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预测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的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对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的术前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按照分子病理结果分为IDH突变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27~67岁)和IDH野生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42~75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T1WI及增强、T2WI及DCE检查。测量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四个定量参数图及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 Conc)、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最大斜裂(MAX Slope)等四个半定量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比较IDH突变组与IDH野生组DCE-MRI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CE各参数术前预测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的效能。

结果

IDH突变组Ktrans、TTP值分别为0.096(0.080,0.135)/min、(3.95±0.34)s,IDH野生组Ktrans、TTP值分别为0.168(0.132,0.337)/min、(2.58±1.15)s。IDH突变组Ktrans显著<IDH野生组(Z值为-2.168,P值为0.030);IDH突变组TTP显著>IDH野生组(Z值为-2.630,P值为0.007)。Ktrans、TTP值预测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842,Ktrans对预测的特异度更高(73.7%),TTP的敏感度更高(100.0%)。联合Ktrans及TTP预测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的效能最大,AUC为0.865。

结论

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的术前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加强医疗设备器械质控管理,完善质控指标,对现有的质控指标进行调研。方法通过调研本地区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器械质量控制的相关指标,并结合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71家医疗机构的质控指标做出实证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在11个质控指标中,有5个指标合格率良好,但其他6个指标的整体合格率均未达到50%;等级越高的医院在质控指标上的数据表现也更加优秀,尤其
患者安全管理是健全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方面的质量改进项目,可解决或减少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或风险。作者从医院管理、患者沟通和临床规范等方面,介绍了新加坡公立医院外科在患者安全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其在医院管理中用明确的等级分工协作及现代信息技术来减少人为失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标准化的病情沟通,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用临床规范实现"同病同治"和"重疾优先",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的同
目的研究神经酰胺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诊断及风险预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人群为2018年3—8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B病房拟诊冠心病入院的890例患者,检测血浆中4种(Cer1、Cer2、Cer3、Cer4)神经酰胺的水平,比较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与神经酰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神经酰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价值,并随访患者出院后一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神经酰胺对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的
目的探讨心脑联合造影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初诊颈动脉狭窄并接受心脑血管联合造影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联合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及病史确定治疗方式,分析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45例初诊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心脑联合造影,其中12例颈动脉无明显狭窄;22例为颈动脉单侧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2例
目的研究初次单髁置换术(UKA)中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含小剂量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鸡尾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行初次单侧UKA的患者70例,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鸡尾酒"配方中含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B组不含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30、36、42和48 h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其他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1、2
脑心共患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组疾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降低脑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现有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资源优势,建立"脑心同治、脑心同研、脑心同防、脑心同康、中西同用" (简称"五同" )的工作体系,实践脑心共患疾病体系建设的构想。脑心共患疾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实现健康中国行动战略目标:到2022年和
目的通过对比数字乳腺X线摄影(DM),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肿块患者,均为致密型腺体,对照病理结果,比较DM、DBT及两者联合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对于致密型腺体,DM、DBT及两者联合对肿块总体检出率为77.6%(97/125)、88.8%(111/125)、
患者女,34岁,因下腹痛1个月,加重1周就诊。超声所示下腹腔内探及一个混合回声团,内见大量气体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多处与肠腔相通。超声诊断:腹腔内混合回声团块:回肠子宫瘘;炎性包块。增强CT示CT诊断:回肠子宫瘘,回肠穿孔伴周围炎性包块形成。肠镜检查提示回肠末端溃疡,结肠多发息肉。
目的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的冠心病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86例。86例均接受CEA,并在围手术期内持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评估该组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症状性或无
黏液瘤致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决策争议颇多且无明确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文报道2例黏液瘤致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病例,探讨心房黏液瘤致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预后及最佳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