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鸬鹚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有个美丽的湖,湖水一望无际连着天际,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乡亲们依湖而居,常年在荷苇荡里捕鱼采菱,他们的轻姿薄影像点点帆影穿行于烟波浩淼的湖面。父亲摇橹踏浪,带上自家的鸬鹚,天天下湖捕鱼。在我的记忆里,身披油光羽毛的鸬鹚是我家的爱物,每当它们勤快地把一条又一条大鱼捉上岸来,我们家中便会漾起一片笑声。
  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嘴尖而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鱼。我家的黑羽鸬鹚,体健灵便,游水迅捷,随父亲下湖时,一潜入水中便箭一般穿行,个个都是捕鱼能手。
  湖面上一团团雾,当第一缕阳光照下来,父亲便带着鸬鹚出湖捕鱼了。浪花在湖面上跳跃,又窄又长的小船在湖水里穿行,黑羽鸬鹚像一队队士兵,队列整齐地站在船舷上。一片阔大的水域里,橹声刚停,我家的鸬鹚就拍打着翅膀跃跃欲试了。父亲拿竹篙往船上一敲,它们知道父亲下了命令,身子一跃,钻进水里。矫健的鸬鹚在水中游来窜去,只需片刻,就会有一只鸬鹚钻出水面,尖而长的嘴啄住一条个头不小的鱼,这鱼不停地摆动有力的大尾巴。这只最先捕到鱼的鸬鹚,是我家的头鹰。头鹰即上船站位时,站在船头的鱼鹰。它劲最大,潜水快捷,捕鱼也最多。我家这只可爱的小头鹰,每天能捕好几十斤鱼呢。头鹰一出水,一只只鸬鹚捕到鱼后不断跳上船,个头小的鱼被鸬鹚吞进喉囊中,父亲伸手抓住脖子,从鼓鼓的喉囊中把鱼挤出来,随手一扔,勤快的小鸬鹚又跃回水里去。鸬鹚在水下窜来窜去,一条又一条鱼被捉上来,父亲都快忙不过来了。过上一阵子,父亲就吆鸬鹚上船休息一会儿,取下系在脖子上的草绳,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过去,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就吞进肚子里。鸬鹚在船上稍作短暂的停顿,又扑扑地跳进湖里去。这些聪明的小水鸟,最清楚自个儿第一轮捕了多少鱼,待捕到足够多的时候,它们自会停下来。小鸬鹚灵巧有力的身姿捕起鱼来如囊中取物,若遇到十几斤或几十斤的大鱼,机灵的鸬鹚就在水下发出协助信号,同伴闻讯从四下迅速围过来,再大的鱼都会不费力地捉上岸。鱼舱渐渐满起来,中午时分,父亲把鸬鹚带回家,好好休息上一阵子,当太阳西斜时,父亲踏浪划船又来到一片新水域,这一群令人欣喜的小鸬鹚又开始下水了,直到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
  我家的鸬鹚在湖里各显其能,一回到家,一个个孩子似的就会被父亲宠起来。父亲最常做的就是给它们梳理羽毛,哪怕极细小的一根杂草,父亲都细心地从它们身上拿下来。鸬鹚闲下来的时候,父亲还走过去和它们逗耍。父亲伸出手去,轻轻拍一下小鸬鹚的屁股,小鸬鹚就会高昂着头在院子里来回走。父亲拿来几条小鲫鱼犒劳它们,手一扬抛过去,小鸬鹚腾空而起,没等小鲫鱼落地就一口吞下去。父亲呵呵地笑上一阵子,我家的小院里,一派热闹和从容。
  太阳在湖面上升起来,没有什么风,我家的黑羽鸬鹚成排成行地站在船舷上,父亲摇着船,缓缓地犁开一道清波向湖的深处划过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其他文献
在五行中,“木”的位置放在旭日升起的东方,是一切生命之源。作为最容易获得、最具宜人性且最易于加工的自然材料,木材自古至今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国人的实木情结更是与生俱来,从构木为巢开始,中国人就以木为材构建诗意的栖息家园,并孕育了丰富的木头文化。  古人对木材和木纹的喜好有文字为证。早在2100年前的西汉,景帝的庶子刘胜写了一篇堪为千古绝唱的《文木赋》,对各种各样变幻无常的木纹作了诗
针对断路器的操动机构及其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子操动机构,它是典型的智能化操作系统. 对其进行了操动精度分析、操动可靠性设计等;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直流断路器,
为减小陶瓷板件切口宽度,提高切口质量,采用水箍和磁场对附加阳极等离子弧进行综合二次约束.通过陶瓷板加工试验研究,探讨了水磁综合约束等离子弧的特性、加工质量和加工速度
从热力学定律出发,介绍了土体受力变形过程中能量耗散函数的合理表达形式,据此导出耗散应力空间中的屈服函数及流动法则. 分析迁移应力,确定了真实应力空间中的屈服函数,并采
阵列声纳观测的舰船辐射噪声信号是由多目标源、海洋环境噪声等经多途卷积混叠形成. 为提高被动声纳的检测能力、有效分离多目标信号与环境噪声,提出一种新的信号盲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