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找到人工培育血小板的新方法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科学家找到一种无需捐献者的血液就能制造血小板的新方法。该法有望解决血小板短缺的难题,为相关疗法带来福音。
  血小板又名血栓细胞,是一种从巨核细胞上脱落的细胞质小块,其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是治疗各种形式创伤和血液病的关键。为治疗血小板浓度过低或大出血的病人,以及帮助病人术后平稳快速恢复,特别是化疗后的肿瘤病人,医生一般都会为他们输送血小板。
  但目前血小板只能通过献血获得。与血液不同,血小板较为特殊,保质期只有5天左右且必须室温保存,加之有血型的要求,经常出现短缺,不少血库都处于“零库存”状态,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此外,尽管一般情况下输入血小板无需为患者进行免疫匹配,但多次反复仍然会引发一定的免疫反应,并最终影响血小板输入疗法的疗效。
  媒体报道称,为解决这些限制,日本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博士江藤浩二团队开发出一种通过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培育功能性血小板的方法。
  iPS细胞可由多种类型的人体细胞培育而成,而它们也可以被分别诱导成几乎所有其他类型的细胞。临床使用中不必担心排异反应问题。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iPS细胞诱导成一种永生化巨核细胞,而巨核细胞正是生产血小板的母细胞,能通过凝结的方式产生大量血小板。这种永生化巨核细胞的特殊性在于,其细胞分裂没有次数限制机制,具有无限分裂生长的能力,并且与新捐赠的血小板不同,它经得起冷冻保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解冻细胞,制备出足够的血小板。
  江藤浩二说:“我们找到了一种让巨核细胞长期保存和自我复制的方法,它让血小板的大面积种植和生产成为可能。长期困扰医学界的血小板短缺问题有望因此得到解决。”
  近几年来,频有研究小组报告已经成功用诱导干细胞培养出人类巨核细胞以及血小板,但通常情况是制备的血小板没达到可供使用的数量。此次日本科学家对技术进行了改进,让这一研究已非常接近实用。不过,如要用实验室制造的血小板彻底取代人们捐献的血小板,仍需要大量研究观察。毕竟对于临床试验来说,规模化培养只是第一步,质量和效用才是决定性指标。
  (本文摘自《科技日报》,由于作者联系方式不详,请相关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
其他文献
<正>目前,随着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的普及,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应从单一的"说教"向"群体"教育方向发展,从个别指导向整体示范转化,从教室走向室外,进行综合
<正>现实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根基和源泉。以作品勾勒生活的现实主义手法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包含了一种创作立场和态度,展现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在不同题材、样式的表现
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优秀电视剧都具有话题性特点,而对话题性的巧妙运作则会有效提升电视剧的收视率与影响力,因此话题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中国
目前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的市场在海外,特别是一些有规模的光伏企业依赖海外市场更加严重,98%以上的产品仍依赖出口,这样美国针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所带来的冲击就会比其他
期刊
新闻背景:  近日,全社会关注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声音越来越高。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各地各部门关于进一步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的文件要求也密集出台。可以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已被普遍认识。(人民日报)  快评:  要真正使经济发展落到“实”处,打消投资者的顾虑,除了提供信贷、税收等政策优惠外,还需加大改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