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点半课堂”的运作反思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1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积极回应社会上的“三点半难题”,长沙市廖家湾社区对此“难题”给予了解决方案——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是具有该社区特色的意在弥补小孩放学后与家长下班前的时间差,笔者欲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家长的实地访谈,了解这一社区机构的现状,从而掌握该社区运行此模式面临的问题,为将要实施的社区提供参考建议,更好地发挥社区在社会服务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三点半难题;四点半课堂;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34-02
  为了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给予学生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我国各地的低年级学生一般在三点半左右放学。这一举措,原意为小学生减压减负,却实则带来了很多其他的社会问题。例如,小学生提前放学,而家长仍未下班,这就造成了学生和家长时间上的矛盾。如何解决三点半难题,各地也纷纷做出了响应。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长沙市廖家湾社区对于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新的思想,开辟了新的道路,即提出了“四点半课堂”的构想,旨在提供学生放学后的照顾机制。
  一、“四点半课堂”的定义
  “四点半课堂”虽只是社区设置的一个项目,但却有其内在的深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从第一个层面来说,是该社区学生于三点半放学后,社区为了解决小孩无人照看而设立的项目。从第二个层面来说,这一项目,并不仅仅解决“三点半难题”,而且弥补了父母工作时间与小孩放学时间所导致的时间差。从第三个层面来说,即使家长有空闲,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时间差,但仍然去社区享受服务,这一层面更多地体现了社区功能的不断扩大,社区服务逐渐完善,社区与家庭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四点半课堂”设立的背景及现状
  1.“四点半课堂”设立的背景。“四点半课堂”设立的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个是外部需要,另一个是内部建设。从外部需要来看,由于教育部出台的政策,在全国各地都渐渐实施,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已成趋势,廖家湾社区也是为了解决这一政策所產生的负面影响,而对社区居民的小孩建立了“四点半课堂”这一机制,来弥补家长下班和小孩放学之间的空档期。从内部建设来看,“四点半课堂”这一机制的设立,丰富了社区的内在功能,提高了社区的形象,更好地建立了一种和谐、友爱、团结的社区氛围,真正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四点半课堂”的现状。长沙市廖家湾社区建立的“四点半课堂”从理论上能够有效解决“三点半难题”,但在实际生活中,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根据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100%的家长认为“四点半课堂”这一机制的设立有利于平衡工作和家庭,从数据可知,家长对于这一服务机制具有相当大的需求。但是,却很少有小孩放学后前往社区进行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于社区管理的安全问题仍然不放心,再加上社区服务的不完善,使得这一机制并未达到预设的效果。此外,仅有16%的家长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居住,这说明当自己无暇顾及小孩时,放学后将小孩送往托管机构或培训机构是最佳选择。在问及开展这一服务机制是否应该收费时,有67%的家长认为应该收取少量费用来弥补支出。安全问题也是家长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约有65%的家长认为,在开展这项机制时,社区应该与家长签订安全承诺书来确保小孩的人身安全。
  三、“四点半课堂”引发的思考
  1.安全保障缺乏制度化。“四点半课堂”虽为社区居民的小孩解决了放学后无人照料的难题,但是,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安全保障措施令许多家长望而却步。社区仅仅是为小孩提供了一个暂时休息或是学习的场所,却没有和家长签订任何的安全协议和安全承诺书,那么,在这段时间,小孩的安全问题该由谁来负责?小孩的安全保险由谁来买单?所以,不充分的安全保障成为这一机制未能有效运行的一大阻碍。笔者认为,在这个方面,政府应该有政策支持,促使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构建一个有品质、负责任的社区。
  2.社区服务缺乏完整化。三点半难题是关于社区、家庭、学校三方之间的联系,“四点半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放学后娱乐、学习的活动场所,但是,低年级的学生从学校到社区的这一段路程出现了安全管理真空,社区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在这个时间段接送小孩。根据调查,社区附近的几所小学离社区有十来分钟的路程,并且,社区外面的马路车流量大,人流量多,提高了不安全系数。所以,导致家长由于对这一段路程的担忧而选择了其他的方式,这也是“四点半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未能收到实际效果的一大原因。
  3.监督机制缺乏明确化。任何的活动或是组织,都应该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缺乏,则会导致权责不清或是责任不到位的现象。“四点半课堂”这一活动机制的开展,在社区内部组织中并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来负责监督这一活动的情况,无论是在资金使用情况还是在活动开展效果方面,没有良好的监督就无法达到高效的执行。“四点半课堂”应以便利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居民为宗旨,可以与在校大学生进行联动,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学生的资源,打造“区校共建”:第一是树立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观念,第二是建立健全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政策、法规,第三是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管理机构,第四是建立健全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标准和考评机制,第五是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实体,从而为小孩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4.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化。为社区居民的小孩提供了书籍和电子计算机可供学生阅读和查阅资料,以及提供一个写作业的场所,并没有开展其他具有特色的课程活动,相对于丰富多彩的托管机构、培训机构,社区所提供的课程设置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家长们倾向于让小孩学到更多的艺术特长,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这就使得社区设立的这一机制在市场运作中与培训机构相比缺乏竞争力。
  5.公众观念缺乏社会化。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场所,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我们的生活困难都是通过社区来得以解决。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火”,在解决生活矛盾时,社区也充分发挥了它“近水”的优势。但是,社区不仅仅在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在价值观、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代的社区功能更多的是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从而构建一个服务型的社区。社区居民不应仅仅把社区当做一个办事场所,还应该当做一个休闲、娱乐、享受服务的场所。
  6.财政支持缺乏单一化。“四点半课堂”不是一个单独的活动,隶属于志愿者服务活动,所以,在经费支出上统属于志愿活动支出,由于没有单一的经费收支,社区在某一志愿活动中支出较多则意味着另一志愿活动支出必须减少。这一机制的收入和支出未能与其他活动独立开来,使得在财政监管上也存在漏洞。所以,政府在财政支持上应该对这一活动机制给予单一的账户收入和支出,既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来开展这一机制,又能更好地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
  “四点半课堂”是在廖家湾社区首次举办,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四点半课堂”的实施由于没有得到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的共同支持,所以实施起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政府要凝聚和协调学校、社区和家庭多方力量,共同化解“三点半难题”。政府应该增加对“四点半课堂”的经费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经济投入充分,其他问题相对就更加容易解决。学校也是解决三点半难题的主力军,如学校能够与社区的工作人言协商放学时间,那么能够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完善。社区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设置更多的课程安排,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为小孩放学后提供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国营.解“三点半难题”不妨弹性放学[J].辽宁教育,2015,(2).
  [2]邵晓枫.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以社区交换理论为视角[J].职教论坛,2012,(1):27-30.
  [3]王楠.把“阳光”洒向放学后——破解“三点半后去哪儿”难题[J].教学与管理,2014,(6).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指明了物理教学方向,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落地?本文以人教版“杠杆”一课为例,从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抓住物理概念本质,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设计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备课;杠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2-0024-04  物理学科
[摘 要]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当代大学生为社会未来发展建设之栋梁,肩负着时代发展历史重任,其素质和水平影响党和国家发展大业。石油高校肩负着培养石油战略能源工业新一代红色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培养热爱党、国家和人民,爱岗敬业,创新突破,奉献自我的新一代石油工业栋梁成为当前最为紧要的任务,该文以S高校为例,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基于石油创新文化内涵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015年5月,装置艺术独幕歌剧《惊园》首演于美国Spoleto艺术节。作品最初由美国斯波莱多艺术节、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和高雄卫武营国家艺術文化中心联合委约。歌剧中的女主人公融合了西方宗教文学经典《失乐园》中被逐出伊甸园的夏娃和中国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作品在戏曲、歌剧、装置艺术和多媒体互动影像的跨界平台上描述了一个女人在得失之间寻找自我的旅程。从美籍华人视觉艺术家马
一、大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戴着宽边平顶帽,抱着一把吉他,叼着菲律宾雪茄,走路飘忽如风。他不时进出于酒吧、教堂、医院、学校与监狱,用他的双眼、耳朵甚至鼻子,如同一条敏捷的猎犬去观察、打探与嗅闻这个世界发生的种种新闻与故事,一切足可以成为小说题材的东西。这就是毛姆(1874—1965),英国现代最有名的多产作家,著有《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面纱》等,流传后世,脍炙人口。  毛姆1874年
摘要:学生学习成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OBE工程教育模式下学习成果达成并不能单纯地用期末考试成绩来判定,它更加关注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增值情况,并注重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文章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结合贵州理工学院实际,从课程层面、学校层面的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达成度进行评价,力求全面描述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  关键词:学习成果;达成度;OBE工程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开始招收留学生,如何提高教学及管理质量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医药类高职院校招生起步较晚,留学生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对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结合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趋同化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索优化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的可行方法,为提升我国高校的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东南亚留学生;医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摘要: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农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农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农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意义重大。实践教学基地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以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全国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历史、基本情况、基地申报及建设情况、基地管理和基地的运行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针对重庆大学人居环境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展开问卷调查,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途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创新能力,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需求。初步分析和总结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问卷调查;人居环境  [基金项目]2018年度重庆市重庆大学研究生教改项
摘要:说课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不仅用于教学研究,也作为教学检查、教学评比、师资招聘的常规手段。文章结合作者设计的一节八年级信息技术课《创建图表》,阐述了说课的基本程序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说课;基本程序;图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68-02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对
摘要: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本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毕业要求是专业向师范生做出的学习发展承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结合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原文中的七个关键词进行浅析,为后续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及指标的准确分解奠定理论基础,使专业认证工作高效开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