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认定的既存问题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o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首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从古到今无论是在司法还是立法上都对这一制度给予高度的重视,因而这一制度也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特色制度。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自首认定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该问题,为我国自首制度的完善提供足够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自首;认定;问题
  一、一般自首中“接受审判”适用误读
  我国现行的《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该条是一般自首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一般自首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犯罪人必须自动投案;第二,犯罪人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现行《刑法》己经删除了对于自首要件中所规定的应该接受审判的这一前提。不过对于法学界理论来说,争论焦点已经从自首制度的构成要件变更为自首条件问题的根本矛盾点。对于自首制度中“必须接受审判”为前提的构成理论中,仍然被广大学者和司法机关所使用。因此对于现行法律规定中将“接受审判”删除也存在了以下的几点理由:首先,自动投案的前提之下就已经包含了接受国家审判这一必要前提。所以案件若被认定为自动投案,那么作为自首本质和核心的自动投案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就已经包含了犯罪嫌疑人是否愿意接受国家审判的前提。所以,在自首制度中就可以不用另行赘述;另一方面,如果在司法条文中将接受国家审判作为单独要件另行规定,那么在具体的案件判决中不但容易存在误差,还导致在实际的操作中很难把握分寸,这样既不利于自首制度的有效执行,还可能导致犯罪分子的顾虑加深而放弃自首,甚至如果将此条单独规定我国的司法机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滥用已默认接受国家审判这一要件将存在诸多问题。
  退一步讲,虽然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将接受国家审判作为自首制度的构成要件之一,但是在事务的操作以及理论界的探讨中接受审判都已经成为了默认的前提。所以,已经没有必要在将必须接受国家的审判明确于条文之内,这样不但能够精当科学的定义自首的性质和构成要件,也利于自首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适用和判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理论界对于接受审判的衡量和掌握上也存在较大分析。通常来讲,接受审判仅仅意味着接受审判及其后果的意思,但是却有失考虑审判行为之外的具体事项和内容。所以鉴于接受裁判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差异性,以及从自首的设立目标来讲,自首的要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这两个必备要件就绰绰有余了。
  二、单位特殊自首适用空白
  我国现行刑法确立了法人(单位)犯罪制度,但是对于单位能否成为自首主体,并无明确规定。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联合頒布实施的《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办理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对单位集体决定自首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首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这一规定首次用司法解释的形式承认了单位自首。200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单位自首的认定又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在以单位及单位负责人进行的犯罪中,单位如果通过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间决定进行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交代单位犯罪过程及事实的,亦或是单位负责人直接进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罪行的,都可以被认定为单位自首的特殊自首。同样可以被视为单位特殊自首的情况还包括单位负责人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单位犯罪的过程和事实的。其中有一种情况需要单独说明,就是单位犯罪时,相关责任人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可以认定为该负责人员的自首。目前学界对单位犯罪能否成立自首的争论趋于平息,但是由于与传统自然人犯罪自首的显著区别,司法实务中对单位认定自首后如何适用刑罚,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首先,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只有在总则中宏观规定了自首制度,而且对于此规定是否适用于单位犯罪在理论界尚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实际中如何具体应用更会出现困难。因为具体有哪些类单位自首的情况,如何处罚是很难把握的。
  其次,单位犯罪后自首表明自首单位对所犯罪刑有所悔悟,社会危险性降低,再犯可能性小,对其从轻处罚有利于个别预防和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同时符合刑罚节约性原则。
  最后,从刑事政策学上来说,因为在刑事立法上,如果规定较轻的刑罚即可,就没有必要规定较重的刑罚;在刑事司法上,对于已经确定为犯罪的行为,如果适用较轻的刑罚即可,便没有必要适用较重的刑罚。所以构建单位犯罪自首制度也是符合我国的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的。
  三、共同犯罪自首界定存疑
  在共同犯罪中,有别于单独犯罪各个犯罪人在客观层面上是共同的行为导致了犯罪的实施和后果,每个个体间都是存在原因和关联的,而其共同的行为间相互配合、联系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犯罪整体,所以每个犯罪人在案件过程中都不单单是个人的犯罪行为,因此在共同犯罪中,自首的认定和适用又有别于个体的自首认定。
  在共同犯罪的过程中,主观层面上每个犯罪嫌疑人都是存在故意犯罪的意向,并且相互联接,各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共同实施犯罪;所以,共同犯罪中的个体行为人的处置应该使其置于共同犯罪的过程中以分析其行为的严重性和性质;反之,分析单个犯罪嫌疑人而忽略相互之间的关联就不能够认定其行为的本来性质。
  所以,综合共同犯罪过程中的本质特征,进而分析同自首制度等关联的问题时。参与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自首行为就比单个犯罪嫌疑人的自首行为复杂得多,因为共同犯罪中首先需要认定的是犯罪事实和犯罪行为之外,哪些人共同参与了事件,并且每个人所尽到的责任有哪些才能确定单个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和性质。而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还以为,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成员,不但要主动地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必须供述所知同案犯及同案犯的犯罪事实,否则自首就无从谈起。因为共同犯罪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选择了自首行为就可以将整个案件进行还原侦破,进而追捕到其他犯罪嫌疑人,这样不但能够极大的增加办案效率,还可以最大限度的瓦解共同犯罪组织或集团。然后在案件和行为的定性中,因为共同犯罪涉及到主犯、从犯、胁从犯、帮助犯、教唆犯所供述的事实不同,对自首的认定就有所不同,所以要以具体的案情和具体的犯罪事实为依据,认定共同犯罪中的自首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昌.刑法(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铭暄.刑法专论(上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赵秉志.刑法总论问题探索[M].法律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人常说,当领导的要有“唱功”和“做功”--既要“会讲”,又要“能干”.此言有理.但我觉得,除了具备“唱功”和“做功”外,还必须具有“听功”,即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2018年11月28日,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突然在官网上宣布,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盛会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将不再举办,并感谢大家33年来的陪伴。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表示,CEBIT与工业相关的主题将整合到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更多CEBIT主题将发展成面向垂直行业决策者的专业展会。这一调整的原因是,2019年CEBIT展览展位预定数量减少。  CEBIT原是汉诺威
期刊
摘要: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极其重要,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则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进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本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自2004年3月以来,浦东新区按照市委“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要求,在潍坊新村街道开展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一年多来,潍坊社区着力于
1928年,年仅25岁的Robert Goyard接手家族企业,1965年,他设计了一种编织“提花”帆布,建立起一种清新自然、简洁朴素的美学形式.这种特殊帆布材质不但保留了Goyard标志性的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时光如梭,在过去的6年里,HERMES(爱马仕)踏上了一场蜕变的旅程,循序渐进并最终奠定了PierreHardy先生所设计的高级珠宝系列的独有风格.从2010年的“Fouet”及“Centaure”马
期刊
拨开英国“脱欧”带来的迷雾,英国零售市场展现出了惊人的体量。目前,英国零售市场规模超过3500亿英镑。据全球零售研究机构Planet Retail预测,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4150亿英镑。发达的英国零售业带动英国伯明翰消费品博览会的火爆。该展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英国伯明翰春季消费品展Spring Fair(以下简称“春季消费品展”)和英国伯明翰秋季消费品展Autumn Fair(以下简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