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人来疯”孩子的4 点建议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边案例:
  乐乐是个典型的“人来疯”,在家的时候挺安静的,但只要带他出去,或者家里有客人来时,他就疯得不像样。有一次,我带他去商店购物,碰到了一位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小陈,我们两人正想聊几句,谁知,乐乐像疯了似地围着陈阿姨转,问长问短的,还拉着陈阿姨围绕柜台转,搞得我很难堪。我呵斥乐乐,但乐乐像根本没听到一样,直到我跟陈阿姨说再见后,乐乐才回到我的身边。
  这样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尽管我们在家经常教育乐乐,但只要带他出去或者家里有客人来,乐乐仍然疯疯颠颠的,真叫人心烦!
  
  心理诊断:
  乐乐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人来疯”,指的是孩子在客人面前或者有陌生人的场合表现出一种近乎胡闹的异常兴奋状态。
  孩子出现“人来疯”的原因主要有:
  生理原因——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兴奋,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主观原因——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懂得应该怎样面对客人。孩子表现欲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又不会掌握分寸。
  心理原因——主要是由某种心理需要引起的,是孩子对自己不受“关注”的一种反抗。具体来说:有的孩子表现欲过强,总想引起别人注意;有的孩子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缺少玩伴,生活单调,就用“人来疯”发泄精力;有的孩子则用“人来疯”达到满足情感或物质需要的目的……
  专家建议:
  对待“人来疯”的孩子要先研究其原因,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来纠正,具体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建议1: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过于关注
  
  很多“人来疯”的孩子之所以疯闹,是想引起父母和他人的注意。这时,如果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行为,呵斥孩子,或者哄孩子都容易强化孩子的疯劲。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让他人也与自己一样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在疯闹一阵后就会觉得没趣儿,自动地偃旗息鼓。
  
  建议2:给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有些孩子的“人来疯”是想表现自己,那么,家长不妨给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当客人来家里时,可以让孩子负责招待,倒茶,端水果等;可以安排孩子给客人表演一个节目,如唱歌、跳舞、绘画、朗读、讲故事等孩子擅长的、乐意做的事情。一般来说,让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家长和其他人给予关注的同时,并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就可以把孩子的表现欲引到正道上,而不用“人来疯”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
  
  建议3:事先警告,用奖罚约束孩子
  
  家长一般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来疯”的状态,因此可以事先警告孩子,并运用奖罚的方式来约束孩子。比如,告诉孩子在客人来的时候如果犯了“人来疯”,下次到别人家聚会就不带孩子去。如果孩子没有犯“人来疯”,家长则答应孩子一项正当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奖罚一旦确定,就一定要执行,否则孩子会更加没有约束力。
  
  建议4: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交往
  
  “人来疯”的孩子往往精力旺盛,父母要引导孩子多与小伙伴交往。孩子与孩子在一起,人人都有表现机会,人人都可以“疯”,孩子的“疯”劲在交往中得到发泄,自然就不用到不适合的场合再犯“人来疯”了。而且,与小伙伴交往还能锻炼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父母呵斥、打骂“人来疯”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无形的压抑,还会形成负面作用——强化孩子的“人来疯”行为,因此,请多给“人来疯”的孩子一点宽容吧!
其他文献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由于父母自身经验欠缺、孩子年龄尚为幼小,再加上影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冲击,分散和减弱了书籍对幼儿的吸引力,许多年青的父母常常感叹“孩子怎么就是不爱看书呢?”其实,让幼儿爱上早期阅读并不难,关键是父母要提供适宜的环境、选择适宜的图书、找准适宜的时机、运用适宜的方法、制定适宜的计划,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并
为进入小学做准备,是整个幼儿时期的任务。因为培养入学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具备参加学校集体生活的能力都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他生活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新起点。  孩子将要告别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期生活,开始以学习为基本生活的小学生生活。为此,必须有计划地使他在身体上、心理上、日常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好准备,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生存教育的时机,关键在于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念。“生存”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保护生命,保持正常的生存状态;第二,增强生存能力,学会如何生存。以这两点为指导,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承受能力,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生存教育——  保护生命,维持正常的生存状态   2~5岁关键词:防范  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活动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始有自己的活动能力和需要,他们
立秋、秋分、中秋……随着一个个带秋字的节气如期而至,妈妈们又开始为孩子加衣添裤而费心思了吧?老人说:要想小儿安,常保三分饥和寒。可是缺乏经验的妈妈们还是有些犯嘀咕:究竟穿到什么程度算三分呢?万一冻坏了孩子又怎么办呢?别急,看完本文你就心中有数了。  孩子也需要“秋冻”  在初秋时节,随着气温的降低,我们不急着添厚衣,并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冻”
2010年,广东省妇联牵头举办了“亲恩永在·感恩永远”主题活动,评选了20位颇具代表性的家长楷模,并授以“广东十大杰出父亲、母亲”称号。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实操意义的教育示范、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充分展示了当代家长的睿智风采。本期开始,“成功教子经”栏目将选择其中的优秀典型,经由采访者抽丝剥茧得出的一个个感人的家教故事,陆续呈现给广大读者,并共同探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
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家伙开始变得不听话了?真不可理喻!老是反着来,对着干。很多妈妈为此很头疼。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你会发现他其实“造反有理”。那么,小人儿会有哪些需要呢?    秩序需要  环境的有序会给孩子带来稳定、安全的感觉。如果成人打破了这种秩序,他就会哭闹、反抗,直到恢复原来的秩序为止。这使孩子看起来显得非常执拗、不听话。  【案例】非非妈每次吃饭前都会把一家人的碗筷分发在桌子上
学校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孩子读书学习的地方,在那里,孩子可找到自己的镜子,不论父母多么爱孩子、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影响远达不到同伴之间的程度。孩子是互为镜子的,他们从别的孩子身上能明确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种经验一定得益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即使身边围满多么有才学的成人,也不能取代孩子与孩子的交往。  杜马斯然的父母给了她很多好的东西,比如自由、尊重、良好的观察力、与自然的亲近、本真的天性、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发现,如果客人不是孩子自己邀请的,孩子明显对家中来客很冷淡,好客的父母很纳闷:孩子为何如此冷漠、自私呢?别急,先来读一读有客人上门时孩子的潜台词吧。  ◎“这两天又得扮乖孩子,真累啊!”  无论多么乖巧的孩子,都会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流露出顽皮天真的本性,而一旦有客上门,父母就会给孩子灌输许多礼仪常识,要孩子表现得彬彬有礼。礼仪训练当然有必要,但如
我们先从沃尔沃开始,近些年沃尔沃设计的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新一代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具备鲜明的识别特征,我对这背后的进化过程十分好奇,于是我问了自己的第一组问题:沃尔沃汽车在寻求新一代设计语言的时候,如何找到了现在使用的风格?这种风格中有哪些是属于家族化的设计元素?  设计师告诉我,设计本身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各方的灵感,但所有的灵感最终都要回归的北欧品牌这个概念,我们要提取北欧设
我的女儿今年已经3岁了,偶尔还会尿床,进入冬季之后,尿床的次数明显增多,医生检查后说是遗尿症,开了些药,吃后也没有太大改善。现在天气这么冷,尿床几次后她准感冒,而且感觉孩子的情绪也受到影响,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尿床呢?     遗尿又称尿床,是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才发现的一种症状。对于以上孩子的情况,在确诊之后可以使用鸡肠汤辅助治疗。  方法:鸡肠一副(一只鸡分量),破开洗涤,去掉异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