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竹沥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鲜竹沥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和相关资料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鲜竹沥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4-epi-南烛木树脂酚(4),(-)-南烛木树脂酚-2α-O-β-D-吡喃葡萄糖苷(5),(+)-南烛木树脂酚(6),8,8'-bisdihydrosiringenin glucoside (7),2,4,6-三甲氧基苯酚1-β-D-葡萄糖苷(8),threo-8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9),红景天苷(10),(7S,8R) syringoylglycerol(11),丁香醛(12),2,6-二甲氧基-1,4-苯醌(13),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4)和焦谷氨酸正丁酯(15).结论 化合物1~11,14~ 15为首次从鲜竹沥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15为提取过程中产生的β-D-吡喃果糖苷和焦谷氨酸人工产物.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活动、成果积累检验、实践应用探讨了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突出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对探究性学习的几点理性思考。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问题;基础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广大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这一话题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学者们不同的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探
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在十月革命80周年的今天,有必要对它进行理性的、客观的思考。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共同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