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叫作叶培健星的小行星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5岁的叶培健已经在航天深空探测领域整整奋斗了53年,为之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位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被授予了“人民科学家” 国家荣誉称号。
  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计划迈开了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开启之后第五个月球探测计划。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叶培健院士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制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在没有任何经验、数据参考的一张探月白纸上,先后攻克了月食問题、轨道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07年,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十三天后进入月球环绕轨道展开科学探测,嫦娥工程的第一步——“绕月”顺利完成。
  第一步成功迈出,让叶培健和他的团队信心倍增,更有了不懈前行的动力。接下来,2010年和2013年,“嫦娥二号”与“嫦娥三号”相继成功发射,前者获得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精确的全月图,后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航天器送到月球,并实现落月的国家。而2019年1月登月的“嫦娥四号”更是意义非凡,它首次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这次,叶培健格外激动,因为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航天实力。从此以后,别人不能再说中国人只会跟着干了。
  1945年1月,叶培健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市的一个军人家庭,填写大学志愿时接受了父亲“我们国家需要强大空军”的思想。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从此与航空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我国的航天技术还比较落后,为了掌握先进技术,1978年国门刚刚打开之际,叶培健就前赴瑞士纳沙太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在那里,叶培健以努力刻苦而出名。当地一家报纸曾写过他的专访,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努力?”他说:“国家派我出来学习,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应该努力,为国家做些事情。”临近毕业,他从来没有想过留在富裕之国,他说:“我这个人民族自尊心很强,在国内干,是为自己国家干的,在人家那儿干,钱挣到了,但那是替别人干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叶培健回国了。
  在回国后的工作中,因为叶培健“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他总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他参与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设计,实现了星地一体化设计;他是第一个实践把电测与总体分开的人;他是第一个提出在卫星进入发射场前,要进行整星可靠性增长试验的人。特别是“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创举,更是他敢于挑重担的结果。“嫦娥四号”原本属于“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三号”执行任务成功后,作为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再落在月球正面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叶培健便建议落在月球的背面。可当时有专家认为没有必要冒险,还是落在正面更保险。叶培健据理力争:“搞科学探测,就不应该怕失败,就要敢挑重担,每一步都要有创新。”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迎来了探月史上的世界第一次。
  2017年1月,为表彰叶培健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健星”。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后,叶培健又给自己加了担子:“要把‘嫦娥五号’做好,要把火星做好,同时把小行星的工程立项做好。”可面对叶培健的执着,很多人表示了不理解,甚至持怀疑态度,去月球干什么?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这能带来多少GDP?
  叶培健听到这样的疑问,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心平气和并郑重其事地予以解疑:“我认为宇宙就是海洋,不要以为今天看起来没有用处,未来的太空权益,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去争取。因为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就去不了了。另外,很多科学的探索价值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朗的,不是说今天干什么,马上GDP就增加多少。过去谁知道海洋里有石油,海洋里面还有那么多矿藏,更何况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月亮、小行星上有很多资源可用,所以我们眼光要放得更长远一点。”
  原来,月球就是太空中的“钓鱼岛”,形象的比喻、理直气壮的条分缕析,强调了探月工程既是国之重器,又与人民的生活分不开。叶培健的忧患意识与高瞻远瞩的眼界,令人佩服。
其他文献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各科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我校教师也纷纷使用这一教学方式。但是现在各个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却没有实质性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
2020年7月23日,安徽省高考成绩公布。19岁的合肥男孩昂子喻考了635分,超出安徽省理科一本线120分。有的学子自叹不如:“昂子喻闭着眼都比我考得好!”不知情者,还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其实,昂子喻确确实实是“闭着眼”考的。  3岁那年,昂子喻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疾。医生说,仅存不多的视力还会逐渐下降,吃药只能延缓失明的速度。之后几年,每逢假期,昂子喻的父母都会带着他四处旅游,让
2020年4月,星巴克中国宣布携手全球植物膳食倡导者别样肉客和噢麦力发起“GOODGOOD星善食主义”行动,这是星巴克继纸质吸管后,推出的“植物肉”等全新植物膳食产品,包括推出全新的植物膳食餐饮产品、可降解餐盒、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周边商品等。不过吃货们最关心的是“植物肉”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味道又如何呢?  事实上,新加坡餐饮业在两年前就开始采用“植物肉”入菜,拓展新食材和口味,响应可持续性饮食行为。
卢安克是德国汉堡人,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他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支教十多年,辗转多处山村,写有《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一书。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他过着拉牛耕田、挥锄种菜的简单生活,把教育当地学生、跟孩子们打闹作为人生乐趣。  央视记者柴静知道卢安克的事迹后,和大多數人一样心中疑惑不解: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干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柴静约好了时间去采访卢安克。柴静问
我姓过,这个姓氏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算是个古老的姓氏。姓过倒也不稀奇,虽说不在百家姓内,但全国范围内倒也有不少同胞。关键是我还有个更简洁有力的名:人。  是的,我叫过人。  “过”作为姓本应念第一声,不过,我从来不纠正别人的错误发音。@过儿  单位里,同事间常常互称“小张”“小王”。有一天,来了一位姓苟的新同事,我们都很纠结,该怎么跟他打招呼呢?叫他“小苟”吧,总感觉怪怪的,后来,每次想找他就说: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处在教研教改的风口浪尖中,使初中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摆在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严峻的任务。下面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感觉非常枯燥无味,他们提不起任何的兴趣和欲望,因此这一问题令初中数学教师头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不得不绞尽脑
因为一人、一笔、一面墙和一百五十多幅名画,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庄上了热搜。  这里是湖南省浏阳市道吾村,村里一面布满了名画的墙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圣地。每当这时,画作的主人刘志文就会静静地端着颜料盘站在一边看着。待拍照打卡者离开后,便回到墙前继续作画。在他看来,艺术就应该接地气,就应该在人们身边,成为一道让人愉悦的风景,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需要装裱起来的相框。  刘志文是青岛科技大学一名大四学生,所学的
假如天空是面水一样的明镜,不像现在这样单调,蓝得发黑,覆盖着大地,活着可能会更有乐趣。  你将在这面镜子里看见世上的人、山峦;挺拔的老树被放大、扭曲,变得千奇百怪,并永远上下颠倒;无数条腿在天宇中乱蹬乱舞。  但是,你仍希望看见世界如现在一样。当你觉得生活枯燥乏味,呆板得过于理智或愚蠢时,你就会仰视天空,相信这一切只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历史。
最近,一张修理红绿灯的照片火了,照片上两个修理工乘坐升降梯去换高高挂起的红绿灯,身材魁梧的修理工竟然比红绿灯灯体矮了一截。可谁不知道红绿灯只有碗口大小,难道我们亲眼所见也会出错?  那么,红绿灯究竟有多大呢?1868年,英国机械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前的廣场上安装了第一座红绿灯,它由红、绿两色旋转式煤气灯组成,灯柱高达6.7米,比一般的两层楼还高。  1920年,美国警官威廉·波茨在密歇根州底
1  初中时,我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家属区,上学和放学的路程只需要五分钟时间,所以我经常会在教室做一会儿作业,等到同学们都回去了,才静静地离开教学楼。有一次,刚下过大雨,蓊蓊郁郁的棕榈树被雨水冲刷得绿意盎然,还有残存的雨水顺着叶脉滴滴答答地落下,我怀里抱着还未写完的作业,急匆匆地跑过学校的林荫小道。猛然间,我抬头看见了背着蓝色书包、穿着校服的吴鸣。他慢慢地向远处走去,没有打伞,头顶的树冠时不时有雨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