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快乐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晚饭后,我正在收拾餐桌,7岁的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可不可以给我买个花盆?”
  “花盆?噢,亲爱的,妈妈不大会种花,而且,妈妈也没时间照顾花。如果你想要什么花儿,妈妈可以给你买现成的,回来插在花瓶里……”我想起每天一大堆待洗的脏衣服,待收拾的杯盘碗碟,待做的室内清洁,待处理的电子邮件,待写的稿件,噢,我的头就像一个大冬瓜那么大了,哪还有时间侍弄花儿呢。
  “不,我不想要什么现成的花儿,我想自己种。”女儿不满地嘟着小嘴大声说。
  “噢,”我吃惊地说,“那你想种什么花呢?”我没想到女儿的反应会这么强烈。
  “我想播种快乐!”女儿热切地说。
  “什么?快……快乐?你说你想种什么?”我疑惑地问。
  “快乐!我想播种快乐!”女儿不耐烦地重复了一遍。
  “播种快乐?快乐怎么播种?”我更吃惊了,女儿怎么突然说想播种快乐呢?难道她不快乐?
  我突然想到最近家里的确缺少笑声,也的确很少看见女儿笑。
  “我也不知道怎么种。不过,贝蒂的妈妈会种。我每天晚上都能听到隔壁贝蒂家传来欢笑声。贝蒂每天去上学也总是笑嘻嘻的。我想学她一样笑嘻嘻的,可不一会儿就忘了笑了。今天,我去贝蒂家玩儿,和贝蒂一起在她家阳台上吹肥皂泡,她妈妈还给我们准备了小点心,我在她家玩得可开心了。我问贝蒂为什么他们家充满了快乐,怎么会有那么多快乐的事儿。贝蒂说那是因为她妈妈播种了快乐。噢,妈妈,贝蒂的妈妈种了好多花儿,他们家阳台上香喷喷的,可好闻啦。妈妈,你给我买一个花盆,我去找贝蒂的妈妈要一些快乐的种子来,让我们家也快乐起来,好不好?”女儿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真让我有些不适应了。她一向是沉默寡言的呀。
  看来,我得把那些待回复的邮件、待写的稿件暂时放一放了。
  “亲爱的,”我摸了摸女儿的头说,“把播种快乐的事儿交给妈妈吧,妈妈会为你播种的。”
  “真的吗,妈妈,你也会种?”女儿惊喜地问。
  “嗯,妈妈会学的。”我微笑着向她保证。
  第二天早上,我将女儿送到学校后,回到家,就去隔壁拜访贝蒂的妈妈。
  说明来意后,贝蒂的妈妈笑着说:“其实播种快乐跟播种花儿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播种花儿是在花盆里,而播种快乐是在人的心里罢了。”
  “如果我们种下希望的种子,我们就能期待奇迹。如果我们种下热情的种子,爱就会回到我们心中。如果我们种下决心的种子,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止我们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物。如果我们足够努力,我们的收获就会像一粒小种子能开出许多花儿那样成倍增长。”
  “如果我们种下快乐,我们就能收获成倍的快乐!总之,我们在心里种下什么,它就会生长出什么。”贝蒂的妈妈微笑着说。
  听着贝蒂妈妈的话,我想起了丈夫严肃的面孔并且常对孩子说:“去找妈妈吧,亲爱的,爸爸正在看报纸”或者“爸爸正在看球赛”,以及我忙碌的身影,也常对孩子说:“自己先去玩吧,亲爱的,妈妈还有一封信没有回”或者“妈妈还有一大堆衣服没有洗”,难怪女儿会觉得家里沉闷了。她只有7岁呀,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
  “我明白了。你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谢谢你!”我握着贝蒂妈妈的手,起身告辞。
  “这个送给你,回去试一试吧,它会很灵验的!”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小纸包东西,递到我手里,还笑嘻嘻地冲我眨了眨眼睛。
  那是一包花籽。许多人都会种些花儿草儿什么的,但我总是认为自己不会。我不是浇水太多就是浇水不够。不是将植物放在太阳底下晒,就是把它放在太阴凉的地方。我知道有些植物喜欢炎热和湿润,而有些则喜欢干燥和阴凉。但是我就是无法将它们对号入座。不过,这一次,我打算接受这个挑战。
  我将种子种在新买来的花盆里,告诉女儿,我已经种下了快乐。我每天按时往花盆里浇水,女儿每天都要去花盆边查看。我不知道我种下的是什么种子,不过我知道,鱼尾菊的种子会长出鱼尾菊,牵牛花的种子会长出牵牛花,而快乐的种子,一定会长出快乐。
  两天过去了,没有什么动静。但我继续往花盆里浇水。
  到了第四天,绿色的芽儿终于破土而出了。女儿兴奋极了,高兴地跑来告诉我快乐发芽儿了。那些小芽儿让我们笑逐颜开,就连我的丈夫罗伊似乎也被我们的快乐感染了,放下了手中的报纸,笑嘻嘻地跑过来观看。
  贝蒂的妈妈说得没错,它果然是灵验的。我种下了快乐,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那个周末,我丢开了所有的事情,罗伊也放下了心爱报纸,我们全家一起玩耍,一起大笑。我们一起在阳台上吹肥皂泡。我们一起看电视。我们一起去动物园。我们一起去野餐。那个周末我们什么也没做,只是在我们女儿的心里种下了快乐的种子。
其他文献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高层次书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相比之下书法的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显得薄弱。而与我国一海之隔、同为书法大国的日本在书法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且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直至当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实现了多层次发展,即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层面齐头并进。普及教育是范围最广的书法教育,它使书法成为日本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业教育包括师范
初见斯伯丁女士,是在2008年5月一个煦阳高照的下午。那天,外语学院院长陪着一位一袭白衣的美国女士来到会议室,据说她是依阿华州德瑞克大学英语系的教授,来为我院师生做一个英语创意写作的讲座。作为写作老师,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早早来到会议室,坐在前排认真倾听斯伯丁女士的一言一语。靠近了看她,除了皮肤有些亚洲人的黄色,那挺直的鼻梁,深邃的眼睛,轮廓清晰的脸型,棕黄色的头发,还有纯正的加利福尼亚口音,都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厨神茱莉亚·查尔德(Julia Child,1912—2004)名噪一时,中国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曾因其姓氏称其为“朱儿童”。茱莉亚的一生颇为传奇,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以制作顶尖的法国料理闻名于世。她出版过食谱,也主持过大量电视美食节目,许多餐厅主厨、家庭厨师、美食爱好者都将她奉为导师,甚至把她的菜谱视为至高无上的教科书、传家宝。  茱莉亚于191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
一座理想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相反,一座糟糕到走向毁灭的城又是如何?理性让社会森严有序到不容一点差池,也会让“众生”冷漠猜忌,甚至不敢流露半点真情。感性的光辉可以温情脉脉地调和着一成不变的刻板,也能让人迷狂到物我两忘、虚实难分。这部小说则是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40—1992)在这两个极端中弹奏的一曲奇谲的交响曲,小说中霍夫曼博士建造了一台机器来生产欲望,使得
1980年现代水墨画《黄河》获全国人物画创作优秀奖:  1982年现代画《春雨》赴法国展出;  1983年现代水墨画《盼》获全国第二届青年艺术展二等奖:  1984年作品《朦胧的岁月》获上海青年艺术大赛特等奖;  1986年作品《信使》获世界和平年艺术展一等奖,作品由联和国收藏;  1991年作品《国旗、女神、总统》获优秀艺术家奖,作品由美国白宫收藏;
“这幅漫画真逗!”想到这里,我立刻拿剪刀做了剪报,贴到笔记本里。有一段时间了,我会把自己有趣的经历及时记下来,或者偶尔努力回忆过往的趣事,无论看到的、想到的,只要是与幽默沾边的东西,都把它们统统记入我的笔记本里。  这个很厚的笔记本我给它命名为“嘻嘻”,我的手机上还有一个被我唤作“哈哈”的电子相册,朋友发的搞笑图片,生活中的搞笑场景,手机上网时读到的幽默段子,尽收其中。我的人生是幽默人生,我是我人
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普兰德斯瓦利最近书面回答联邦院的有关提问时称,截止到去年9月30日,印度国内共有国家正式承认的大学6999所。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大学集中在两个邦。  经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所属的独立机构大学认定委员会(UGC)认可的私立大学有4961所,国立公立大学有2038所。  大学数量最多的地区为北方邦,有980所。大学较多的其他地区分别为,马哈拉施特拉邦917所,卡纳塔克邦591所,安
乌托邦想象与叙述在西方文化中可称得上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当代西方乌托邦理论研究者,常将西方乌托邦叙述追溯到《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古希腊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古罗马普鲁塔克的《来科古斯传》等等。当然,众所周知,“Utopia”观念的正式定型来自16世纪莫尔的著作《乌托邦》以及康帕内的《太阳国》、培根的《新大西岛》。而这些“近代”的乌托邦叙述,与西方古代相比,神话思维与神话想象大大减弱
她的脸上有一种神秘而典雅的感觉。我说的就是波伏瓦。一个作家、哲学家,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有着“高雅的外貌”,她是“最美的存在主义者”。  是的,波伏瓦就是这个很美的女人。她的美并不完全来自于天生。而是因为她有思想有追求后来又有了成就。她的小说获龚古尔奖。她的关于女性的著作被誉为西方妇女运动的 “圣经”。她出身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尽管她毕生对自己出生的那个家庭充满了仇恨)。她在传统的有钱人的学校接受教
犹太人给世人最大的印象之一是他们与金钱的紧密关系。孟德斯鸠说:“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犹太人以擅长金钱的操作和流通闻名,特别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到来以后,犹太人与金融业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犹太人在很多方面大大促进了资本世界的繁荣: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使犹太人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天地。  几个世纪以来,在银行界,特别是在国际银行界,即使不能说犹太人是一支支配性力量,也应该说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