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现场 找根源 巧引领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减轻年轻父母工作、生活、育儿压力,祖辈家长参与育儿,成为现代家庭教育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但在育儿过程中,错把溺爱当疼爱、代劳当爱护的不适宜行为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如何降低负面影响,获得家庭教育效能的提升,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引领。
  一、案例现场观问题
  镜头一:
  亲子合作持棍夹球跑项目中,奶奶一只手抓住两根棍子,另一只手从上方压住球,边跑边催:“快,快,快!”孙女因为速度跟不上,手上的棍子滑落。此时,奶奶已冲到终点,小孙女则一脸懵,奶奶兴奋地叫着:“我们赢了!赢了!”
  镜头二:
  骑小车亲子接力赛中,眼看着孙子有点儿落后了,爷爷按捺不住了,一个箭步上前,拎起小车就跑,快速将车递交给下一位接力赛的伙伴。旁观的小男孩儿大叫:“爷爷犯规啦!爷爷犯规啦!”小孙子拽着衣角,揉搓着,很尴尬。
  二、后续发展妙处理
  1.现场处理
  对话实录1:
  我:彤彤,你是因为没有夹住球跑而感到不开心吗?
  彤彤:嗯(轻轻点头)!
  我:奶奶,你愿意再陪彤彤玩一次吗?
  奶奶:(尴尬一笑)好的,好的。
  我:彤彤,这次跟奶奶说好了,让她不着急,等等你,夹紧球。我在终点等你哦!
  对话实录2:
  我对爷爷耸耸肩,笑了笑。
  我:嘉瑞,我看出来了,你是个很遵守规则的好孩子,爷爷犯规了你感到难受,我们都应该表扬你呢!
  此时,爷爷面露尴尬。
  我:刚刚爷爷可能没听清楚游戏规则。他太想让你赢了,没关系,我们给爷爷一次机会,你陪他再玩一次,好吗?小朋友们,我们给爷爷加油!
  小朋友:好!好!
  爷爷:是的,要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嘉瑞:爷爷,我骑,你给我加油!
  爷爷:好,嘉瑞,爷爷犯规了,我们重新来一次!(微笑中略显尴尬)
  2.后续效果
  老师看似不经意地给予了亲子二次体验游戏的机会,让家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教师从孩子的角度体察他的情绪反应,也让家长感受到应该“顺应”孩子的需求。之后的活动中,其他家长也自觉维护与遵守规则,没有出现为求胜而违规的现象。
  三、借助分析找根源
  两则案例中祖辈家长的行为让我们嗟叹,同时也意识到祖辈家长的教育意识还有待纠偏。
  家长主宰活动,剥夺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体验机会。
  活动犹如摄像机,镜头中摄录下的都是最真实的状态。很显然,本应孩子是“主角”的亲子运动会变了味儿。输赢变成最重要的因素,家长则成为赛场的主宰,孩子成了附属品。案例一中亲子赛成了奶奶的自嗨赛。在这样的“帮助”下,孩子能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吗?成人的这种“好心”,显然剥夺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体验机会。
  家长忽视规则,影响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
  幼儿期是规则建立的关键期。体育类活动中的规则,孩子更能直观地感受。同时,也在赛事中学习如何遵守规则,体验公平竞争。案例二中的爷爷一心求胜,忽略了游戏规则直接拎车前行的行为是违规的。小男孩儿尴尬又无所适从的状态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他对爷爷的违规行为是不认可的。
  四、后期跟进巧引领
  祖辈家长“越俎代庖”的现象在平日里并不少见。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祖辈的求胜心使其无法从容地面对孩子稚嫩的动作,急切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来让孩子获得成功,甚至为了胜利不惜违反规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1.巧设台阶,缓解尴尬
  当违规的情况发生,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检举揭发,是非常尴尬的。此时老师也容易生气。对于成人而言,规则一听即懂,无须赘述。教师如果生硬地重申要求,容易让家长和孩子更加羞愧,也容易让不理解的祖辈心中犯嘀咕“不就玩玩嘛!何必那么较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调侃的口吻,以轻松的语气,利用“没听清规则”“某位家长太想让宝贝赢得比赛”等理由,帮助家长“找借口”,然后提出重新玩的要求,一般都能巧妙地化解尴尬气氛,家长也会顺势而就。
  2.关注孩子,顺势利导
  “孩子开心快乐就好”是每位家长的心愿。在游戏或比赛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赢,一是觉得孩子会开心,二是觉得自己特有面子。面对犯规,孩子表现出的羞愧或无所适从的行为,也会让家长反思自己的行为。此时,教师可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如“这样赢得比赛你是不是觉得不太好”“你感到难过说明你是个懂规则并主动遵守的好孩子”等,借教师之口,表达幼儿的心理感受,让家长反思自己的不适宜行为。也提醒他们在之后的活动中遵守规则,关注孩子的体验与感受。
  3.补救学习,共同提升
  教师需要利用各种契机向祖辈家长传达这样的理念——平日里我们要理性地实施教育行为。特别是在亲子体育活动中,主要目的是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在规则、竞技和合作中给孩子一个模仿学习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领悟规则、竞争、团队合作等。
  (1)用自然、轻松的心态参与活动,必要时退后,放手让孩子去體验,当好活动过程中的支持者。
  (2)用鼓励、欣赏的态度去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必要时给予鼓励。要纵向看孩子的进步与发展,避免在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要注重过程中的评价,避免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评价。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观察捕捉家长的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巧引领,在纠偏家长不宜教育行为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自身的沟通与指导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阅读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资源;课外阅读  一、利用书库资源,推荐阅读书籍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就要读有益的书,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非常必要。低年级儿童认知浅显,喜欢图画,所以,我推荐了适合学生的阅
作为“国民记忆”栏目的老作者,本期又见刘强的作品。不同于以往讲述他们那一代人的个人成长经历的作品,《作协文讲所与山大作家班》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秘三十年前首届山东大学作家班在招生中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很多人知道山东大学在三十年前举办过作家班,而且也知道这个班出了赵德发、凌可新等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家,而通过这篇文章,才得知举办这个班的不易,如果没有像以卢兰琪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学工作者那样,用强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须的综合性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及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大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结合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开始的教学就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主动性
【摘 要】 物理是一门有趣的自然学科,它可以揭示自然界中事物的本质属性。通过物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论证等方面的能力。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效课堂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本文围绕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物理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其在高考中占據考分比重大,更是因为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
【摘 要】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支架的搭建,引导学生融入诗歌情境,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外显支架调动兴趣、内化支架品味语言、支架结构完善理解等角度阐述小学古诗支架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支架  传统教学的“读诗题、析诗句、解诗意、体诗情”固化了课堂模式,让学生的理解只停于膚浅的理解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他们沉浸于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当中创设情境教学模式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提高学习的效率。经过不断研究并探讨课堂情境创设的各种方式,我们发现,情境创设可以与数学知识内容相互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情景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 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学习效率;思考  学生能够掌握驾驭能力、构成能力以及发展心理品格的首要前提就是教育情境,并且教育情境可以把现
【摘 要】 要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因素有很多,其中主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主题有时效性、针对性、预防性,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选择主题:来自学校生活事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来自家校联系现象。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选择;学生生活;年龄特点;家校联系  要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从学生
【摘 要】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时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主阅读的相关课本,最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为保证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行的有效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要基础,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创造适当的阅读情境。通过各类阅读实践活动,开展班级内的小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策略来树立学生正确的阅读观念,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也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培养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基础是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进行处理,才能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前提。数学实践活动是指教师结
【摘 要】 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教育也向个性化发展。因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教学目标需要保持基本的一致性,所以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让学生通过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被认识到,对其课程教学的研究也“接踵而至”。本文主要围绕“个性化”这一关键词,浅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关键词】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