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互相作用并按一定规律产生和发展的。数学思维的种类有很多,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直觉思维到辨证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从再现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从中体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发散性等。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应通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 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識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 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 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 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 400 个零件。这时把 500 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 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 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创设氛围,给学生问的勇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陶行知的 “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行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三、引导探索,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探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提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个性的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概念时,教师启发学生问:"为什么角要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这一概念的实质。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三、挖掘数学例题习题的功能
  在每学期复习的时候,教师往往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形式练习,向学生讲解大量的习题与解题方法。但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给的越多,思维越混乱,结果适得其反。这一时期,教师除了精选习题,重点讲解之外,更要在讲授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讲解习题时应注重以下原则:
  1.让学生主动学习原则。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但是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学生想的与做的才是教师应该关注的。思想应在学生的头脑里产生,老师只是起一个催化的作用。习题课尽管时间有限,但应尽量让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思考。首先,应让学生学会阐明问题。科学地阐明问题本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阐明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需要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面对一道新题时,让学生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把握题意。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隐含条件。
  2.让学生合情推理与猜想原则。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是一部经典名篇,解题表启发我们应如何利用习题的潜在功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学生审清题意,弄清了思路之后,可指导学生在做题之前猜猜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答案。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解题的兴趣,更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还有了新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全收全改”是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已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不可缺少,但是直觉思维也非常重要,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中学生直觉思维的欠缺,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针对数学教学中的思维理解及其直觉思维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直觉思维 培养 创造性 自信力  一、数学直觉思维概念的界定  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数学直觉是否具有逻辑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
【摘要】:新课程进一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那在这种情势的要求下如何才能满足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要求,并且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期刊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遵循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规律,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索式”教与学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方法,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把激情融入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阔思路。  【关键词】学习兴趣 设置问题 讨论交流 保持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
目的:研究强骨颗粒对地塞米松诱导的GIO大鼠血清中TNF-a含量影响. 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A)空白对照组;(B)模型组;?维生素D组;(D)强骨颗粒小剂量组;(E)强骨颗粒中剂量组;(F)
内容摘要: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为操作而操作,以致让操作活动流于形式,出现许多“低效”的现象。教师不仅要在学生操作之前和操作过程中运用教学智慧驾驭课堂,更要在操作之后进行精心指导,将操作经验进行数学化,有效地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操作指导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
目的:观察糖肾康胶囊(Tangshenkang capsule)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气亏虚、湿浊瘀阻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