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如何巧妙结束课堂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izui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成功的结束对课堂有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功效,使整个课堂新颖和谐、扎实高效。不同的课堂应该选用不同的收尾方式,让课堂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堂结尾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导入引人入胜,结尾更要精彩动人。优秀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并不重视课堂结尾,往往用“So much for today”或者“Homework for you...”来草草收场。有的教师甚至下课铃响后还在奋笔疾书、“声嘶力竭”,根本不顾学生早已“人在课堂心在外”了。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堂结尾,产生出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效果呢?
  二、课堂结束的原则
  1.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结束时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不要越俎代庖。如让学生口头总结、提问、表演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连续性
  完整的课堂教学应包括导入、展开、结束三部分。导入是课堂的开始,展开是课堂的核心,而结束则是教学的终点。三者相辅相成。一方面,结束要与导入首尾一致,遥相呼应,完成开头提出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结束应是展开的自然延伸,与展开保持一致。
  3.灵活性
  每一种结束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象、内容以及教师的自身特点等因素灵活选择不同的结束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4.延伸性
  结束应该给人一种“意犹未尽”、“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结束应该是开放的,教师要善于拓展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激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欲望。
  三、课堂结束的方法
  1.总结式
  在下课之前由教师或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教师总结能够言简意赅,节约时间;让学生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检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模块十Unit 2 The wandering Roma时,可以借助板书这样总结结束课堂:From the title ——The Wandering Roma, we know it’s about a wandering group. The structure is very clear. The first paragraph is about the topic of the text, that is the history of the Roma and the reasons of their movement. Then the writer organizes the article in the clue of time:“The earliest mention” tells us where the Roma originally lived and why they moved. “Bad feelings growing” tells us the history of the Roma between 1500 and 1800. “A dark time” gives us a picture of Roma’s hard life in and after the World War II. The last paragraph tells us there is a ray of light for the Roma.通过上面的总结,学生对本文的结构一目了然,自然加深了对全文的理解。
  2.抢答式
  在课堂结束前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短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出相关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回答前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去进行思维、归纳、总结、表达。这一过程也是紧张的复习、创新思维的过程。
  3.学以致用式
  通过让学生做练习来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能够及时巩固知识。此类方法在讲解语法时尤其显得重要。练习的方式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用翻译的形式,或者是听写。可以边讲边练,或先讲后练。
  4.表演式
  教师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方式有分角色朗读、情景对话、演课本剧等。我在讲授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时,让四位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表演完毕之后,我紧跟着问学生:If you were the parent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Eric or Daniel, what would you do? 有的学生说:If I were the parents, I should have a heart?鄄to?鄄heart talk with the children, and find out what on earth happened. When I find out the truth, I will apologize to the children.还有的学生说:If I were Eric or Daniel, I would explain to my parents. After all, the house was in a mess and my parents didn’t know what had happened.然后我问学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自然而然得出这样的结论:We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our parents more.
  5.评价式
  学完课文后对文章的人物进行评价,既可以复习巩固课堂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在讲授完模块十一Unit 3 Sir Clive Sinclair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After learning the text, what do you think of Sir Clive Sinclair? 有的学生说:I think he was not only very clever, but also good at learning. He was blessed with brains and spent much of his time educating himself, which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有的学生说:I admire his great determination. Although he failed when he registered his company, he didn’t lose heart. Instead, he tried again.我紧跟着问:What do you think we can learn from him? 学生说:Never give up 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这样的结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无疑起到了帮助作用。
  6.辩论(讨论)式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辩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例如我在讲授模块十Unit 4 The fight against cybercrime时,最后设置这样的辩论题:Do you think it’s right to download music or film from the Internet? 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让他们自己主持。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同时能够把课文中的观点、句子进行适当的运用,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十分好。
  7.悬念式
  在结束时,教师选择在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设置悬念,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讲解模块八Unit 4 Reading时,我这样结束课堂:Ok,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enjoyed a wonderful programme about 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 Now I’d like to recommend a wonderful film to you, Harry Potter. Have you seen the film? Next time we’ll talk about it.这样的结束无疑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节课作了铺垫。
  8.推断式
  故事型的文章,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力,推断出以后的故事,提高学生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讲解模块五Unit 1 Reading时,提出这样的问题: It’s only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Can you continue it?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编的故事也很有意思。有个学生说:The teacher heard the story and had a talk to them. Realizing their own mistakes,they apologized to each other and became good friends again.
  9.幽默式
  幽默是教师教育机制与创新能力的展示。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了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笑声消除了学生的疲劳,笑声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10.空白式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讲授时间进行适当压缩,留出几分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这对教师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上留有空白,学生便可以在空白的时间里朗读、演讲、讨论、阅读、解疑。当然,课堂最后的几分钟务必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这几分钟是老师特意留给我的,我有丰富的知识,我有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空白时间里无形地由强烈的表现欲而激发出一种对知识、能力的不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放任自流。
  四、结语
  一堂课的好结尾,可展开学生思维的翅膀,使他们对课堂内容加深理解,或对其有所启迪,犹如优美音乐的袅袅余音。
  一堂课的好结尾,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
  但这并不是说一个好的结尾模式,就可以反复使用。要知道,即使是再好的方法,时间长了,见得多了,学生也会反感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等情况,经常变着花样儿,让学生总有新鲜感,这样才可以形成强烈不断的刺激,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教无定法,但必有法。课堂结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没有固定模式可循,也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情况,勤于思索,巧于构思,敢于创新,展开想像,放飞我们的激情,就能够演绎出“响如撞钟、清音有余”、“五彩缤纷、光芒四射”的精彩课堂结尾来。
其他文献
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训练过程更是语文教师研究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犯难犯愁的现象还很普遍,这中间愁的是学生“无话可说”,难的是教师“让学生写不出生动感人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中的书面表达能力,必须首先抓“情感训练”这重要的一环,而且是长期地抓,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此后因战乱而中断。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高中语文课本形同虚设,不像其他学科与高考联系那么紧密,讲与不讲都一样。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但经过高三的教学后,我渐渐地发现,课本与高考是紧密相连的。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利用好课本进行基础知识训练  我们往往在高三的综合复习时才注意对字词的积累,并作一系列的字词题。给学生的感觉是既枯燥又乏味,效果十分不理想。不难发现,学生上了高中以后,朗读的机会
“一校之门面是校长,一班之门面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关系着一个班级的生存、荣誉,同时也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荣誉,关系着一代学子的前程,有如乳母待婴,需耐心而细致。十余年教育工作,十余载班主任经历,回首从教岁月,感慨万千。  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美德。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奉献过程、一种美德的体现。学生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班主任要用双手去抚慰他们;用行动去影响他们;用言语去诱导他们;
地理高考强调能力的考查,包括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两个方面,这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解题实实在在有用的思维品质?本文仅从课堂实践的角度,探讨一些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建立一套地理分析的模型,使之形成稳定的地理思维体系  自然地理部分可建立晨昏线判读、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析、气温分析、降水分析、等值线分析、水文特征分析等模型。  例如在气温分析中
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并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一、以兴趣为导引,创设新情境  中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思维就越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创设新的
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探索,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或自主选择并确定专题,通过合作探索、整理资料、调查分析,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政治理论知识并运用其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理论修养与政治信念。这种学习必须遵守一些原则,遵循一定途径。    一、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也叫做“探究性教学”,即以教
近年来每年有许多年青教师加入班主任行列,笔者愿将自己多年在高中任班主任的经验和体会谈谈。  一、“勤”字当头,注重日常管理。做到这点,必须提倡一个“勤”字。学生课堂情况怎样,除了任课老师和学生反映外,还应该多到班里走一走,看一看。上课时去看一看,课间休息去看一看。上课纪律怎样,学生的作业完成怎样,卫生清扫情况怎样,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勤”字当头,亲自了解。多与班干部了解情况,多与学生谈心,多与任课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显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情感意识,有助于学生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