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高职继续教育因受区域特点、社会影响力、办学特色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办学定位不够准确、教学方法亟待改善、考评方法欠妥、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地方高职院校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可能需要高职院校高举终身教育大旗,正确理解高职定位,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完善高职教育体系,从而实现高职继续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 高职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24-02
我国的高职继续教育本应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但现在其发展却不尽人意,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高职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些看法,期望能为找到高职继续教育的突破口贡献一臂之力。
1.目前高职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准确
从理论上讲,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但就其客观现实而言,由于种种原因,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长期处于边缘的地位。继续教育常常被看做学校的“副业”和“创收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育人为本”的真正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行的是二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作为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的继续教育学院不具备相对独立的教育资源,继续教育学院和各教学院系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继续教育学院侧重管理,各教学院系侧重教学。由于办学权力过于分散,难以规范管理,加上教学院系常常把继续教育看做一种创收的手段,重经济效益,轻管理和投入,长此以往不利于学校继续教育长期而稳定的发展,也不利于建立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且,多数高职继续教育的目标与继续教育的内涵还有较大差距。继续教育是面向普通学历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受教育者在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其内容主要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但目前继续教育学院仍作为事业单位下属部门来运行,很少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研,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把握,造成办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2教学方法陈旧
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深入进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或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确定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先进的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也得以应用于教学,也形成了教师、学生、社会、家长等多方参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但在高职继续教育中,这些教学改革的成果却运用得不多,上课大多还是讲授为主,课程评价还是以试卷为主。
1.3考评方法不妥
目前在考评继续教育成果时,考试仍旧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严密的考风考纪约束下,保证了考试的质量与声誉。但是我们应看到,考试毕竟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一次考试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考生的学习程度和智能发展水平,而且过度强化考试结果还可能将考生引入“只考不学”的误区,舍弃原本“以考促学”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4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理应是多层次的。但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是专科层次,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中专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的有些专业有独立的本科段,但其招生对象有不确定性,其培养目标并非只针对高职专科层次毕业生。而再往上的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生教育则更是凤毛麟角。
2.高职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面临学习型社会建设、产业升级转型、多元化人格发展的要求,高职继续教育必须正视以上这些问题,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科学健康发展。
2.1正确理解高职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为地方、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定位方式是从高职教育目的角度进行的,提出高职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同时,这也是一开放的定位,没有限定高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因此,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只要是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是高职教育。各高职学院要进行继续教育办学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由当前的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再向非学历教育为主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尽快完成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转变既是市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明确规定。高职院校可以从大力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成人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生活服务教育等方面来充分发挥这社会服务的功能。
2.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继续教育部门作为学校内独立的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已显示出其局限性,因此高职院首先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把继续教育部门作为教务处内的一个办公室,其继续教育的管理与办学作为教务处的又一职责。继续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教学设施与设备、学生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都与普通高职教育一同进行。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继续教育的师资问题、教育资源问题,也提高了继续教育在学校的地位。 高职继续教育要大力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大量运用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增强教学效果。高职继续教育还应该进行办学内容的改革,大力开展以书法美术、儿童教育、老年保健、营养烹饪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广泛提供为老年人、妇女乃至全体公民追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服务。
2.3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质量观,应树立以是否满足受教者的学习需求为主的质量标准。其次,应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保障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建立由学校、受教者、第三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还应建立教师、学校、单位、社会参与受教者学习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受教者学习进行评估。通过以评促教、以教促学、以评促学,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
2.4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首先,可考虑在高等学校设立高职专科层次毕业后的独立本科。有必要从高职专科层次的实际出发,依据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的需要,在具有举办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的高等学校,经过进一步充实提高,设立高职专科层次毕业后的独立本科段,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在教学组织、考试方法等方面,也应与现行的普通本科教育有所不同,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开办高职教育的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为了避免“升格”风,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挑选一定数量办学条件好、办学经验丰富、设施完备,有办学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进行试点。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也可以选择少数高等职业学院先行试点,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晓华.转型期与机遇期: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阶段的定位与判断[J].中国远程教育,2012,(03).
[2]刘翔.对我国当前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05,(01).
[3]赵依黛.继续教育应发展成为终身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2,(05).
【关键词】继续教育 高职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24-02
我国的高职继续教育本应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但现在其发展却不尽人意,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高职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些看法,期望能为找到高职继续教育的突破口贡献一臂之力。
1.目前高职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准确
从理论上讲,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但就其客观现实而言,由于种种原因,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长期处于边缘的地位。继续教育常常被看做学校的“副业”和“创收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育人为本”的真正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行的是二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作为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的继续教育学院不具备相对独立的教育资源,继续教育学院和各教学院系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继续教育学院侧重管理,各教学院系侧重教学。由于办学权力过于分散,难以规范管理,加上教学院系常常把继续教育看做一种创收的手段,重经济效益,轻管理和投入,长此以往不利于学校继续教育长期而稳定的发展,也不利于建立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且,多数高职继续教育的目标与继续教育的内涵还有较大差距。继续教育是面向普通学历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受教育者在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其内容主要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但目前继续教育学院仍作为事业单位下属部门来运行,很少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研,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把握,造成办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2教学方法陈旧
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深入进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或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确定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先进的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也得以应用于教学,也形成了教师、学生、社会、家长等多方参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但在高职继续教育中,这些教学改革的成果却运用得不多,上课大多还是讲授为主,课程评价还是以试卷为主。
1.3考评方法不妥
目前在考评继续教育成果时,考试仍旧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严密的考风考纪约束下,保证了考试的质量与声誉。但是我们应看到,考试毕竟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一次考试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考生的学习程度和智能发展水平,而且过度强化考试结果还可能将考生引入“只考不学”的误区,舍弃原本“以考促学”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4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理应是多层次的。但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是专科层次,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中专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的有些专业有独立的本科段,但其招生对象有不确定性,其培养目标并非只针对高职专科层次毕业生。而再往上的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生教育则更是凤毛麟角。
2.高职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面临学习型社会建设、产业升级转型、多元化人格发展的要求,高职继续教育必须正视以上这些问题,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科学健康发展。
2.1正确理解高职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为地方、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定位方式是从高职教育目的角度进行的,提出高职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同时,这也是一开放的定位,没有限定高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因此,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只要是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是高职教育。各高职学院要进行继续教育办学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由当前的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再向非学历教育为主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尽快完成由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转变既是市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明确规定。高职院校可以从大力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成人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生活服务教育等方面来充分发挥这社会服务的功能。
2.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继续教育部门作为学校内独立的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已显示出其局限性,因此高职院首先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把继续教育部门作为教务处内的一个办公室,其继续教育的管理与办学作为教务处的又一职责。继续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教学设施与设备、学生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都与普通高职教育一同进行。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继续教育的师资问题、教育资源问题,也提高了继续教育在学校的地位。 高职继续教育要大力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大量运用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增强教学效果。高职继续教育还应该进行办学内容的改革,大力开展以书法美术、儿童教育、老年保健、营养烹饪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广泛提供为老年人、妇女乃至全体公民追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服务。
2.3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质量观,应树立以是否满足受教者的学习需求为主的质量标准。其次,应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保障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建立由学校、受教者、第三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还应建立教师、学校、单位、社会参与受教者学习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受教者学习进行评估。通过以评促教、以教促学、以评促学,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
2.4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首先,可考虑在高等学校设立高职专科层次毕业后的独立本科。有必要从高职专科层次的实际出发,依据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的需要,在具有举办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的高等学校,经过进一步充实提高,设立高职专科层次毕业后的独立本科段,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在教学组织、考试方法等方面,也应与现行的普通本科教育有所不同,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开办高职教育的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为了避免“升格”风,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挑选一定数量办学条件好、办学经验丰富、设施完备,有办学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进行试点。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也可以选择少数高等职业学院先行试点,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晓华.转型期与机遇期: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阶段的定位与判断[J].中国远程教育,2012,(03).
[2]刘翔.对我国当前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05,(01).
[3]赵依黛.继续教育应发展成为终身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