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上半年,全省59个扩权试点县(市)(以下简称“扩权县”,今年7月份新增的19个扩权县自第三季度起纳入监测)经济发展延续去年以来的基本走势,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扩权强县改革进程
扩权县范围不断扩大
2007年,按照“近期内经济能够腾飞、经济实力较强、在不同类区县有明显的带动辐射作用”的基本原则,省委、省政府确定了首批27个扩权试点的县。2009年根据中央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四川省扩权县范围扩大到59个,新增的32个县主要是粮、油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以及县级经济发展考核先进县。2014年7月份,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新增19个扩权县,扩权县总数达到78个,涵盖了除阿坝、甘孜、凉山民族自治州和成都市所辖县(市)外的所有县(市)。
三批次扩权县中类区各有侧重
从全省平原、丘陵、山区、民族地区的类区划分看,平原县(不含市辖区及成都市所辖县市)地域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但数量相对较少,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扩权已经全部涵盖,其中首批扩权县中有5个平原县,第二批2个。丘陵县中多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扩权强县改革的步伐也启动较早,在扩权县中占比大,第一批和第二批扩权县中各有20个,分别占当批扩权县总数的74.1%和62.5%,而第三批扩权的县中仅两个是丘陵县。2014年新增的19个扩权县则以山区县为主,达14个。
多数扩权县在全省的经济排位提升
从近年来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看,与扩权前的2006年相比,目前已经开展监测的59个扩权县中,有36个县实现了位次提升,其中提升幅度最大的安岳县从2006年的89位升至2013年的45位,位次在100位之后的县从2006年的18个减少至13个。23个位次回落的县中,除什邡市、绵竹市、安县等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盐边县受煤炭行业停产整顿及钢铁行业不景气等影响综合排位回落幅度较大外,多数县位次回落都在10位之内,波动幅度不大。
上半年扩权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14年以来,在全国、全省经济缓中趋稳的宏观环境影响下,扩权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快于全省、好于一季度、优于县域。上半年,59个扩权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26.3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556.0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8亿元,增长9.6%。
经济增长快于全省
上半年,扩权县GDP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均比全省快1.1个百分点。59个扩权县中,有42个县GDP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个县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广汉市(12.7%)、苍溪县(11.6%)、宜宾县(11.5%)(见上图)。
经济发展好于一季度
上半年,在全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扩权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升,“稳中有进”的势头良好。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回升0.3、0.4、0.1、0.2个百分点(见下表)。
经济实力领先县域
扩权县作为全省县域经济中政策优势突出、优先发展势头较好的县,总体发展水平领先县域。扩权县数量在全省135个县市(不含市辖区)仅占43.7%,但常住人口占县域的70.3%,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县域的70.6%,其中GDP超过百亿元的县13个,占了县域(共17个GDP百亿县)的76.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县域比重为72.5%;初步测算,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县域平均水平高452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县域平均水平高484元。
上半年扩权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征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
上半年,59个扩权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200.2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初步测算,工业对扩权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拉动扩权县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工业增长速度总体较快,有43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苍溪县(33.0%)、兴文县(22.9%)、宜宾县(17.5%)。工业企业盈利情况较好,5043户规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83.2亿元,增长8.6%,增速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需求稳步扩大
上半年,扩权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9.5亿元,增长19.7%,增速比全省高6.7个百分点。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县从去年同期的2个增加到6个,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简阳市(147.0亿元)、仁寿县(126.5亿元)、大竹县(110.6亿元)。扩权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1.6亿元,增长13.1%,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2个百分点。7个县零售总额超过50亿元,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江油市(63.4亿元)、中江县(58.4亿元)、简阳市(57.8亿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财政扩权是四川实施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扩权县财政收入保持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较快增长态势,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上半年,扩权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8.8亿元,增长11.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4%,增速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扩权县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15.2%,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全省比重为13%,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增收势头较好
上半年,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4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7个县(市)收入超过全省水平,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简阳市(14275元)、什邡市(13576元)、绵竹市(13413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97元,增长12.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有17个县(市)农民收入超过全省水平,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峨眉山市(8184元)、什邡市(7437元)和绵竹市(7369元)。
加大县域经济转型调整力度
近年来,扩权县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较快增长态势,但是随着全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扩权县经济增速逐步放缓。2014年上半年,扩权县GDP、全部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6、2.5、5.2、0.9、9.8和0.2个百分点;工业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有5个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有14个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从上年同期的1121元扩大到1338元。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转型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扩权强县改革进程
扩权县范围不断扩大
2007年,按照“近期内经济能够腾飞、经济实力较强、在不同类区县有明显的带动辐射作用”的基本原则,省委、省政府确定了首批27个扩权试点的县。2009年根据中央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四川省扩权县范围扩大到59个,新增的32个县主要是粮、油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以及县级经济发展考核先进县。2014年7月份,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改革,新增19个扩权县,扩权县总数达到78个,涵盖了除阿坝、甘孜、凉山民族自治州和成都市所辖县(市)外的所有县(市)。
三批次扩权县中类区各有侧重
从全省平原、丘陵、山区、民族地区的类区划分看,平原县(不含市辖区及成都市所辖县市)地域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但数量相对较少,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扩权已经全部涵盖,其中首批扩权县中有5个平原县,第二批2个。丘陵县中多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扩权强县改革的步伐也启动较早,在扩权县中占比大,第一批和第二批扩权县中各有20个,分别占当批扩权县总数的74.1%和62.5%,而第三批扩权的县中仅两个是丘陵县。2014年新增的19个扩权县则以山区县为主,达14个。
多数扩权县在全省的经济排位提升
从近年来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看,与扩权前的2006年相比,目前已经开展监测的59个扩权县中,有36个县实现了位次提升,其中提升幅度最大的安岳县从2006年的89位升至2013年的45位,位次在100位之后的县从2006年的18个减少至13个。23个位次回落的县中,除什邡市、绵竹市、安县等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盐边县受煤炭行业停产整顿及钢铁行业不景气等影响综合排位回落幅度较大外,多数县位次回落都在10位之内,波动幅度不大。
上半年扩权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14年以来,在全国、全省经济缓中趋稳的宏观环境影响下,扩权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快于全省、好于一季度、优于县域。上半年,59个扩权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26.3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556.0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8亿元,增长9.6%。
经济增长快于全省
上半年,扩权县GDP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均比全省快1.1个百分点。59个扩权县中,有42个县GDP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个县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广汉市(12.7%)、苍溪县(11.6%)、宜宾县(11.5%)(见上图)。
经济发展好于一季度
上半年,在全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扩权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升,“稳中有进”的势头良好。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回升0.3、0.4、0.1、0.2个百分点(见下表)。
经济实力领先县域
扩权县作为全省县域经济中政策优势突出、优先发展势头较好的县,总体发展水平领先县域。扩权县数量在全省135个县市(不含市辖区)仅占43.7%,但常住人口占县域的70.3%,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县域的70.6%,其中GDP超过百亿元的县13个,占了县域(共17个GDP百亿县)的76.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县域比重为72.5%;初步测算,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县域平均水平高452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县域平均水平高484元。
上半年扩权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征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
上半年,59个扩权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200.2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初步测算,工业对扩权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拉动扩权县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工业增长速度总体较快,有43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苍溪县(33.0%)、兴文县(22.9%)、宜宾县(17.5%)。工业企业盈利情况较好,5043户规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83.2亿元,增长8.6%,增速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需求稳步扩大
上半年,扩权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9.5亿元,增长19.7%,增速比全省高6.7个百分点。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县从去年同期的2个增加到6个,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简阳市(147.0亿元)、仁寿县(126.5亿元)、大竹县(110.6亿元)。扩权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1.6亿元,增长13.1%,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2个百分点。7个县零售总额超过50亿元,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江油市(63.4亿元)、中江县(58.4亿元)、简阳市(57.8亿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财政扩权是四川实施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扩权县财政收入保持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较快增长态势,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上半年,扩权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8.8亿元,增长11.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4%,增速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扩权县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15.2%,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全省比重为13%,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增收势头较好
上半年,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4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7个县(市)收入超过全省水平,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简阳市(14275元)、什邡市(13576元)、绵竹市(13413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97元,增长12.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有17个县(市)农民收入超过全省水平,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峨眉山市(8184元)、什邡市(7437元)和绵竹市(7369元)。
加大县域经济转型调整力度
近年来,扩权县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较快增长态势,但是随着全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扩权县经济增速逐步放缓。2014年上半年,扩权县GDP、全部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6、2.5、5.2、0.9、9.8和0.2个百分点;工业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有5个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有14个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扩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从上年同期的1121元扩大到1338元。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转型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