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漳州的一位父亲,为了撑起贫困的四口之家,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白天,他在码头上挥洒汗水做辛苦的搬运工,晚上,他不顾身体的疲惫,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在灯光下抄抄写写为儿女编写“土教材”,十年如一日。2010年,他的儿子以679分的高分成为漳州市高考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
尖子生落榜当农民
方清辉是福建漳州龙海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学校的尖子生。
然而到了高三的时候,父母却三天两头让他回家干农活。在他们看来,17岁的方清辉已是一个壮实的劳动力,应该帮助父母撑起这个五口之家了。高考前夕,方清辉照样天天被父母催着回家干农活。最终,因为复习得仓促,他落榜了。从此,方清辉下地种田,出海捕鱼,帮父母支撑这个家。
虽然不能继续深造,但方清辉始终放不下书本。他把学生时代的课本和课外读物都找出来,放在床头,每天干活回来后,无论多累,他都要抱起书本看上一会儿。有时候干农活他还带着书本,因此被人嘲笑为“书呆子”。高考落榜,一直是方清辉心里的痛。他曾经埋怨过父母,然而每次看到他们苍老的容颜,还有他们干农活时候的辛苦,方清辉又原谅他们了。
从此,方清辉不再理睬别人的嘲笑,除了读书,他还学会了写旧体诗,每当心里有郁结,便写诗抒怀,借以明志。另外,方清辉还关注起了教育问题,心想,等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上大学,弥补自己未能读大学的遗憾。
1987年和1991年,方清辉的女儿方燕玉和儿子方耀鹏相继出生,然而,整日忙着干农活的方清辉却没有多少时间来管教他们。为了挣钱养家,他每天天不亮就出海捕鱼,天黑之后才回家。妻子周锦枝在村里经营着一个杂货店,时间上比较宽裕,方清辉就把管教孩子的事交给妻子。直到孩子上学之后,依然如此。
2000年9月的一天上午,外出干活的方清辉回家取农具,发现儿子方耀鹏没有去上学,而在家的附近玩。方清辉非常生气,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顿打。回到家后,看着儿子委屈的样子,方清辉心软了,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原来,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开始学写作文了,面对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方耀鹏硬是不会写,两天还没写完一段话,因此不敢去上学。
方清辉听了心里非常内疚。他想,当年高考落榜后还怪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不重视,并发誓等有了孩子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可如今儿子都读三年级了,女儿更是读初一了,自己却从来没有好好关心过他们的学习。他决定,不管以后干活多累,回家后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辅导他们学习。
当晚,由方清辉口述、方耀鹏撰写的一篇作文在父子俩的合作下完成了。第二天老师看了这篇作文后大加赞赏,并当成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受到鼓励的方耀鹏一下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开始主动看书学习了,一有空还缠着父亲教他写作。
通过此事,方清辉悟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引导,尤其是当他们接触新知识、新课程的时候。
此后,为了让儿子增强阅读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方清辉给他买来课外读物:唐诗宋词、连环画、中外故事,还有一些科普读物。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和表达能力,方清辉让他们背诵或复述诗词和故事。听说下象棋可以开发智力,方清辉特地找到村里的象棋高手拜师学艺,然后回来教方耀鹏下棋。此外,他还通过猜谜语、对诗联句来拓展孩子的思维。
在方清辉的引导下,方燕玉、方耀鹏姐弟俩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和学习,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搬运工编起了“土教材”
由于两个孩子读书花销越来越大,而家里的杂货店也因为多了几个竞争对手而生意变差,方清辉夫妻俩的收入已远远不足以供养这个家庭。为了贴补家用,方清辉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到码头去当搬运工,给船只装卸玉米、建筑材料。
搬运工是个累活儿,手要搬,肩要扛,腿要走,整天忙得满头大汗。然而,方清辉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放松。每天回到家里,他还是一边坐着休息,一边监督儿女做作业。
一天晚上,方清辉在给方燕玉和方耀鹏辅导功课,方耀鹏忽然问:“爸爸,文学作品有哪几种体裁?我们的课本里没有讲到呢。”方清辉刚回答完儿子的问题,读初中的方燕玉又问:“爸爸,唐宋八大家是指哪八个人呀?”方清辉将答案告诉女儿后,心想,这两个都属于文学常识,课本里不一定讲,或者不会系统地讲,但孩子们又必须知道,如果有一本文学常识方面的书就好了。
第二天,方清辉利用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跑到镇里的书店,想看看有没有文学常识方面的书籍。然而,他连问了几家书店都说没有,只好返回。路上,他忽然灵光一闪:何不自己编一本呢?自己从小热爱读书,文学常识知道得很多,如果把它整理出来,不就可以给儿女们看了吗?
方清辉越想越兴奋。晚上一回到家,他就向儿子要来一本空白练习本,对方耀鹏说:“儿子,爸爸要给你编一本书!”方耀鹏瞪大眼睛问:“书不都是学校发的和书店买来的吗?”方清辉笑着说:“爸爸要编的这本书,是学校里不发,书店里也买不到的!”
按照计划,方清辉先在草稿纸上列了提纲,按“作家”、“作品”、“典故”、“名句名篇”等类别划分,又在大类下面按作家朝代、作品题材等分成不同小类。接着,方清辉把自己所知道的文学常识按照各个类别写在练习本上。
然而,毕竟高中毕业20多年了,很多知识都不记得了,方清辉想了一个星期,也才想出100多条。看着丈夫每天晚上坐在灯下苦思冥想,没写几笔又开始涂改,只有小学文化的妻子劝他:“咱就这点文化,能编什么教材,别编错了把孩子给害了……”方清辉一听反而来劲了:“我就不信高中毕业生编不了书!”
为了补充和完善文学常识,方清辉翻出了以前自己的课本,还有儿女们正在使用的教材,一条一条找。有时候,为了保证词条解释的准确性,方清辉还跑去向女儿的语文老师请教。
经过20多个夜晚的努力,一本“山寨版”的《文学常识》诞生了!当方清辉兴奋地把自己编的教材给儿女看时,方耀鹏和方燕玉欢呼起来:“爸爸,你真是天才啊!”
第二天,方耀鹏便迫不及待地把《文学常识》带到了学校,给同学们传看。语文老师知道后,特地向方耀鹏借来看了看,大为赞叹地对方耀鹏说:“你爸爸真了不起!”方清辉知道后非常自豪,决定以后多编一些类似的教材。
此后,每天吃过晚饭,方清辉就与儿女坐在一起,辅导孩子功课,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如山父爱托起高考状元
由于码头搬运的活儿不够稳定,从2004年起,方清辉开始转到邻镇帮人搬运淀粉。淀粉50公斤一袋,都是用肩膀扛,方清辉经常累得大汗淋漓。到了夏天,由于流汗太多,他一天得喝6大瓶水。长年累月搬运重物,方清辉开始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两腿酸痛等毛病。
即便如此,方清辉还是没有放松对儿女的督促。他忍着疼痛,又为儿女编了一本《名人名言500句》。
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博览群书,方清辉每月都会从有限的几百元收入中拿出几十元给儿女买书,文学、科学、历史、哲学无所不包,另外还有人格修养、人际关系、谋略学等方面的读物。
有些典籍内容太多,不方便阅读,方清辉便自己进行精编。每天晚上回到家,辛苦了一天的他不是倒头大睡,而是在书房抄抄写写直至深夜。没有像样的稿纸,他就找来各种各样的空白纸,并用硬质的烟盒做封面,编写完后再整齐地装订成册。在2004年到2006年之间,方清辉选编的“土教材”便有《孔孟老庄名言精粹》《唐诗精选200首》《卡耐基语言艺术》《哲学知识》等。
2007年3月,方耀鹏进入了中考复习冲刺阶段。为了给儿子编一本《中考语文备考宝典》,方清辉连续一个星期熬夜,每天晚上忙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妻子劝他不要这么拼命,方清辉说:“只要儿子能考上一中,我少睡几个小时怕什么!”
由于睡眠不足,有一天早上方清辉骑自行车去码头干活时,在路上骑着骑着就打起盹儿来,结果连人带车掉进了路边的沟里,右腿摔得鲜血淋漓。回到家,妻子一边心疼地为他包扎,一边责怪他不听话。方清辉咧嘴一笑:“还不是为了孩子嘛!”
方耀鹏知道父亲受伤后,心里非常难过,暗下决心好好备考,不辜负父亲的希望。2007年7月,方耀鹏以全市第7名的成绩考入龙海一中,语文成绩更是以114分(总分120)名列全市第一!得知消息,方清辉喜极而泣。
进入高中后,有方清辉这个“教授级”的父亲相助,方耀鹏学习越来越得心应手,每次考试,他都稳坐年级前三名的宝座。高二时,方耀鹏当上了学校学生会主席,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稍微令方清辉不满意的是,女儿方燕玉参加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只考上了无锡的一所大专院校。为此,方清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方耀鹏身上。他经常跟儿子说:“你要考就考中国最好的大学!”
方耀鹏很争气,因为高一高二成绩一直非常突出,到了高三,学校为了鼓励他,免去了他一年的学费,每个月还给他300元的生活补贴。为了能让他安心复习,学校还破例将一间单人宿舍无偿给他住。
方耀鹏住校后,方清辉担心学校伙食不够好,便让妻子周锦枝每天做饭给儿子送去。由于长期劳累,周锦枝病倒了。方清辉对儿子说:“我们苦点累点不要紧,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就行!”
2010年5月,临近高考,方耀鹏感到有点紧张,因为家里和学校对他寄予了太大的希望,他怕万一考不好,无法对关心他的人交代。方清辉知道后,为了给儿子打气,便写了一首诗送给他:
学海茫茫骇浪多,此身难渡最堪愁。心学精卫坚如铁,何惧惊涛遏飞舟。
方清辉对儿子说:“平时怎么做的,高考时就怎么做,老爸相信你!”其实,方清辉心里比谁都紧张,因为他把期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令人高兴的是,方耀鹏走出考场后一脸轻松。他对父亲说:“估摸能得670分左右吧。”
2010年6月25日,喜讯传来:方耀鹏以679分的高分成为漳州理科原始分状元,并且排名全省理科第7名!得知儿子的成绩,方清辉喜极而泣。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多年的心愿也终于实现。
更好的消息还在后面。分数出来后,清华大学与方耀鹏签订了拟录取协议,7月15日,方耀鹏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被该大学工程力学与航空航天专业录取!
随后,搬运工方清辉自编“土教材”辅导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的新闻被当地媒体报道,引起了众多市民的赞叹。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方清辉将自己的育儿经整理成文,以《讲究方法,科学教子》为题发表在《海峡导报》上,引来了无数“粉丝”。
19岁的方耀鹏也开始体贴日渐年迈的父亲。2010年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在县城给人做家教。“爸爸年纪大了,这些年做搬运工又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两腿酸痛等毛病,我希望通过做家教挣点钱,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拿到做家教挣来的钱,方耀鹏给父亲买了几大盒钙片,希望能给他补一补。
2010年8月25日,方耀鹏在父亲的陪同下,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在他的行李中,有厚厚的一摞“土教材”。那是父亲多年的心血,上面倾注着他对儿女如山一般厚重的爱,方耀鹏想让它们继续陪伴自己的大学生活……
【编辑:潘金瑞】
尖子生落榜当农民
方清辉是福建漳州龙海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学校的尖子生。
然而到了高三的时候,父母却三天两头让他回家干农活。在他们看来,17岁的方清辉已是一个壮实的劳动力,应该帮助父母撑起这个五口之家了。高考前夕,方清辉照样天天被父母催着回家干农活。最终,因为复习得仓促,他落榜了。从此,方清辉下地种田,出海捕鱼,帮父母支撑这个家。
虽然不能继续深造,但方清辉始终放不下书本。他把学生时代的课本和课外读物都找出来,放在床头,每天干活回来后,无论多累,他都要抱起书本看上一会儿。有时候干农活他还带着书本,因此被人嘲笑为“书呆子”。高考落榜,一直是方清辉心里的痛。他曾经埋怨过父母,然而每次看到他们苍老的容颜,还有他们干农活时候的辛苦,方清辉又原谅他们了。
从此,方清辉不再理睬别人的嘲笑,除了读书,他还学会了写旧体诗,每当心里有郁结,便写诗抒怀,借以明志。另外,方清辉还关注起了教育问题,心想,等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上大学,弥补自己未能读大学的遗憾。
1987年和1991年,方清辉的女儿方燕玉和儿子方耀鹏相继出生,然而,整日忙着干农活的方清辉却没有多少时间来管教他们。为了挣钱养家,他每天天不亮就出海捕鱼,天黑之后才回家。妻子周锦枝在村里经营着一个杂货店,时间上比较宽裕,方清辉就把管教孩子的事交给妻子。直到孩子上学之后,依然如此。
2000年9月的一天上午,外出干活的方清辉回家取农具,发现儿子方耀鹏没有去上学,而在家的附近玩。方清辉非常生气,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顿打。回到家后,看着儿子委屈的样子,方清辉心软了,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原来,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开始学写作文了,面对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方耀鹏硬是不会写,两天还没写完一段话,因此不敢去上学。
方清辉听了心里非常内疚。他想,当年高考落榜后还怪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不重视,并发誓等有了孩子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可如今儿子都读三年级了,女儿更是读初一了,自己却从来没有好好关心过他们的学习。他决定,不管以后干活多累,回家后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辅导他们学习。
当晚,由方清辉口述、方耀鹏撰写的一篇作文在父子俩的合作下完成了。第二天老师看了这篇作文后大加赞赏,并当成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受到鼓励的方耀鹏一下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开始主动看书学习了,一有空还缠着父亲教他写作。
通过此事,方清辉悟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引导,尤其是当他们接触新知识、新课程的时候。
此后,为了让儿子增强阅读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方清辉给他买来课外读物:唐诗宋词、连环画、中外故事,还有一些科普读物。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和表达能力,方清辉让他们背诵或复述诗词和故事。听说下象棋可以开发智力,方清辉特地找到村里的象棋高手拜师学艺,然后回来教方耀鹏下棋。此外,他还通过猜谜语、对诗联句来拓展孩子的思维。
在方清辉的引导下,方燕玉、方耀鹏姐弟俩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和学习,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搬运工编起了“土教材”
由于两个孩子读书花销越来越大,而家里的杂货店也因为多了几个竞争对手而生意变差,方清辉夫妻俩的收入已远远不足以供养这个家庭。为了贴补家用,方清辉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到码头去当搬运工,给船只装卸玉米、建筑材料。
搬运工是个累活儿,手要搬,肩要扛,腿要走,整天忙得满头大汗。然而,方清辉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放松。每天回到家里,他还是一边坐着休息,一边监督儿女做作业。
一天晚上,方清辉在给方燕玉和方耀鹏辅导功课,方耀鹏忽然问:“爸爸,文学作品有哪几种体裁?我们的课本里没有讲到呢。”方清辉刚回答完儿子的问题,读初中的方燕玉又问:“爸爸,唐宋八大家是指哪八个人呀?”方清辉将答案告诉女儿后,心想,这两个都属于文学常识,课本里不一定讲,或者不会系统地讲,但孩子们又必须知道,如果有一本文学常识方面的书就好了。
第二天,方清辉利用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跑到镇里的书店,想看看有没有文学常识方面的书籍。然而,他连问了几家书店都说没有,只好返回。路上,他忽然灵光一闪:何不自己编一本呢?自己从小热爱读书,文学常识知道得很多,如果把它整理出来,不就可以给儿女们看了吗?
方清辉越想越兴奋。晚上一回到家,他就向儿子要来一本空白练习本,对方耀鹏说:“儿子,爸爸要给你编一本书!”方耀鹏瞪大眼睛问:“书不都是学校发的和书店买来的吗?”方清辉笑着说:“爸爸要编的这本书,是学校里不发,书店里也买不到的!”
按照计划,方清辉先在草稿纸上列了提纲,按“作家”、“作品”、“典故”、“名句名篇”等类别划分,又在大类下面按作家朝代、作品题材等分成不同小类。接着,方清辉把自己所知道的文学常识按照各个类别写在练习本上。
然而,毕竟高中毕业20多年了,很多知识都不记得了,方清辉想了一个星期,也才想出100多条。看着丈夫每天晚上坐在灯下苦思冥想,没写几笔又开始涂改,只有小学文化的妻子劝他:“咱就这点文化,能编什么教材,别编错了把孩子给害了……”方清辉一听反而来劲了:“我就不信高中毕业生编不了书!”
为了补充和完善文学常识,方清辉翻出了以前自己的课本,还有儿女们正在使用的教材,一条一条找。有时候,为了保证词条解释的准确性,方清辉还跑去向女儿的语文老师请教。
经过20多个夜晚的努力,一本“山寨版”的《文学常识》诞生了!当方清辉兴奋地把自己编的教材给儿女看时,方耀鹏和方燕玉欢呼起来:“爸爸,你真是天才啊!”
第二天,方耀鹏便迫不及待地把《文学常识》带到了学校,给同学们传看。语文老师知道后,特地向方耀鹏借来看了看,大为赞叹地对方耀鹏说:“你爸爸真了不起!”方清辉知道后非常自豪,决定以后多编一些类似的教材。
此后,每天吃过晚饭,方清辉就与儿女坐在一起,辅导孩子功课,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如山父爱托起高考状元
由于码头搬运的活儿不够稳定,从2004年起,方清辉开始转到邻镇帮人搬运淀粉。淀粉50公斤一袋,都是用肩膀扛,方清辉经常累得大汗淋漓。到了夏天,由于流汗太多,他一天得喝6大瓶水。长年累月搬运重物,方清辉开始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两腿酸痛等毛病。
即便如此,方清辉还是没有放松对儿女的督促。他忍着疼痛,又为儿女编了一本《名人名言500句》。
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博览群书,方清辉每月都会从有限的几百元收入中拿出几十元给儿女买书,文学、科学、历史、哲学无所不包,另外还有人格修养、人际关系、谋略学等方面的读物。
有些典籍内容太多,不方便阅读,方清辉便自己进行精编。每天晚上回到家,辛苦了一天的他不是倒头大睡,而是在书房抄抄写写直至深夜。没有像样的稿纸,他就找来各种各样的空白纸,并用硬质的烟盒做封面,编写完后再整齐地装订成册。在2004年到2006年之间,方清辉选编的“土教材”便有《孔孟老庄名言精粹》《唐诗精选200首》《卡耐基语言艺术》《哲学知识》等。
2007年3月,方耀鹏进入了中考复习冲刺阶段。为了给儿子编一本《中考语文备考宝典》,方清辉连续一个星期熬夜,每天晚上忙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妻子劝他不要这么拼命,方清辉说:“只要儿子能考上一中,我少睡几个小时怕什么!”
由于睡眠不足,有一天早上方清辉骑自行车去码头干活时,在路上骑着骑着就打起盹儿来,结果连人带车掉进了路边的沟里,右腿摔得鲜血淋漓。回到家,妻子一边心疼地为他包扎,一边责怪他不听话。方清辉咧嘴一笑:“还不是为了孩子嘛!”
方耀鹏知道父亲受伤后,心里非常难过,暗下决心好好备考,不辜负父亲的希望。2007年7月,方耀鹏以全市第7名的成绩考入龙海一中,语文成绩更是以114分(总分120)名列全市第一!得知消息,方清辉喜极而泣。
进入高中后,有方清辉这个“教授级”的父亲相助,方耀鹏学习越来越得心应手,每次考试,他都稳坐年级前三名的宝座。高二时,方耀鹏当上了学校学生会主席,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稍微令方清辉不满意的是,女儿方燕玉参加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只考上了无锡的一所大专院校。为此,方清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方耀鹏身上。他经常跟儿子说:“你要考就考中国最好的大学!”
方耀鹏很争气,因为高一高二成绩一直非常突出,到了高三,学校为了鼓励他,免去了他一年的学费,每个月还给他300元的生活补贴。为了能让他安心复习,学校还破例将一间单人宿舍无偿给他住。
方耀鹏住校后,方清辉担心学校伙食不够好,便让妻子周锦枝每天做饭给儿子送去。由于长期劳累,周锦枝病倒了。方清辉对儿子说:“我们苦点累点不要紧,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就行!”
2010年5月,临近高考,方耀鹏感到有点紧张,因为家里和学校对他寄予了太大的希望,他怕万一考不好,无法对关心他的人交代。方清辉知道后,为了给儿子打气,便写了一首诗送给他:
学海茫茫骇浪多,此身难渡最堪愁。心学精卫坚如铁,何惧惊涛遏飞舟。
方清辉对儿子说:“平时怎么做的,高考时就怎么做,老爸相信你!”其实,方清辉心里比谁都紧张,因为他把期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令人高兴的是,方耀鹏走出考场后一脸轻松。他对父亲说:“估摸能得670分左右吧。”
2010年6月25日,喜讯传来:方耀鹏以679分的高分成为漳州理科原始分状元,并且排名全省理科第7名!得知儿子的成绩,方清辉喜极而泣。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多年的心愿也终于实现。
更好的消息还在后面。分数出来后,清华大学与方耀鹏签订了拟录取协议,7月15日,方耀鹏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被该大学工程力学与航空航天专业录取!
随后,搬运工方清辉自编“土教材”辅导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的新闻被当地媒体报道,引起了众多市民的赞叹。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方清辉将自己的育儿经整理成文,以《讲究方法,科学教子》为题发表在《海峡导报》上,引来了无数“粉丝”。
19岁的方耀鹏也开始体贴日渐年迈的父亲。2010年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在县城给人做家教。“爸爸年纪大了,这些年做搬运工又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两腿酸痛等毛病,我希望通过做家教挣点钱,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拿到做家教挣来的钱,方耀鹏给父亲买了几大盒钙片,希望能给他补一补。
2010年8月25日,方耀鹏在父亲的陪同下,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在他的行李中,有厚厚的一摞“土教材”。那是父亲多年的心血,上面倾注着他对儿女如山一般厚重的爱,方耀鹏想让它们继续陪伴自己的大学生活……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