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ing198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发 学习兴趣
  
  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其他文献
养老保险制度在各个国家都备受重视,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差异,一般分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等三种类型。传统型:以美国等
【摘 要】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所以,如何使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自然地衔接小学英语教学,是防止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过早两极分化,保持起始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中小学 英语教学 衔接  初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标准是按照与小学相衔接的分级目标课程模式进行的,两者虽
正义论理论渊源  罗尔斯在1971年出版了自己着手撰写的《正义论》一书,前后三易其稿,最后又专门用了一段时间在斯坦福的高级研究中心完成了此书。而此书也是罗尔斯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把罗尔斯二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的中心思想发展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西方契约论的社会公正结构。  罗尔斯所建构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是由一个在"原初状态"下人们共同订立一个对每一个人都是公正的契约而达至的。罗尔斯认为,一个契约是否公
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冲击,高校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
有数据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女生比例基本撑起了校园“半边天”,在校比例预计在2020年之前能够达到最高点,并保持相当长时期的稳定,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成就,对中国女性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我国女大学生的教育优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女性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女大学生受歧视、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女大学生就
《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汉字姓氏多达23813个。据专家研究,中国100个常见大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他们的分布有规律且决定了各地总人群的遗传组成。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趣的是,这七件事也是七个姓氏。  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邑大夫之后;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掌管盐池之人的子孙,后来以盐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  茶姓源出多头:一种是说炎帝葬于茶陵,后来便有了茶氏;第二种
期刊
期刊
学生时代,我们向往着长大成人,以为长大、工作,就不用辛苦地读书、考试了;等长大了,才惊觉这是一个考试的时代,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将从一次次考试中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人
间的边界存在某种不确定性。在公共领域里,人们很难就公共事务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就需要形成不同层级的权威,构成治理体系。
[摘要]我们经常看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只有少数优等生在参与讨论,相当多的学生只有陪坐、陪听。他们缺少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胆量、欲望、兴趣和习惯。长期被动地学习,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发言的欲望;发言的胆量;发言的突破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用这一标准对照我们的课堂