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孙氏镜治疗UPJO合并肾结石的初步经验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末端可弯性输尿管肾镜(孙氏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合并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7例)和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1例)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合并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4~50岁,平均28岁。临床表现为腰痛4例,腰痛合并血尿1例,余3例无临床表现。体质指数16.8~26.2 kg/m2,平均22.0 kg/m2。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4例。肾盂多发结石1例,肾下盏多发结石4例,肾下盏单发结石3例。结石最大径2~10 mm,平均6.4 mm。轻度肾积水3例,中度肾积水5例。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合并异位血管。8例均采用IUPU改良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孙氏镜治疗。(以左侧为例)取左锁骨中线肋缘下0.5 cm切开腹壁全层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于脐下3 cm、左腹直肌旁1 cm置入12 mm套管,置入腹腔镜。分别于脐上3 cm左腹直肌旁1 cm及左侧反麦氏点置入5 mm、12 mm操作套管,沿气腹针穿刺点处置入5 mm操作套管。于肾下极水平游离、显露肾盂及上段输尿管,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部上方、肾盂下极处斜行剪开肾盂1.0 cm。由脐下12 mm套管置入孙氏镜至肾盂切口,寻找并用套石篮取出结石,然后行IUPU改良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内留置F6双J管。

结果

本组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1~185 min,平均135 min。出血量10~50 ml,平均38.8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术中结石清除率100%(8/8),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8.9个月。8例症状均缓解,影像学复查示肾积水缓解,末次随访时2例患侧结石复发。

结论

改良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孙氏镜取石在解除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同时,可以充分取尽结石,易于操作,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目的对深圳市2016—2017年来源于手足口病病例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VP1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7年深圳地区哨点医院手足口病样本,采用荧光RT-PCR筛选CVA16阳性样本,并从中选取51份样本进行VP1序列的扩增和测序,进而运用MEGA6.02,BioEdit、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
目的通过体内、外试验比较人源化及鼠源化CD19 CAR-T细胞对Raji细胞株的不同杀伤活性。方法收集8例拟行CD19 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作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鼠源与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培养的T细胞来源。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LDH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BALB/c雌性裸鼠Raji荧光细胞株成瘤,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裸鼠体内瘤体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及裸
肥胖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肥胖可导致脂肪组织内免疫细胞亚群的种类和数量及免疫分子的改变,IL-33/ST2在维持其稳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IL-33/ST2对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以及肥胖条件下脂肪组织局部和全身IL-33的改变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目的回顾分析四川地区住院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中非发酵菌的病原菌分布和常见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探讨四川地区血流感染中非发酵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区9家三甲医院所有血培养分离的非发酵菌,回顾性分析其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纳入分离出病原菌6 2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674株(58.4%) ,革兰阳性菌
本研究在6例腹腔镜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改良血管控制技术,评估术后尿控情况和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6例术后病理检查均无切缘阳性。4例术后即刻控尿,2例术后10 d内控尿功能恢复。2例术后1个月内恢复勃起功能。总体来说,腹腔镜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行改良血管控制技术,术后肿瘤控制以及尿控功能和勃起功能恢复均较满意。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尚短,需要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验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镜检术在单侧上尿路来源血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0例单侧上尿路来源血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4例,女46例。中位年龄62.3岁(22~89岁)。因间断性或持续性全程肉眼血尿就诊,其中29例(20.7%)伴有患侧腰腹部疼痛不适症状。中位体质指数24.6 kg/m2(22.1~28.2 kg/m2)。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期刊
输尿管软镜技术,特别是电子输尿管软镜及其辅助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输尿管软镜镜检+活检+原位选择性尿细胞学检查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风险分层评估提供了准确的病理依据。在个体化治疗决策中,输尿管软镜激光消融术逐渐成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保肾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保肾治疗术后更需要严密的输尿管镜随访监测。本文对近年来输尿管软镜技术与UTUC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