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研究述评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儿童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受到各方面的不良影响。研究表明,体育游戏的特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有利于促进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更好认识把握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推动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已有理论与研究基础上,试图对我国有关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思考,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选择以及学习等方面都发生了不良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孩童不愿主动与人交流,更不愿在他人面前大方表达自己,并产生一系列社交退缩行为,更有严重者患上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这让许多家长、老师感到焦急和不安。针对这些问题,国内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研究显示,我国儿童社交能力不是很理想,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各种社会适应问题。面对当前我国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各种挑战,通过科学研究去探寻优良的训练方法或培养模式来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认识和把握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以推动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基础上,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试图对我国有关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思考。经过整理与分析发现,体育游戏作为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研究主要体现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因此,本文着重从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理论性研究和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性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讨论。
  1 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理论性研究
  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性格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的趣味性活动,也是他们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将体育与游戏进行融合,变成一种既锻炼身心健康,又有趣味性、规则性的教育性活动,即体育游戏,它能结合体能运动与智力活动来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并对儿童学习语言、了解事物、社会交往等有很好的帮助。经过资料整理发现,关于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理论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化、体育游戏促進儿童亲社会行为、体育游戏促进儿童团体合作等三个方面。
  在社会交往中,社会化是重要前提。儿童社会化是指小孩自出生以来到14岁这一时期,通过个人与社会各界不同的交流,从而获得语言、情感、行为、个性等行为能力的最初方式,使得他们能够逐步开始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或社会,再慢慢融入其中,并掌握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的过程。儿童时期是性格形成和发展社会性的关键期,体育游戏的开展可以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十分有利,还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关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倾向、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培养积极情感和心理素质。
  亲社会行为是维持人与人之间良好交往的基础。对儿童而言,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对社会积极的接触过程。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能积极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冯秀雅指出,体育游戏既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他们进行的游戏活动紧密联系着,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通过游戏来指导并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团队合作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当前我国小学生教育大纲愈加重视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可以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和正确价值观。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培养合作意识,体育游戏的模式不仅可以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在游戏中慢慢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叶晓阳发现,通过体育游戏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其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与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有与人合作的意识,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可以激发儿童与人合作的欲望,在无形之中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从而促进他们在集体中的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理论性研究是多样化的,研究纷纷表明,体育游戏在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它在促进少年儿童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儿童从中学习和成长。
  2 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性研究
  体育游戏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需要经过各种干预实验来证明。当前关于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患有严重社交障碍的儿童群体,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进行体育干预的研究最多。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2017年4月1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发布,0-14岁儿童自闭症患者已达到200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自闭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形势非常严重,面对这样的问题,对自闭症儿童实施科学、及时的干预是非常迫切的。近年来,有研究者将体育游戏运用到自闭症儿童运动、问题行为、沟通以及社交等方面的干预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孤独症多与遗传和基因有关,早期干预治疗十分关键。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干预是对孤独症患者心理和行为干预效果很好的辅助方法。杨涛在利用体育田径游戏对8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研究中发现,体育田径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健康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张丹通过专项体育活动、韵律操、集体协作为游戏对两名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发现他们在人际交往、语言交流方面有所提高,不良情绪得到改善,不服从、不合作行为明显改善;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在刘军的实验研究中,5名孤独症儿童经过3个月的体育游戏干预后,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语言沟通、认知和情绪情感也得到一定改善。潘红玲等人经过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发现,体育游戏干预能促进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发展,主动沟通次数显著增加,沟通技能有所提高。体育游戏的非语言交流以及娱乐性等特点,有效避免了孤独症儿童拒绝与人交流、人际交流能力薄弱这两个弱点。
  综上所述,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痛点,体育游戏的干预可以改善他们的某些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和提高社交能力,从多个层面推动心理发展,帮助矫正不良行为。毫无疑问,体育游戏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
  3 小结
  当前,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干预广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体育游戏的多样性为儿童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理论性研究中发现,体育游戏能有效促进儿童社会化、提升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儿童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在实证性研究中发现,体育游戏能够对自闭症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其改善不良症状。
  目前来看,在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这方面的研究中,仍存在大幅度提高的余地,尤其是干预性研究这块较为匮乏;此外,实验对象也比较单一,或许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展,探讨体育游戏对其他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从而丰富体育游戏干预疗法促进各类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应用,为今后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作为当前备受推崇的教育观念如今已经成为了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指出要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建立提供必要支持。在学校体育事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轮滑运动因为深受小学生欢迎而逐步被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不过轮滑运动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时间不长,没有实现全面推广,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研究当中做好轮滑运动融入体育教学的价值以及途径探究,让轮滑运动真正成为体育课
期刊
二战后初期,出自冷战的需要,美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建立了亲密合作的关系。但在美国与联邦德国的关系中,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亦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之间
农村地区的小学学校教育环境一直都不甚理想,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被掣肘。这是因为体育教育长期受到忽视,农村小学学校并不愿意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教育资源花在体育课上。这一现实问题就导致农村小学足球教学面临着小场地问题,即足球训练的场地面积很小。然而,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也属于一种全身运动,引导学生参与足球训练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全面改善学生的肌肉发育情况。因此,农村小学
期刊
李白乐府以其独特的魅力卓立于诗坛。其独特关感体现于以下诸端——沉郁悲凉与豪放飘逸共存的矛盾之关、意征无可指实的惝恍迷离之美、起灭无端的变幻之美。情感寄托与诗体形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医院住院128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时期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各类文化课程,还要积极进行体育运动和训练,推动学生强身健体。足球作为集体性、竞争力强的运动性项目,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过程中,将实现对自身体能的锻炼,同时还能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推动学生团队意识的增强,将让学生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素养。作者将在本文中研究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如何强化足球技能教学,将初中足球教学的价值充分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