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飞花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景,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也很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高兴、烦恼、气愤、痛苦……
  只是,我们不会用手中笔去书写,去描绘。不要着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慢慢来,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有哪些素材可用可写呢?
  一、身边的风景多多看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周围景色会有不同的变化,春光灿烂,夏日炎炎,秋露晶莹,冬雪皑皑……出门时或许晴空万里,回家时却遭大雨瓢泼,弯腰俯视碧草鲜花,仰头凝眸柔枝嫩叶,暮色浓浓看日落西山,夜深沉沉赏月伴星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美景。只要融入其中,这些景色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成为人生的体验,化为写作的素材。正如一首诗中所说:
  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
  当种子爆出春天的泥土,
  当果实红透秋天的枝头,
  我抛弃懒惰的双手,
  让汗水的咸味化成美丽的语言……
  二、身边的人物细细观
  “笑指行人皆入画,不知同是画中人。”走出家门,走向街市,走入校园,走进教室……行走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家中疼惜自己的祖辈父母,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超市购物、乘坐公交碰到的印象深刻的陌生人;陌生地域,外出途中遇到的热心指路的行人……这些人,或慈眉善目,或温文尔雅,或正颜厉色,或和蔼可亲,或青春俏皮,或阳光洒脱……也许,他們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最美“遇见”,也可能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写一写,描一描,仔细观察,把他们的外形特征、容貌变化、声音动作等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特色,就像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少年闰土,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爱财如命的“吝啬鬼”严监生……我们身边的人,肯定也有个性,也有特点,如果再加上手中的妙笔描摹,一定会很有意思吧!
  三、身边的故事慢慢品
  说起写事,有的同学一脸茫然,感到无事可写。其实,我们身边的故事有很多。学习中的烦恼,生活中的乐事,班级内的竞赛,课堂上的小插曲,课间十分钟的风波,老师讲课的妙语连珠,同学的小幽默,家庭里餐桌前的对话,节日中的活动,生日时的意外惊喜……开始可能写的内容比较简单,语言比较单调,但慢慢地,我们的视野范围会逐渐扩大,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任何事情都是有可写之处的。如果我们再多读一些同类的文章,参考借鉴,取其精华,必会在写作上大有收益。
  人生无处不飞花,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从身边的景、人、事写起,抓住细节,突出特色,写我所见,抒我所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观点,就会胸中有丘壑,妙笔自生花。相信大家经过点滴记录,日积月累,一定会在写作上倍儿有成就感!
  (同步范文《范老师》见17页。)
其他文献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出现,试题往往要求同学们通过事实来判断变化类型,或通过物质的用途来判断性质。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  小题在线  例1(2019·重庆)森林火灾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树干燃烧 B. 树叶飘落 C. 大树倒塌 D. 树枝折断  例2(2019·四川·达州)下列物质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期刊
一、观察法  这里的观察具体包括:观察先行词,观察引导词的位置,观察定语从句所缺的句子成分。请看下列试题:  1. I hate people don’t help others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2019·安徽·合肥)  A. who B. which C. whose D. where  解析:正确答案为A。考查定语从句引导词的用法。通过观
期刊
空气无处不在,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那么,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何测定?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又有哪些?让我们跟着壮壮同学一起请教耐心的赵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吧!  壮壮的错题1  壮壮:赵老师,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是D,可我选了C,C选项哪里错了呢?  【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氧气能助
期刊
朔风起,雪花飘,一年将尽。  万物都在沉睡,而少年还在奔跑!  朝露成霜,呵气成冰。这严寒可以凋零一树繁叶,却不会喑哑少年的读书声。  盘点一年的收成,目光炯炯,梦想披上了光芒。憧憬新春的跋涉,脚步笃定,生命就在于奋斗!  岁尽不懈怠,少年犹可夸!  犹记得疫情来时暂别校园的时光,虽然有过恐惧和焦虑,但正是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了爱与责任。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抗疫”这宝贵的一课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它
期刊
蜡烛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探究实验。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分析,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探究实验,着重培养同学们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夯实基础]  【实验原理】石蜡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 水。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水、水槽、小刀。  【探究步骤及现象】  1. 对蜡烛点燃前、燃烧时及熄灭后进行探究: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
期刊
1. (2019·安徽)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 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 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D. 温度降低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2. 下列關于水的比热容是4.2 × 103 J/(kg·℃)的物
期刊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第一个制备气体的实验,掌握好该部分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夯实基础]  [药品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或: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期刊
《父爱之舟》这篇文章极具散文风格,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
期刊
1. 我很长时间没有收到她的来信了。  误:I haven’t heard from her letter for a long time.  正:I haven’t heard from her for a long time.  析:hear from sb.相当于get/ receive a letter from sb.,因此不可在hear from后加letter。  2. 虽然天很晚了
期刊
技巧一:引入新鲜素材,调动阅读兴趣。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传统经典素材,往往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让人心服口服。但传统经典素材毕竟时间久远,广为人知,让人缺少新鲜感。如果平时能关注时事,做好积累,考场写作时能适当引入时事素材,那时代气息就会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就能抓住阅卷者的心。  我们来看两个写“成功”的作文片段:  [①]成功需要流汗。唐代大书法家怀素,自幼出家,是书法史上引领一代风骚的“狂草”大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