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习得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时,语篇中的词汇常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准确把握词汇处理的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在“词汇附带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深入解读语篇,明确目标词汇,并充分利用语境将其内化融入一系列阅读整体性教学步骤之中,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附带习得目标词汇。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词汇;语篇;语境;阅读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77-03
  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理解、思维”是必须解决的三大任务,而词汇能力可预测整体的阅读能力[1]。阅读能力的提高依赖于词汇量的掌握程度,教师(当然对学生来说也同样)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然而,准确把握词汇处理的度始终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少了“蜻蜓点水”,对阅读造成障碍,教多了“喧宾夺主”,打断学生的语篇思维,成为脱离语境教词汇。
  “词汇附带习得”理论指出,学习者在完成其他的学习任务时,其注意力并非放在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词汇[2]。我们经过专题研究和长期实践发现,当教师在分析具体语篇、明确词汇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文本语境理解语篇,重组信息,操练运用词汇,同时依托语篇整体性教学牢牢把握阅读前、中、后三个环节,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篇章意识、阅读水平和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能使其自然地习得词汇。
  一、明确词汇习得目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使用的《高中牛津英语》每个单元的词汇量都很大,教材11个模块共计39个单元,一个单元有70至120个左右的生词、词组或固定搭配,一篇课文中的生词量可能达到40个或者更多。一方面,“如果不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你就无法理解整篇文章”[3],词汇就成为阅读的障碍;另一方面,对词汇处理的度若把握不当,就会偏离阅读教学的轨道,使阅读课变成词汇课。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解读文本,遵循以下原则明确阅读课的词汇习得目标:
  (一)选择词汇的原则
  目标词汇的确定要从语篇整体性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分析具体语篇的特点来解读文本。文字性解读是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落;文学性解读是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作进一步分析;而文化性意义的建构是读者以自身的知识经验为依托,将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和文本所创造的语义世界相联结,对内隐在文本里的、作者秉持的观点和价值取向进行批判性意义建构,实现个体经验世界的重组[4]。而文字、文学与文化的解读,离不开对某些关键文本词汇的研读和赏析,换句话讲,文本阅读中的目标词汇应涵盖文字、文学和文化三个层面。在这种文本解读方法的指导下,以下三类词汇应该被列为目标词汇:阻碍理解的词汇,与主题紧密结合的词汇,以及深度诠释且需模仿运用的词汇。
  (二)循环词汇的原则
  词汇的循环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循”,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是“环”,即核心词汇的呈现、复现、操练和运用,环环相扣。阅读教学中的词汇提升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包含了读前、读中、读后三个子循环。目标词汇始终围绕着文章的主题主线出现,是文本的核心词汇,必须内化在阅读整体性教学的各个步骤。因此,目标词汇应当成为师生课堂用语的重要部分,循环往复于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的词汇能力在循环中熟练,在巩固中提升,在使用中深化。
  (三)运用词汇的原则
  英语词汇学习的目标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和交际。具体来讲,识记是指记住单词的拼写、发音、词义;领会是知道单词的词性、构成、方式、用法等;应用是指能在不同语境中准确使用单词;交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词汇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5]。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遵循词汇的这些认知规律,在制定明确的目标词汇后,课堂用语、PPT、板书、问答、阅读理解练习以及课内外书面表达等都要体现目标词汇的运用,而学生也要使用目标词汇来理解、归纳、推理、判断语篇,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促进目标词汇的强化和内化,实现阅读整体性教学并成就目标词汇的运用。
  二、充分利用文本语境
  “语言即语篇”理论认为语言是“使用中的语言”,应强调语言在语境中的功能,不能把语篇割裂成一个个孤立的句子来讲解[6]。阅读教学应以整体篇章为基本单位,首先分析篇章结构,其次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关系,最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语义的连贯,培养学生掌握主题、通览全篇、欣赏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环节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语篇类型分析内在的语篇模式,越过逐词逐句辨认及对译阶段,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理解以达成阅读的深度和准确度[7]。因此,文本语境的运用可以从两方面落实目标词汇:
  (一)基于语篇理解,提炼目标词汇,循环操练
  语篇结构模式(textual patterns)是对篇章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教师应教会学生从语篇的形式及内容结构入手,进行篇章解读,与作者达成动态性的交流。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叙事模式(narrative pattern)、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和具体—概括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是常见的五种语篇模式[8]。一般来讲,一个语篇可能由一个独立的语篇模式构成,也可以由一个主体模式内嵌入几个其他模式而成,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语篇类型。由此可见,语篇是某种体系,是通过词汇间的语义选择、组织和聚合而形成的篇章,更重要的是,词汇还具有“语篇敏感性”(context-sensitive),即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篇中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如果阅读教学太重视词汇的训练,就会背离语篇教学,也会剥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9]。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语篇的准确理解,处理好语篇和词汇的关系。目标词汇的处理原则是不影响阅读进程,不脱离文本,不随意拓展,但可以通过语篇的理解呈现、复现目标词汇等途径让学生自然习得,同时可设计任务让学生关注词汇的形式及所在语境中的意义,达到对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在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中进行词汇的循环。   (二)重组文本信息,运用目标词汇,巩固内化
  要实现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在循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就需要对阅读的语篇进行深度解读,进行文本信息重组,围绕文本主题设计各种任务输入或复现目标词汇。对于需要拓展运用的词汇,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信息重组方式来循环操练。如:推测词义,培养学生抓取重要信息、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推测段落大意的能力[10];思维导图,按照一定的逻辑挑选重组文章信息,把目标词汇内化于篇章结构图、逻辑思维导图等,实现对目标词汇的运用;读写结合,教师可设计综合性的读写任务,通过模仿、运用目标词汇来重组文本信息,实现词汇在阅读课内外的巩固内化。
  三、巧妙结合阅读任务
  依托语境进行词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其关键在于结合多样化的词汇处理方式,以篇章的整体理解为中心任务,推动词汇的循环提升,达到1 1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群体特征比较及现实问题分析,从人文环境、育人理念、教育平台和教师队伍四方面提出相应策略,立足实际,探索内地西藏生培养方式及策略,进一步丰富我国内地高校西藏生培养的实践理论。  关键词:内地西藏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C-0036-03  西藏学生来内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
摘要:诗意语文的发生点是回归自然、回归朴素、回归学生。考察诗意语文的立足点在于定义流派,把握师承方向;定位风格,确立成长导航。孕育诗意语文的成长点在于主真、主美、主善。立足语文教育的现状,基于苏派教学风格,从课堂教学的变革着手,通过追古述今,寻找诗意的存在,打造诗意语文课堂,从而寻获生命的诗意。  关键词:诗意语文;教学风格;苏派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要:在教师培训中,课例研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倡导行动研究,推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推进器。在过去几十年里,课例研究得到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重视和青睐。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培训呼唤培训方式根本性的变革,课例研究作为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被我国教育研究者所聚焦。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
摘要:基于区域内“小学科”师资相对匮乏,校际间师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市区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小学科教研资源有限的背景,充分依托区级名师工作室平台,打破学校壁垒,有效整合同学科教师资源,发挥学科名优骨干教师力量,开展跨校研修,可以帮助青年教师短期内实现相对快速的专业成长。跨校研修的策略主要包括阶段性规划策略、靶向式观课策略和多元化送学策略。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跨校研修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一个机械产品的形成有多种制造工艺方式,而目前中职生所了解到的产品加工方式通常由书本获得,了解的知识较匮乏。我国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种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提供高质量的专用和通用设备。高新技术的介绍,是目前对中职学生应适当渗透的内容,可以从横向和纵向的培养目标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关键词:中职;制造工艺;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包罗万象,它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情境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设有效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置身其中的亲临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现象及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必修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把握好情境
摘要:适合学生学情的理想课堂,离不开正确的教学范式的引领。“三簿四强化”课堂教学范式倡导一种简朴、贴近、务实的教学追求,是三星级普通高中实现课堂教学由传统向现代转轨的重要样本,它能有效强化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的检查、问题导向意识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探究互动以及必要的输出性检测。当然,由“范式”到“现实”,不仅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分歧,还需要路径的引导。  关键词:理想课堂;教学范式;“三簿四强化”;样本 
秦观有词:“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徜徉在常州市西新桥小学的美丽校园,与师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常常让人联想到秦观词的境界,有一种春光烂漫、心花绽放的美好感觉。  一、在主体性中感受幸福  人们在惊叹古埃及金字塔建造艺术时,认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民而非奴隶,因为自由民有当家做主人的尊严,有主体性的激活,才可能“劳动创造美”。同理,师生教与学的劳动,也具有美感。首先在于师生是教与学的主体。幸福感在
学校文化是学校独有的风貌,是“我校”区别于“他校”的文化标志。它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规范及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  我校地处梅堰。梅堰这一地名,因当年頔塘河岸迤逦数里的梅花而得名。梅花,花中君子,具有“儒雅、高洁、坚韧、争先、和合”的高贵品性。因此,着力内涵建设,为教师发展营造空间,使他们成为具备如梅花
摘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年来主动到常州市某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求助的未成年求助者进行的调查发现:从问题类型来看,未成年人学习心理问题突出,心理行为问题明显;从学段来看,初中学段求助者最多,小学阶段次之;从时间来看,五月是求助次数最多的月份。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要基于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水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