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长目标导向的德育实践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溪地处鄂西北边陲,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深度贫困地区,怎样把国家层面的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如何有效地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德育融合?该县根据县域教育实际,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竹溪解读,探索并完善竹溪县中小学生“一个健康三个好”(即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学习状态好、综合素养好)成长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如今,在竹溪的校园里,学生见到老师和客人立即站定、鞠躬、问好;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大声讨论;在课外时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孩子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学习状态和综合素养给人阳光般温暖,留下难忘的印记。这就是确立“一个健康三个好”学生成长目标带来的可喜变化。
  学生如何持续发展?身心健康是保证
  2018年10月22日,竹溪县第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县实验中学运动场开幕。全县经过各个学校选拔的5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组别700余个小项的角逐,多项运动项目打破了纪录,充分展示了该县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和水平,学生运动兴趣、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在市、县多项体育赛事中获得佳绩。
  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在竹溪县“一个健康三个好”学生成长目标中对“身心健康”的标准是这样描述的:“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这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的“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有30分钟,下午还有固定的体育锻炼时间。”下午最后一节课刚下,实验中学七(1)班王月峰就抱着足球跑进学校足球场,跟随体育老师进行足球训练,“我虽然是七年级学生,但我的踢球水平不错哟!”该县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上,除了抓好两操一课、认真落实体育锻炼一小时外,还定期举办运动会,开设体育类校本课程。同时健全身心健康评价,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身体素质检查与评价,每学期开展阳光体育十佳学校、阳光健康之星、阳光健康家庭及乐观之星、坚韧之星、自信之星等关于身心健康标准的学生评比活动。
  学生的道德修养如何体现?精神风貌是标杆
  2018年6月1日,竹溪县第三届“美德少年”颁奖仪式在长安学校举行,经过层层选拔和推荐的20名学生分获“新时代好少年”和“美德少年”荣誉称号。该县把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充分的文化自信作为衡量学生精神风貌的主要标准,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当新时期的明白人、勤快人、能干人。同时构建德育课程系列,长期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等,开展各种学生交流与展示活动,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县实验小学开设了习惯养成校本课程,开发了校本教材《“十个学会”伴成长》,让校本课程进入课表,每两周一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开展“红旗路队”“最美大课间”“洁美校园”三大创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寓教于乐,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风、学风明显好转,校园里处处呈现出团结、文明、进取的良好氛围。
  在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评价中,竹溪县注重开展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每周或每月的进步或变化,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学生的思维态度如何展示?学习状态是表现
  “我认为这节课第二小组的表现最好,他们发言积极,小组学习时任务明确,人人参与。”这是竹溪县城关中学一节英语课上老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评价,像这样的环节在全县的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常态。“因为我县推进的‘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竹溪县教师资源与学习发展中心主任陈佼说。
  竹溪县把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界定在四个维度,即好学——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会学——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也有智慧的生成、情感的丰盈与道德的完善;勤学——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乐学——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学习状态一好,学习效果就好。
  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凸显?综合素养来测试
  2018年6月,竹溪县教育局组织专班对全县18个乡镇(学校)860名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进行了现场抽查测试,根据《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测试标准》、音乐和美术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音美学科素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是该县对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唯分数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学生将来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人文底蕴、审美情趣方面的素养。近年来,竹溪县开展各类体艺活动,成立校园社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定期举办足球节、合唱节、科技节、校园艺术节等,开展竹溪药用植物研究、戏曲民歌进校园等活动,把多彩的活动课程化;丰富大课间活动,创编民俗文化,注入新內涵,与竹溪的家规家训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让学校成为传承历史经典,演绎现代文明的大舞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成立了多个领域的各类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些社团活动由学生自主管理,老师或社会人士指导,自主开展活动。如竹溪一中的话剧、手工制作、创意空间等20余个社团已经成为丰富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载体。
  “一个健康三个好”学生成长目标赋予了新时期的竹溪教育新内涵,更为培育和发展竹溪县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下一步,竹溪县将深入学习贯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一个健康三个好”学生成长目标的内涵,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教育强县。
  (作者单位:竹溪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慕绚
其他文献
乡村学校受地域环境、老师素质、生源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文化建设十分薄弱,振兴乡村教育,需要从文化破题。宜都市乡村学校教育改造,抓住学校文化建设这个纲,基于乡村立场,探索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凝练着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凝聚着师生共谋学校发展的力量、凝结着学校个性化发展的特色,乡村学校文化生成与创新亮点纷呈。文化引领  马家店小学毗邻青林寺谜语村,深受谜语文化熏陶感染。青林寺村于2003年被中
“这里张贴的是老师和我们共同讨论制定的班规;这是我们自己做的手抄报;这是我们的图书角,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书带来, 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设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哦,想要借阅都可以找管理员登记……”保康县实验小学三(1)班值日班长晏子殊用洪亮、愉悦的声音向来访者介绍班级文化。  时隔四年,《湖北教育》记者再次走进保康的中小学校,再次被生本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深深打动:孩子们阳光、自信、开放,校园里随
“未来学校行动研究”是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由刘坚教授提出并任首席专家,由“我们”工作室实施,目标是创办有未来的学校,宗旨是以研究推动教育变革。目前,“我们”工作室已梳理出可操作、可复制、可传播的阶段性成果:协同化治理、实践性研究、生长型课程、分享式学习、多元化发展等五大核心系统。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科技,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
2015年9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一年半后,两区教育局正式合并,开发区教育走上了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之路,不过,此前已被消除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再次凸显。对余学泉而言,他所秉持的“后发赶超,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使命感和教育现状之间的落差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三年前。2014年初,开发区的城市定位由“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城市新区”升级为“两区融合,全面发展的‘三镇三城
他年过半百,却周身散发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他从教30年,在体育课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巧妙地把生活中的情景引入体育课堂,让传统的体育课成为孩子们锻炼体魄、磨炼毅力的熔炉。他,就是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体育教师彭涛。  彭涛认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育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他引入“让体育融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体育课堂变得生动多姿
本刊讯(通讯员 李明涛 冯泽波)9月4日,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召开了全镇新上岗及武汉理工大研究生支教团教师生本课堂业务培训活动,为他们上好教师生涯的“开学第一課”。  培训会上,中心教研组长依据保康县生本课堂教学要求,结合该镇“三学小组”教学模式的运行情况,重点就小组建设与评价、“三学”模式中核心环节的把握、前置学习和展示交流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一直秉承“求真、务实、
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决定从当年秋季起,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2012年5月,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堰市6个县市区120个乡镇856所学校被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  六年来,各地各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营养改善计划稳步推进、精准实施。广大农村由此彻底消除了学生饿肚子上学的现象,而且喝上了牛奶,吃
2016年12月16日,由湖北省教育厅、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长江教育研究院承办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与时代同行、为改革奉献”为主题,聚焦于当今中国教育智库如何更好地参与和实施教育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论坛由湖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罗富和,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在湖北的西南部有一座城,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巴楚文化发展的重望之地。她就是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的宜昌市。而宜昌的教育改革也与这座城一样,在卓越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寻求教育的本真。  “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教育?”“我们究竟应该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师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近几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在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的内心萦绕。作为宜昌教育的领头人,他为了
学生乘车安全是多年来的社会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牵动着政府、社会、学校、家长敏感的神经。近年来,罗田县在校车改革问题上难事真办、难事深办、难事实办,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力推改革创新一步到位。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评价罗田县的这项工作落实措施和推进力度在全省、全市名列前茅。改革落实到位的一年时间里,全县无一学生发生乘车安全事故,社会满意度极大提高。  政府上肩列重点  罗田县集贫困山区和库区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