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喀斯特渗漏示踪试验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9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斯特渗漏是在碳酸盐岩分布区修建尾矿库常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地下水示踪试验工程实例中,通过对比使用染料示踪法与化学离子示踪法表明,化学离子示踪法更适用于碳酸盐岩分布区。由时间-浓度曲线及实验结果确定了拟建尾矿库地下水运移方向、地下水流速,评价了地下喀斯特发育状况,为拟建尾矿库的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藏是非常困难的。作者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该类型油藏研究的新思路。即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
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块状地质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以用户编辑的二维地质削面为输入,寻找地质块体的拓扑关系,自动构建以地质块体为单元的块状三维地质模型。在三
地震沉积学在高频率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优势。90°相位地震资料的振幅可以和岩性测井曲线对应,对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换后可以通过地震振幅分析岩相。地层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是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最为发育和有利的层段。在薄片鉴定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有利储集相带与钻井有利层位进行对比,对其成岩作用类型及序列与孔隙演化及其
济阳坳陷孤岛潜山最早形成于中生代。在新生代拉张环境下,由于孤西、孤南和孤北断层的夹持,孤岛潜山持续凸起,至馆陶组沉积期才被地层全面披覆形成潜山披覆构造。孤岛潜山下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