同学,老师研究讨论或请教重点。
(2)老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难度适宜,有梯度的自学题目;如化合价这节的自学提纲是:①什么叫化合价?②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③化合价有哪些规律?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哪些记忆方法? 学生的共同体会是,带着问题自学,依据问题思考,有利于培养自学习惯。
(3)在课上老师的辅导和监督下完成预习任务;学生自学时要加强督察及时表扬,重点巡视学困生,必要时给与辅导,甚至可以给他们说几句悄悄话,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帮助他们端正态度,逐步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4)检查自学效果;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的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来让他们展示自学所得,哪怕是极小的一点,老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他们不会的地方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和同学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好的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老师引导、督促与激励和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经过多次训练后,他们发觉自己也可以学会的,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找到了自信,会主动自觉的完成自学任务,这时可把自学任务布置在课后独立完成,为以后进行积极主动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准备了条件。
二、鼓励学困生大胆提问,发现问题
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越是优秀的学生,问题越多,也越爱问问题,而困难生反而不问,他们不是没问题而是不敢问,不会问,一怕自己问题提“低级”,二怕自己说错遭其他学生讥笑,为此在自学后分组比赛评出提问题最多的、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有创新的等多项奖的活动中,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予“偏爱”,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肤浅的或不着边际的问题,老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充分尊重他们,要多鼓励,应适当的加以解释、引导,对于他们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应给与表扬,切忌讽刺挖苦,久而久之,他们提出的问题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问题意识也不断增强,进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哪怕是提出各种异想天开的问题,也要呵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
三、充分挖掘实验潜能,培养学困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拿着实验用品进课堂,即使是化学成绩差的学生也会很兴奋,过来问老师这节上什么内容作什么实验?此时,老师利用他们的求知欲,做到以下两点:
(1)我们应尽可能多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尤其是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对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如:自制酸碱指示剂、从生活中取溶液进行pH值测定、设计实验探究各种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鸡蛋如何在生活中保鲜?一氧化碳如何使人体中毒?吸烟为什么会对身体有害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水有什么启示?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治疗胃酸过多?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斯达舒”,能否通过调查,了解其主要成分、治疗原理和用途等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2)引导学困生逐层分析实验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如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时,可启发设问:①实验室中应该怎样来制取二氧化碳呢?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应选用哪些仪器制取二氧化碳?③制得了二氧化碳气体后,我们怎么收集它呢?④怎样检验集气瓶中已装满二氧化碳气体?⑤能不能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⑥能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我们在指导学生在做实验时,应让学生多分析,考虑试验的目的,仪器、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顺序,实验操作中还有哪些环保安全等实际问题需要考虑?实验还有哪些地方性应需要改进?应该怎么改?通过多设疑提问,加大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挖掘出实验内容的延伸点,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社会的观察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方向、水平、一定会不同,我们要满腔热心的帮助学困生,不能以学习成绩为理由,剥夺学生的研究权利,只能以更多的爱心和帮助,促使他们在研究其所关注的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挖掘潜能,最终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对于研究学习也可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中既要考虑到课本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可接受性。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小步子,慢速度方式,对他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和鼓励,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化学学科有一些既熟悉又离奇的趣味实验,有许多用来动手操作的各种仪器,以及一些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化学知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一、逐步培养学困生良好自学习惯
终身学习的思想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人们在学校课堂里学习时间是短暂的,更多地是课外业余时间的自学,有了自学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还是科学技术知识的日新月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探索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基于学困生大多不会自学或没有主动自学习惯,可采取以下方法:
(1)单独辅导,交给他们一些自学方法;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所以针对上述问题重点阅读和思考,如:先快速阅读教学内容,对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围绕老师给的预习题目看第二遍,要求凡能自己学会的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要标出特定符号,准备课上和同学,老师研究讨论或请教重点。
(2)老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难度适宜,有梯度的自学题目;如化合价这节的自学提纲是:①什么叫化合价?②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③化合价有哪些规律?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哪些记忆方法? 学生的共同体会是,带着问题自学,依据问题思考,有利于培养自学习惯。
(3)在课上老师的辅导和监督下完成预习任务;学生自学时要加强督察及时表扬,重点巡视学困生,必要时给与辅导,甚至可以给他们说几句悄悄话,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帮助他们端正态度,逐步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4)检查自学效果;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的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来让他们展示自学所得,哪怕是极小的一点,老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他们不会的地方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和同学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好的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老师引导、督促与激励和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经过多次训练后,他们发觉自己也可以学会的,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找到了自信,会主动自觉的完成自学任务,这时可把自学任务布置在课后独立完成,为以后进行积极主动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准备了条件。
二、鼓励学困生大胆提问,发现问题
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越是优秀的学生,问题越多,也越爱问问题,而困难生反而不问,他们不是没问题而是不敢问,不会问,一怕自己问题提“低级”,二怕自己说错遭其他学生讥笑,为此在自学后分组比赛评出提问题最多的、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有创新的等多项奖的活动中,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予“偏爱”,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肤浅的或不着边际的问题,老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充分尊重他们,要多鼓励,应适当的加以解释、引导,对于他们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应给与表扬,切忌讽刺挖苦,久而久之,他们提出的问题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问题意识也不断增强,进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哪怕是提出各种异想天开的问题,也要呵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
三、充分挖掘实验潜能,培养学困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拿着实验用品进课堂,即使是化学成绩差的学生也会很兴奋,过来问老师这节上什么内容作什么实验?此时,老师利用他们的求知欲,做到以下两点:
(1)我们应尽可能多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尤其是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对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如:自制酸碱指示剂、从生活中取溶液进行pH值测定、设计实验探究各种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鸡蛋如何在生活中保鲜?一氧化碳如何使人体中毒?吸烟为什么会对身体有害处?探究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水有什么启示?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治疗胃酸过多?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斯达舒”,能否通过调查,了解其主要成分、治疗原理和用途等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2)引导学困生逐层分析实验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如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时,可启发设问:①实验室中应该怎样来制取二氧化碳呢?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应选用哪些仪器制取二氧化碳?③制得了二氧化碳气体后,我们怎么收集它呢?④怎样检验集气瓶中已装满二氧化碳气体?⑤能不能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⑥能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我们在指导学生在做实验时,应让学生多分析,考虑试验的目的,仪器、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顺序,实验操作中还有哪些环保安全等实际问题需要考虑?实验还有哪些地方性应需要改进?应该怎么改?通过多设疑提问,加大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挖掘出实验内容的延伸点,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社会的观察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方向、水平、一定会不同,我们要满腔热心的帮助学困生,不能以学习成绩为理由,剥夺学生的研究权利,只能以更多的爱心和帮助,促使他们在研究其所关注的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挖掘潜能,最终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