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主题三:说明文章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落一
  ①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地区,自古以来流行着一种窑洞式住宅。这个地区多为高原黄土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土质坚实,老百姓充分利用这个自然条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窑洞住房。
  ②一种称作靠崖窑,就是在天然土山崖上横向往里挖洞,洞呈长方形,宽约4米,深有10多米,顶上做成圆拱形,进口安上门窗就成了一问住房。规模大的有将并列的几个窑洞横向打通连成体的;有上下做成二层或多层窑洞的;有在山崖外另建房屋与窑洞一起用围墙围成院落的。
  ③另一种称作天井式窑,就是在平地上向地下挖一深井,呈方形或长方形,深约7米,再在方井的四壁横向往里挖洞作住房。从地面经阶梯到井内,井底院子也种植树木花卉,形成一座环境秀美的地下四合院。
  ④窑洞建筑的优点是既省工又省料,经济条件差,先挖一个洞,做一副木门窗就能住人。条件好了再接着挖洞,再做比较讲究的门窗装修。窑洞四周土质厚,所以保温好,洞内冬暖夏凉,适合北方气候。但它的缺点是比较潮湿,洞内通风不好,另外还怕雨水,尤其天井式窑洞,轻者滴漏,重者可使洞穴坍塌。
  读后实践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總
  C.总——分——总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介绍了靠崖式和天井式两种窑洞。
  B.建造窑洞住房的地区大多是高原黄土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土质坚实,适合建造。
  C.靠崖窑要比天井式窑洞更容易建造。
  D.窑洞住房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段落二
  正午时分,火红的太阳正无情地炙烤着撒哈拉沙漠。在这片气温高达70℃的土地上,一只倒霉的苍蝇不幸被晒晕了,软软地跌落在沙粒中。忽然,几粒银色的“水滴”冒了出来,它们丝毫不受高温的困扰,迅速聚集到苍蝇身边,将这个倒霉蛋当作猎物拖走了。
  这些银色的“水滴”就是撒哈拉银蚁。它们的身形并不奇特,然而浑身银光闪闪,像是身穿铠甲的中世纪骑士。
  为什么这些小家伙不惧高温?
  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银蚁身上覆盖着排列有序的细毛。这些细毛并非头发一样的圆柱形,而是更像一根根“三棱镜”——细毛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每个面可以有效地反射来自不同入射角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一只浑身反光的蚂蚁,看起来可不是银光闪闪吗?除此之外,这种细毛还能向外辐射中红外光来散出热量,让银蚁在沙漠中保持“高冷”。
  除了反光和散热这两大“盾牌”,撒哈拉银蚁还有一样秘密武器——速度。它们的爬行速度高达每秒0.7米。如果换算成人类的体形,就是每小时450千米的超高速。
  这样,撒哈拉银蚁就可以在酷热的中午“错峰出行”,避开沙漠蜥蜴等天敌,顺利进行自己的觅食之旅了。
  读后实践
  1.文中银色的“水滴”指________。
  2.“错峰出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3.短文通过一件事引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然后具体介绍了撒哈拉银蚁的细毛具有______和______的作用,以及撒哈拉银蚁还有一样秘密武器是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撒哈拉沙漠气温高达70℃,既写出了气温很高,又突出了银蚁生存环境的恶劣。 ( )
  (2)银蚁身上每一根细毛的三个面都可以反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 ( )
  (3)银蚁在沙漠中保持高冷,“高冷”是说银蚁在沙漠中很孤傲高冷。 ( )
其他文献
据传,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  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试,发榜当日,衣着寒酸的张九龄居然中得头榜,皇帝赏识其有才华,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正值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杳无音讯。成亲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的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高兴之余,便叫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菜端上来一看,是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问其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金榜
公元1112年,虽然已是初春,依然寒风凛冽。在东北春州(即长春州,位于今黑龙江肇源县西)却是一派热闹非凡。辽国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正在这里摆酒宴请当地女真人的酋长。热气腾腾的锅里煮着刚从混同江(今松花江)里捕捞上来的大鱼。按照当地的风俗,每年春季都要举行隆重的捕鱼仪式,最先捕到的鱼,要首先供奉祖先,并举行盛大的酒宴。  宴席上,天祚帝兴致勃勃。看着这些对自己低眉顺眼的女真人,他心里充满着征服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