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智已有一定程度发展,所以教学方式需与低年级学生有所区分。根据这一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将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使之更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小学高年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简要阐述几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奠定学生语言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但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及时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问题
  (一)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学教师容易将低、高年级的学生混为一谈,认为各年级学生都是小孩,能力有限,从而忽略了高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灌输式教育方式贯穿始终,轻视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因此,教师仍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没有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节课中,只会一味地灌输知识,尚未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导致课堂提问陷入僵局。正因为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使高年级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丧失了提高语文水平的好时机。
  (二)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语言课程,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单纯地讲解语文知识,并未在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没有情感作为基础,从而很难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不能与学生产生有效互动,另一方面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还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成语接龙的活动:恩断义绝 → 绝长继短 → 短斤缺两 → 两败俱伤等等。在成语接龙的游戏中,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记忆成语,又能让学生增加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表达出文中角色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朗诵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比如《丑小鸭》一文中,让学生扮演丑小鸭一角,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
  (二)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诗歌教学中,同样表达故乡情怀的《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可以先讲解《静夜思》,让学生学会寻找诗词中的意象,并根据诗词的主要内容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在讲解完《静夜思》这首诗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诗词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将小学语文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知识不能仅靠课堂教学获得,还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学习。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奠定了现实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结合生活实际,既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技能。比如六年级课文《山中访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感受作者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等美好情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再比如五年级课文《学会看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感悟文中母亲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生病时母亲的付出。另外,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独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坚强意志。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对待两者的差异性,并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高年级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魏聪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2(11).
  [2]孙殿珍.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3(18).
  [3]王杜花.论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3(A2).
  (编辑:刘婷婷)
其他文献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层具有乳化程度高、性质稳定、常规方法脱水困难等特点。针对油水乳状液进行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50℃条件下,通过二段加药处理,其中一段加入PR-2
以初始抛射速度、出射角、偏移角和水滴直径等四个物理量为随机变量,建立了水滴随机碰溅的数学模型,并应用龙格-库塔(Runge-Kutta)法和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求得挑流泄洪
紧密结合黄河下游堤防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建立的判断矩阵,应用基于加速遗传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根
【摘要】一篇文章必须依靠“中心”统摄,有了中心,文章便纲举目张,文章材料才有了依傍。实际写作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中心意识而使文章缺乏严谨性和鲜明性。培养学生写作中的中心意识就是帮助学生做到怎样恰当选择、严谨组织材料,怎样充分体现、突出中心。实践证明,使用好经典例子和习作例子是培养学生中心意识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记叙文;中心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意识是一
【摘要】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拓宽知识面,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
【摘要】语文的内核是语言,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做到言文合一,追求“语文味”。教师有效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味;品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的抓手在哪里?從何处入手?怎样分解重点?如此种种问题常常成为广大语文
常规的修井工具和工艺无法适应特殊井况井打捞施工的需要,浅部卡钻取套打捞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语文不只是实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离开了“语言系统”,“人文精神”无以承载;离开了“人文精神”,“语言系统”便成了无灵魂之空壳。  【关键词】语言系统;人文精神;语言工具;文学性;艺术性;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是由多重性质构成的综合体。可是长期以来,人们更为关注的是
【摘要】小学生写作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通过对课文或范文的再读,对文章的准确立意,谋篇布局、精巧构段、遣词造句等技法的再学习,再理解,再应用,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在学生写好文章之后,还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写作,不管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自由写作,有时他们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无言可写;或者能写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