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但又不容易操作,因此,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一度饱受质疑。在不少的公开课教学中,教者无非是想努力体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应景”和“作秀” 而已,而在常态的教学课堂中,却很少有教师采用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去组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绝非仅仅是高于教学实际的“教学幻想”,相反,它应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大有用武之地。要实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常态化,我认为应该确立如下的基本策略。
一、落实好合作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合作教学活动,也就是明确合作学习目标,预设合作学习流程,使合作学习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不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更不等同于学生独立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因此,精心设计合作教学活动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制订出详细的“学生学案”和“教师教案”,让合作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在阅读复习课教学中,我结合课后补充阅读材料《人造发光植物》设计了如下的合作教学活动:激趣导入——分发自主阅读提纲(学生学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展开多元互动的合作学习——课堂总结,分发《阅读学习提纲及预设》(教师教案)供学生参考,以巩固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成果。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案”,让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对阅读知识点的预设“教案”,又补充了学生合作学习中的疏漏和不足。
二、落实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独立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几个学生坐在一块,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合”只是一种手段,“作”才是本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为基础,而后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发现、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的目标。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必然的,只有让学生充分暴露知识能力的欠缺,才可能有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只有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合作中闪耀,其他学习伙伴才能从中得到启迪;只有通过相互的切磋、琢磨和智慧的碰撞,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合作”的优势和魅力。例如,在《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两句话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自学填空,“鱼游到了纸上”是指_________ ;“鱼游到了心里”是指________;“先”说明________;2.小组交流、辨析、探讨、论证。3.全班汇报交流。在这一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以填空的练习形式完成了对课文难点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而后以交流、辨析、探讨、论证为手段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认识由浅入深,知识由薄到厚,让真理越辩越明,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所有学生的共同财富。
三、落实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技巧的强化训练
熟练的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良好的口语交际技巧,理解、尊重他人的技巧,组织、分工、协作的技巧,知识内化与求异创新的技巧,团结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技巧。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各项合作技巧的训练,同时,又要把合作技巧的训练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例如,口语交际课,阅读教学中课本剧的编导和演出,编辑“合作学习成果手抄报”等教学活动,都是落实合作学习技巧训练的重要渠道。
四、落实好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
“合作小组”作为一个大于学习个体的合作学习团体,是有极大的优势的,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尤为关键,没有成果的合作学习只能算是华而不实的噱头,故弄玄虚的花架子。所以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合作学习成果的形成和最终的交流展示,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就是学生交流汇报一下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这其实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这一过程的漠视,长此以往只能逐渐打消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让合作学习的成果,成为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常规的课堂作业,教师要予以及时的评价。其次,要让合作学习成果成为全体学生共享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记录》、整理合作学习成果、择优开辟优秀学习成果交流专栏、评选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等方式,使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落到实处。
一、落实好合作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合作教学活动,也就是明确合作学习目标,预设合作学习流程,使合作学习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不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更不等同于学生独立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因此,精心设计合作教学活动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制订出详细的“学生学案”和“教师教案”,让合作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在阅读复习课教学中,我结合课后补充阅读材料《人造发光植物》设计了如下的合作教学活动:激趣导入——分发自主阅读提纲(学生学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展开多元互动的合作学习——课堂总结,分发《阅读学习提纲及预设》(教师教案)供学生参考,以巩固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成果。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案”,让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对阅读知识点的预设“教案”,又补充了学生合作学习中的疏漏和不足。
二、落实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独立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几个学生坐在一块,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合”只是一种手段,“作”才是本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为基础,而后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发现、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的目标。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必然的,只有让学生充分暴露知识能力的欠缺,才可能有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只有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合作中闪耀,其他学习伙伴才能从中得到启迪;只有通过相互的切磋、琢磨和智慧的碰撞,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合作”的优势和魅力。例如,在《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两句话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自学填空,“鱼游到了纸上”是指_________ ;“鱼游到了心里”是指________;“先”说明________;2.小组交流、辨析、探讨、论证。3.全班汇报交流。在这一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以填空的练习形式完成了对课文难点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而后以交流、辨析、探讨、论证为手段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认识由浅入深,知识由薄到厚,让真理越辩越明,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所有学生的共同财富。
三、落实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技巧的强化训练
熟练的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良好的口语交际技巧,理解、尊重他人的技巧,组织、分工、协作的技巧,知识内化与求异创新的技巧,团结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技巧。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各项合作技巧的训练,同时,又要把合作技巧的训练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例如,口语交际课,阅读教学中课本剧的编导和演出,编辑“合作学习成果手抄报”等教学活动,都是落实合作学习技巧训练的重要渠道。
四、落实好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
“合作小组”作为一个大于学习个体的合作学习团体,是有极大的优势的,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尤为关键,没有成果的合作学习只能算是华而不实的噱头,故弄玄虚的花架子。所以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合作学习成果的形成和最终的交流展示,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就是学生交流汇报一下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这其实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这一过程的漠视,长此以往只能逐渐打消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让合作学习的成果,成为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常规的课堂作业,教师要予以及时的评价。其次,要让合作学习成果成为全体学生共享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记录》、整理合作学习成果、择优开辟优秀学习成果交流专栏、评选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等方式,使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