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并不是机器,只会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或知识,相反,学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构建的过程,更是能力不断形成,人格不断发展的过程。交互式教学彻底打破了“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的教学模式,而在课堂中解放学生的“脑、口、手、眼、耳”,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堂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以此而让学生从原有的状态逐渐发展到新的状态。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实施交互式教学,不仅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 师生交互,变“授”为“导”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教学中一直沿用的做法,即在课堂中是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是主角,是主动的,学生则是配角,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把“教”与“学”限制在一个单向信息传递的套路中,教师讲学生则听,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则要去完成;这种教学更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课堂中气氛是较为死寂的,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而交互式的教学则要求教师从“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授”转为“导”,以此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多听、多说、多交流、多操练,从而构建知识,培养其技能。
交互重在互动,以何种方式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关键。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借助话题、问题、任务形式和学生互动效果较好。以词汇教学为例,课堂中以话题方式引出新的词汇,接下来可借助图片或视频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图和文之间的链接,那么,对新词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记忆的,有没有更好地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流,更利于学生掌握。如7A 《Unit 4 Food》中对“need”的学习,原文为“I need a lot of energy.”那么,need在这里是何意?还有其他用法没有?引导学生翻译该句后进行点拨,引出need sth.的用法,再辅以相应的例子巩固,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在阅读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也可通过问题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后交流,教师再进行点拨,以互动来帮助学生理解。
2. 生生交互,变“受”为“学”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以往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把学生之间窃窃私语的讨论当作是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对待。其实不然,学生在构建新的知识过程中,会存在疑惑,也会有收获,而同伴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一般可通过同伴间的交互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
就同伴间的交互学习而言,范围相对要狭窄些,课堂中更多的是以同桌相互学习形式呈现。同伴交互学习一是分享收获,二是交流问题。如短文阅读中对短文内容的概述过程中,同伴间相互分享就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内容。就问题交流而言,一般是指向较为简单的问题,即通过同伴交流即可解决的问题,而更难的问题则可放到小组中进行讨论。
就小组合作而言,这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和同伴交互学习基础上的共同讨论和交流,其特点是多人参与,共同解决问题。在引导小组学生合作探究中也存在师生间的互动,不过此时教师更多的是要以问题、任务活动等而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如8A 《Unit 1 Friends》Reading(1) 的教学中对Betty, Max, May的外表、品格初步阅读后交流,然后提出问题“Why does the writer say Betty is generous? Is Betty helpful? Why? Why does Max wear glasses? Does Max have a good sense of humour? Why? May is a beautiful girl, isn’t she?”组织学生在组内展开交流,交流中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相应的句子作为回答问题的条件,教师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此,学生是在合作中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阅读效果也就要好很多。
3. 课内外交互,变“学”为“用”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离生活较远,教学中更注重的是传授书本知识,如此,学生虽然能在英语课堂中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应用能力却不强。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倡加强课内外交互,就是要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以此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英语探究活动中,在学习英语知识后能去应用,由此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首先,就情境而要,不仅导入环节中需要,探究中也要加强。如8A 《Unit 2 School life》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对话方式展开,可问学生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如都学什么学科、有些什么课余活动等,由此而引入新词,如篮球、足球之类,如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愿意参与。其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究而学习新知后,要及时以活动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课外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上述学校生活的学习后,可组织学生就中外学校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总之,英语教学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交互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好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课内和课外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由“收”变为“学”,由“学”变为“用”,这样才能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徐锦芬, 曹忠凯. 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J]. 外语界, 201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金丰路初级中学)
1. 师生交互,变“授”为“导”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教学中一直沿用的做法,即在课堂中是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是主角,是主动的,学生则是配角,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把“教”与“学”限制在一个单向信息传递的套路中,教师讲学生则听,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则要去完成;这种教学更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课堂中气氛是较为死寂的,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而交互式的教学则要求教师从“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授”转为“导”,以此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多听、多说、多交流、多操练,从而构建知识,培养其技能。
交互重在互动,以何种方式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关键。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借助话题、问题、任务形式和学生互动效果较好。以词汇教学为例,课堂中以话题方式引出新的词汇,接下来可借助图片或视频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图和文之间的链接,那么,对新词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记忆的,有没有更好地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流,更利于学生掌握。如7A 《Unit 4 Food》中对“need”的学习,原文为“I need a lot of energy.”那么,need在这里是何意?还有其他用法没有?引导学生翻译该句后进行点拨,引出need sth.的用法,再辅以相应的例子巩固,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在阅读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也可通过问题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后交流,教师再进行点拨,以互动来帮助学生理解。
2. 生生交互,变“受”为“学”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以往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把学生之间窃窃私语的讨论当作是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对待。其实不然,学生在构建新的知识过程中,会存在疑惑,也会有收获,而同伴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一般可通过同伴间的交互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
就同伴间的交互学习而言,范围相对要狭窄些,课堂中更多的是以同桌相互学习形式呈现。同伴交互学习一是分享收获,二是交流问题。如短文阅读中对短文内容的概述过程中,同伴间相互分享就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内容。就问题交流而言,一般是指向较为简单的问题,即通过同伴交流即可解决的问题,而更难的问题则可放到小组中进行讨论。
就小组合作而言,这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和同伴交互学习基础上的共同讨论和交流,其特点是多人参与,共同解决问题。在引导小组学生合作探究中也存在师生间的互动,不过此时教师更多的是要以问题、任务活动等而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如8A 《Unit 1 Friends》Reading(1) 的教学中对Betty, Max, May的外表、品格初步阅读后交流,然后提出问题“Why does the writer say Betty is generous? Is Betty helpful? Why? Why does Max wear glasses? Does Max have a good sense of humour? Why? May is a beautiful girl, isn’t she?”组织学生在组内展开交流,交流中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相应的句子作为回答问题的条件,教师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此,学生是在合作中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阅读效果也就要好很多。
3. 课内外交互,变“学”为“用”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离生活较远,教学中更注重的是传授书本知识,如此,学生虽然能在英语课堂中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应用能力却不强。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倡加强课内外交互,就是要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以此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英语探究活动中,在学习英语知识后能去应用,由此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首先,就情境而要,不仅导入环节中需要,探究中也要加强。如8A 《Unit 2 School life》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对话方式展开,可问学生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如都学什么学科、有些什么课余活动等,由此而引入新词,如篮球、足球之类,如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愿意参与。其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究而学习新知后,要及时以活动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课外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上述学校生活的学习后,可组织学生就中外学校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总之,英语教学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交互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好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课内和课外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由“收”变为“学”,由“学”变为“用”,这样才能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徐锦芬, 曹忠凯. 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J]. 外语界, 201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金丰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