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预测、干预及管理研究现状
【机 构】
:
400016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400016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
【出 处】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23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右佐匹克隆(Eszopiclone,ESZ)对急性低压低氧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及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按药物分0.9%氯化钠注射液(NS)和ESZ 2个水平及按海拔分800 m、3500 m和6000 m水平的2×3析因实验设计,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1)析因分析表明,药物和海拔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和旷场实验的结果均无交互作用(P>0.
目的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方法研究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特征,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异常活动的脑区。方法对5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首发未用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病例组)与50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计算其全脑的局部一致性与低频振幅。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局部一致性增高的脑区有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J)分别对73例抑郁症患者和66例正常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根据MoCA-BJ得分,将抑郁症患者划分为伴认知功能障碍组(36例)和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37例);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BDNF基因rs6265及rs12273539两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结果3组之间rs6
目的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院前发病的应对过程,解明其应对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构建全面的脑卒中院前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10例个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院前发病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识别阶段、反应阶段、警觉阶段和行动阶段。结论健康教育人员应当结合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院前应对的整个过程,构建全面的、综合性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