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指教师的修养,即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应具备各类知识和教学技能。初中教学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具备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学情境创设理论知识和课堂情境创设的操作技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教师素养
实践中,教师不能通过情境创设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出现种种纰漏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素养缺失所致。因此,解决情境创设中问题,需要提升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素养。提升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针对特定问题如“情境”选取、目标达成、“情境” 统筹、情境性评价等,通过合适的途径,逐步实现。
一、观摩课堂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情境创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都非常好的实际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和研究价值。观摩优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就是截取其中关于情境创设的片段,然后通过一定标准,反复揣摩,进而学习其成功之处,反思其不足之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获取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获取通常有三个途径:身边优秀教师的常规课堂;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课”“达标课”“优质课”等公开课活动;教材教参编写组等提供的“新课标课堂”视频。“优秀教师的常规课堂”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实用、高效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具有容易学会、见效明显的特点,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实效而造成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能较为粗糙,课堂存在瑕疵。“公开课”是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和加工,使课堂教学“完美无暇”,但为了展示课堂“完美”,增加了一些“虚”的成分,不利于转化为常规课堂。“新课标课堂”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设计课堂,是对理念、理论的“成功”演绎,故而较为机械,脱离实际情况。综上分析,三种课堂各有利弊,所以在观摩过程中理性筛选、分析,借鉴利用。
2、观摩目标的制定
观摩应该做到针对特定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观摩目标的制度主要从“情境”选取、目标达成、“情境” 统筹、情境性评价四个维度制定。“情境”来源是物理学史、最新科技发展,还是生活现象、自然奥秘等;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全面达成,不同知识目标是如何达成的;“情境”如何贯穿课堂、不同环节如何配置“情境”以及如何通过“情境”提取物理知识和问题等;如何根据学生参与“情境”活动给予准确评价,并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情境”等。
3、观摩活动的实施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优秀教师常规课和“公开课”录制为视频文件,或者对课堂教学做详细记录,这样才能供反复观看,仔细推敲。筛选情境创设较好的课堂重点研究。根据观摩目标,找到相应“情境”,分析教学思路。根据分析结果,与教师交流对 “情境创设”观点,交流很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4、观摩活动的总结
总结优点与不足。总结三类课堂情境创设的成功之处,分析教学思路以及转化为自己课堂教学的可能性。优秀课堂并不意味着是完美无缺的课堂,总会存着一些“失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仔细分析不同类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不足之处,反观自己的课堂,思考如何规避这些“失误”。
二、发挥“公开课”的效用,提升情境创设的实效
公开教学又称“观摩教学”,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为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试验。通过“公开课”,发现问题,交流互动,探讨问题解决方法,对纠正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创设情境因具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优点,成为新课改以来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也是“公开课”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公开课”的功效,提升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
1、自曝“问题”,深入交流
教师总是通过精心准备,希望展现给他人一堂“完美”的课堂。可是,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在常规课上忽略的问题,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克服,常常就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以掩饰。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问题,给教学造成一些“麻烦”。按照一般做法,在课堂之后的交流环节,授课教师尽量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辩解,评课教师、专家也只是流于形式般肤浅地谈一些优点和不足,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发挥不出“公开课”应有的效用。
教师可以通过“自曝”问题,引导问题讨论深入进行。教师放下“脸面”,把在情境创设的准备、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采取的“补救”措施等主动抛出,请求教师、专家共同探讨。这样以来,或许讨论不出标准答案,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经过思维的碰撞,会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必然会给授课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有所启迪。
2、变“公开课”为“常规课”
“常规课”是指正常情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现真实教学行为的课堂。“公开课”是在常规课的基础上,为了迎合某种需求,而为教学活动添加成分,使课堂因倾向于务虚而变得不真实。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竭力创设情境,而在“常规课”与“公开课”迥然不同。教师只有在“常规课”上发挥情境创设的实效,才有真正教学意义。教师变“公开课”为“常规课”,让“常规课”接受检验和评审,或者“常规课”的教学按照“公开课”的标准进行,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
三、加强针对性训练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掌握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固、比较复杂的教学动作系统。它包括的初级教学技能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按照一定的方式练习或通过模仿而形成的;而包括的教學技巧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方式通过多次练习,使教学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教学情境创设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行为系统,属于教学技能范畴,故教师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升教学情境创设的技能的熟练程度。为使训练高效进行,训练必须有针对性,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例如针对情境素材的选取、教学目标融入情境、情境的配置、物理知识的提取、情境性评价等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有的放矢,真正提高教师情境创设技能。
此外,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的提升,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具体地说,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人、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教师由于个体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情境创设训练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活动的反思,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调整训练方案,这样就形成了训练——反思——改进训练——反思的循环,促进教师情境创设技能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义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2] 张维振.《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2014.0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教师素养
实践中,教师不能通过情境创设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出现种种纰漏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素养缺失所致。因此,解决情境创设中问题,需要提升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素养。提升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针对特定问题如“情境”选取、目标达成、“情境” 统筹、情境性评价等,通过合适的途径,逐步实现。
一、观摩课堂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情境创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都非常好的实际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和研究价值。观摩优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就是截取其中关于情境创设的片段,然后通过一定标准,反复揣摩,进而学习其成功之处,反思其不足之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获取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获取通常有三个途径:身边优秀教师的常规课堂;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课”“达标课”“优质课”等公开课活动;教材教参编写组等提供的“新课标课堂”视频。“优秀教师的常规课堂”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实用、高效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具有容易学会、见效明显的特点,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实效而造成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能较为粗糙,课堂存在瑕疵。“公开课”是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和加工,使课堂教学“完美无暇”,但为了展示课堂“完美”,增加了一些“虚”的成分,不利于转化为常规课堂。“新课标课堂”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设计课堂,是对理念、理论的“成功”演绎,故而较为机械,脱离实际情况。综上分析,三种课堂各有利弊,所以在观摩过程中理性筛选、分析,借鉴利用。
2、观摩目标的制定
观摩应该做到针对特定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观摩目标的制度主要从“情境”选取、目标达成、“情境” 统筹、情境性评价四个维度制定。“情境”来源是物理学史、最新科技发展,还是生活现象、自然奥秘等;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全面达成,不同知识目标是如何达成的;“情境”如何贯穿课堂、不同环节如何配置“情境”以及如何通过“情境”提取物理知识和问题等;如何根据学生参与“情境”活动给予准确评价,并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情境”等。
3、观摩活动的实施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优秀教师常规课和“公开课”录制为视频文件,或者对课堂教学做详细记录,这样才能供反复观看,仔细推敲。筛选情境创设较好的课堂重点研究。根据观摩目标,找到相应“情境”,分析教学思路。根据分析结果,与教师交流对 “情境创设”观点,交流很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4、观摩活动的总结
总结优点与不足。总结三类课堂情境创设的成功之处,分析教学思路以及转化为自己课堂教学的可能性。优秀课堂并不意味着是完美无缺的课堂,总会存着一些“失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仔细分析不同类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不足之处,反观自己的课堂,思考如何规避这些“失误”。
二、发挥“公开课”的效用,提升情境创设的实效
公开教学又称“观摩教学”,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为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试验。通过“公开课”,发现问题,交流互动,探讨问题解决方法,对纠正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创设情境因具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优点,成为新课改以来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也是“公开课”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公开课”的功效,提升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
1、自曝“问题”,深入交流
教师总是通过精心准备,希望展现给他人一堂“完美”的课堂。可是,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在常规课上忽略的问题,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克服,常常就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以掩饰。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问题,给教学造成一些“麻烦”。按照一般做法,在课堂之后的交流环节,授课教师尽量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辩解,评课教师、专家也只是流于形式般肤浅地谈一些优点和不足,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发挥不出“公开课”应有的效用。
教师可以通过“自曝”问题,引导问题讨论深入进行。教师放下“脸面”,把在情境创设的准备、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采取的“补救”措施等主动抛出,请求教师、专家共同探讨。这样以来,或许讨论不出标准答案,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经过思维的碰撞,会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必然会给授课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有所启迪。
2、变“公开课”为“常规课”
“常规课”是指正常情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现真实教学行为的课堂。“公开课”是在常规课的基础上,为了迎合某种需求,而为教学活动添加成分,使课堂因倾向于务虚而变得不真实。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竭力创设情境,而在“常规课”与“公开课”迥然不同。教师只有在“常规课”上发挥情境创设的实效,才有真正教学意义。教师变“公开课”为“常规课”,让“常规课”接受检验和评审,或者“常规课”的教学按照“公开课”的标准进行,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
三、加强针对性训练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掌握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固、比较复杂的教学动作系统。它包括的初级教学技能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按照一定的方式练习或通过模仿而形成的;而包括的教學技巧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方式通过多次练习,使教学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教学情境创设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行为系统,属于教学技能范畴,故教师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升教学情境创设的技能的熟练程度。为使训练高效进行,训练必须有针对性,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例如针对情境素材的选取、教学目标融入情境、情境的配置、物理知识的提取、情境性评价等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有的放矢,真正提高教师情境创设技能。
此外,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的提升,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具体地说,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人、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教师由于个体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情境创设训练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活动的反思,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调整训练方案,这样就形成了训练——反思——改进训练——反思的循环,促进教师情境创设技能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义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2] 张维振.《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