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飚进还是谷歌归来?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aa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0与谷歌合作,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远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这是一位互联网分析人士对于360搜索牵手谷歌广告系统“事件”的感叹。
  1月5日前后,360搜索页面被发现有来自谷歌系统的广告,但合作模式并不新鲜,前谷歌中国区CEO李开复也表示:奇虎早就是谷歌的合作伙伴,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后再继续与谷歌合作很自然,这个事情很难理解么?
  可是,周鸿祎就是能营造出“玩的就是心跳”的效果,而且,这次的“心跳”说不定只是预演。
  跟百度没完
  在新年刚刚来临之际爆出360牵手谷歌的消息,让业界和大众都感到“刺激”。
  首先资本市场看好双方的牵手,奇虎360的股价上涨,市值一度升至36.86亿美元,一举超越新浪的35.25亿美元;其次周鸿祎一直有搜索情结,他曾经掌舵3721、操刀雅虎中国的“一搜”,当年3721有足以抗衡百度的底气,“一搜”也一度锋芒逼人,在二者皆不了了之后,2005年奇虎还曾推出社区搜索,后因流量不足被改成问答社区。
  这些过往的经历让人们看到360也是搜索领域的“老资格”,它的高举高打值得期待;再者,百度一家独大时间已经很久了,用户们对其竞价排名的服务时常有不满,出来一个势大的挑战者也基于一定的大众心理支持。
  对360本身而言,此次合作最重要的价值是找到了让搜索流量变现的途径,其搜索产品能够在优化升级的同时不承担过重的财务负担。事实上,自360搜索推出之后,这个产品快速被商业化已早在行内人意料之中,只不过360的行动比人们料想得还要迅速些。
  既赚得收入又赢得眼球,且颇有声援,周鸿祎的操盘手法不得不说相当了得。目前,360已经打下中国搜索市场近10%的江山。奇虎360总裁齐向东此前还向媒体透露,在2013年360搜索的市场份额会有大幅增长,比例将提升至20%~30%。如果目标达成,相关收入规模有望再次翻番,此种形势下,百度无法不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就在最近几日周鸿祎的新浪微博上,还不时可以看到他炮轰百度的犀利言辞。与此对应,他则礼貌、客气地与网友互动,向他们耐心推介360的搜索服务。类似的网络行为李彦宏根本做不到,他甚至没有开过微博,周鸿祎的声势夺人因而显得毫不费力。
  但众所周知,李彦宏现在也开始向员工强调“狼性”,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积累,百度的搜索技术和营销系统领先国内的其他搜索产品何止一步。一位资深搜索界人士就表示,360搜索技术目前并不被业内认可,还需要长期的打磨。
  此外,百度还有一系列黏性强大的相关产品: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音乐等等,它们被称为是百度挖出来的护城河,保卫着百度的疆界。坐在搜索的垄断地位多年,拥有那么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生态系统,百度当然不会轻易被动摇。
  可是无论如何,自2012年8月开始的“3百”大战成为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破冰之战起,业界就不会消停了,360至少会在气势上体现它的狂飙突进。百度已然视360为最大威胁,而周鸿祎的战术也一贯清楚:把用户奉为高高在上的父母,宣扬网络服务精神的“大义”,占领道德高地,强火力震慑对手、吸引眼球,同时实招出击,步步进逼。
  周鸿祎的行事风格和360的野心明眼人都看得到:360要逐鹿天下,抢夺王权!
  王者是否归来
  相对于360的意气风发,谷歌则要面对一种尴尬评价——不少观点认为360发展完备自己的广告系统之后,谷歌肯定要被踢开,它不过是块垫脚石。可惜当初是谷歌自己选择离开中国内地的市场,当前的被动只能去承受。
  放着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却没有作为,想必如今的谷歌无法甘心。如果细究,不难发现谷歌中国的高管没有公开承认过Google已经“离开”中国内地,它的服务器搬到了中国香港却也还在中国,而Google的服务内地用户也还能部分使用,只不过服务的稳定性差一些。
  就在2012年10月,谷歌中国注册了18个“.中国”域名,被认为是谷歌看重中国市场的信号。不久前,谷歌中国网站还在“敏感词”内容方面做出了配合姿态,表现出积极争取中国市场的意愿。
  如果从收入方面看,其实谷歌一直试图利用强大的广告系统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中国市场,中国区的营收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只是现在的谷歌看起来更加务实了,切切实实的销售收入是其明确的渴求。
  谷歌中国总裁刘允曾表示,谷歌会扩大移动广告领域业务,谷歌在移动应用程序、网页、移动搜索结果和在线视频的广告服务能力上会有卓越表现。也许淡化搜索的谷歌会让中国粉丝很失望,但是广告、移动互联、社交产品这些“现金牛”业务才是目前谷歌攻打中国市场的侧重。
  目前,Andriod手机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Andriod是中国用户使用最多的手机操作系统,谷歌就像坐在一个金矿上,只等挖好收钱的入口。在许多谷歌移动服务如GTalk、搜索等缺失或者不完善的情况下,谷歌选择曲线回归中国、等待机会顺理成章。
  所以,谷歌的眼光放在远方。依托庞大的用户基数,再通过360这样的牵线人实现自然顺畅的回归,谷歌押宝的是中国的移动互联市场,而移动互联,是诞生下一批互联网奇迹的地方,谷歌已经制造出了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这样又酷又让人意想不到的发明,谁能知道它将在移动互联领域包罗多少奇迹?
其他文献
微软公司近日宣布,已与中兴通讯就安卓和Chrome操作系统的专利问题达成专利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微软将为中兴公司运行安卓和Chrome操作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及其他设备,提供覆盖全球的专利组合。  中兴是第一家与微软签订安卓操作系统专利许可协议的内地公司。而就在此前一周,微软刚刚宣布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达成了安卓以及Chrome设备的专利协议。虽然开源社区将微软的专利战略比做是介于勒索
1月16日,马云向员工发出信件:从心底里,我佩服今天的年轻人,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今年,阿里绝大多数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领导者将会退出管理执行角色,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70、80年代的同事们。  作为60后,马云说得明智,说得坦诚。  曾获总统自由勋章的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最大的贡献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特质。  米德认为,古
无论上网看视频、发微博还是买东西,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CDN作为一项互联网络技术,从被提出和开始在全球互联网上应用,已经超过了15个年头。”在7月18日举行的“中国CDN十五年发展大会”上,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松在主办方致辞环节中表示,“CDN这一技术概念经过十多年的演进和发展,从相对边缘的增值应用服务发展成为了今
鉴于行业需求以及用户对60 GHz技术期望的增长,Wi-Fi联盟(Wi-Fi Alliance)已指定WiGig CERTIFIED作为即将推出的互操作项目中已获准产品的认证品牌。接下来Wi-Fi联盟还将为该认证品牌设计全新的品牌标志,最快于2014年运用到上市的认证产品中。  Wi-Fi技术发展至今,不过十多年的时间,然而其发展速度却令人咂舌,几乎每年都会有质的飞跃。从IEEE 802.11a、
本报综合报道 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表示,深刻认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建设有效并符合我国实际的管理体系,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面临的新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无线电管理形势将更加复杂,任务也将更加艰巨。  刘利华表示,这期间,频谱资源使用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目
“认知盈余”,是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的纽约大学教授克莱·舍基提出的概念——意指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界定“媒介”这个词能代表什么。“现在,人们使用媒介具有三种目的:消费、创造与分享。而20世纪时,媒介的作用几乎只有消费,这样的存在已经毫无价值了。
对于近两年身陷被收购传闻的博科来说,最新发布的季度财报无疑将其身价再次提高。2012年首个财季,博科收入为5.61亿美元,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3%。尽管增长幅度看上去并不是很高,不过其5900万美元的财季净利润依然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要知道,这可比其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提高了一倍多。  在业绩“高唱凯歌”的同时,围绕在博科身边的各种收购传闻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实际上,在博科首席执行官Michael Kl
云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模式的变革,将引领新一轮的IT产业革命。最近几年,无论是后端的云计算中心,还是前端的各种云端设备,在技术创新、产品发展和应用方式等方面均将发生重大变化。  全面推进的云浪潮  2010年10月,发改委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确定为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工作的试点城市,首次表明了国家对云计算发展的支持。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三星刚刚揭开了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面纱,苹果又马不停蹄地宣布了新的iPhone 5C和5S,传闻中,苹果可能还会很快发布iWatch。而关于谷歌眼镜的各种猜想就更多了,因为有个金融分析师说,2017年,围绕着谷歌眼镜将有一个32.7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每个人都像喝了酒一样陶醉其中,但却没人愿意捅破那层窗户纸——对这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我们正在无限接近厌倦的临界点。  可是说实话,最近
从上衣到裤子一水儿的藏蓝色、厚重不透气的粗布、老旧的款式,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眼中工作服的样子,始终都未曾改变。  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几十年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设备到制造工艺更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但是与工人形影不离的工作服却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这不得不说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尴尬的一个环节。  不过,IT和通信领域的发展,打破了盘桓在工作服上长期的桎梏。本月中旬,空中客车对外宣布了其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